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和参考题及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B.潜水 C.承压水 D.地热水

78、以下各项指标中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性指标的是( )。 A.用地性质

B.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C.人口容量

D.地块内主体建筑控制线

79、港口的组成有( )部分。 A.水域 B.陆域 C.航道 D.堆场

80、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 A.城市外部交通联系 B.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C.交通工具 D.城市骨架关系

8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以下( )部分组成。 A.公共汽车/电车 B.轨道交通 C.出租汽车 D.轮渡

82、热力管一般不应与( )管道共沟。 A.雨水管 B.电力管线 C.通信电缆 D.污水排水管

83、以下各项区域中,不宜向公众开放的有( )。 A.森林公园 B.水源保护区 C.城市组团分割带 D.江心洲

84、按活动功能属性分,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由以下( )功能构成。 A.政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心 B.城市商务活动中心

C.教育、科技信息活动中心 D.娱乐、游憩公共活动中心

85、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选择要考虑以下( )因素。 A.利用原来基础 B.遵循城市总体规划 C.带动老城区发展 D.兼顾城市景观艺术

86、福建泉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是( )。

A.城内有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早期著名的海边军事防御城市 C.我国历史上较早的海上贸易中心 D.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源地

87、现公布的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拥有量多。 A.河南 B.湖北 C.山东 D.江苏

88、文物古迹点大体可分为( )。 A.古建筑物 B.遗址 C.非建筑物 D.古树名木

89、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A.地段生活的保护 B.建筑的保护

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 D.景观界面的保持

25

90、后工业城市的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 )方面。 A.技术与城市化关系十分密切 B.劳工结构均匀分布

C.办公楼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D.国际劳动分工与跨国公司应运而生

91、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有( )。 A.政治斗争 B.经济发展 C.价值观念 D.生活方式变化

92、下面各项中,( )是城市规划编制应注意的原则。

A.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B.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C.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人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D.编制城市规划应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创造条件

93、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以下( )类分析。 A.地理位置条件 B.区域自然条件

C.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利用 D.区域发展宏观战略

E.区域运输系统及容量分析 94、《雅典宪章》中提出城市具有( )四大功能区。 A.居住 B.工作 C.绿化 D.公共生活 E.游憩

95、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现状图的内容包括( )。 A.不同地段土地质量综合评价 B.城市现状各类用地范围

C.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范围 D.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

E.周围居民点、乡镇企业各项用地范围

96、城市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以下( )部分。 A.车行道 B.步行道 C.绿化带 D.道路设施带 E.分隔带

97、考核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要从( )方面来衡量。 A.迅速 B.准点 C.安全 D.方便 E.卫生

98、集中式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形态包括以下( )类。 A.带状 B.星座状 C.放射状

D.多中心组团状 E.环状

F.单中心块聚状

99、城市道路网类型主要有以下( )类型。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状 C.带状 D.星状 E.环状 F.星座状

100、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 中的“七通”是指( )的贯通。 A.给水管道 B.排水管道 C.电力线路 D.电话线路 E.热力管道

26

F.燃气管道

27

答案:

第1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以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导致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就成为了城市。所以综上所述,形成早期城市的主要动因是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3: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 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一方面是农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第2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

因为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16: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达到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不长时期就达70%左右。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已转化为城市人口。 2.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产业革命前,城市化发展缓慢,局部城市化;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发展急进,城市化普遍发展,原因是生产力的急进。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也越高。

第3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B项说得比较的模糊,而实际应为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聚集在一个地域内才能组合而成一个城镇体系。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23: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城镇体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系统或自然系统,也不是严格的经济系统或政治系统,而是兼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社会系统。

第4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集中式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分为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等。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25: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主要包括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1.集中式形态

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分为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环状五种形态。 2.分散式形态

分组团状、星座状、城镇组群式的城市形态。

第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A项是索里亚2玛塔的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C项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设想的目的。D项是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考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点5: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2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

(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第6题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