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 优点:绝大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 缺点:会造成单调呆板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 基本形式:
①山墙错落,前后交错,左右交错,左右、前后交错; ②单元错开拼接:不等长拼接,等长拼接; ③成组改变朝向; ④扇形直线型; ⑤曲线型; ⑥折线型。 (2)周边布置 ①单周边; ②双周边; ③自由周边。 (3)混合布置 (4)自由式布置
①散立; ②曲线形; ③曲尺形; ④点群形。 2.住宅群体组合方式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住宅群体可由一定数量,一定规模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一般安排1000—2000人,最多3000人。
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或自然地形进行分隔。 ①以绿化分隔 ②以公共建筑分隔 ③以道路分隔 ④以河流分隔 ⑤以地形高差分隔。
这种组合方式有利于分散、分期建设,容易使建筑组群在短期内建成,达到建设面貌比较统一的效果。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就是以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 成坊—就是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或带形地段的规划; 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旧居住区的改造。 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就是运用建筑空间构成的规律和手段将住宅、公共建筑、绿化、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体,以达到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符合工程技术规模,又艺术美观的要求。
(1)对比:大与小、简单与复杂、高与低、长与短、横与竖、虚与实,是建筑群体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和常用的手段,通过对比,可以达到
突出主题(主体建筑),使建筑群体空间富于变化,打破单调、沉闷和呆板的感觉。
(2)韵律与节奏
同一形体的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艺术效果。 (3)比例和尺度
①道路的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要成比例(路宽=33建筑高度) ②院落的长度比例不能悬殊太大,避免既长又窄的“一线天” (4)色彩
标准化住宅中以色彩求变化。 (5)绿化
在建筑空间组合中起联系、分隔、衬托、补充和重点美化的作用。 (6)道路
①直线型道路两侧建筑有规律地布置,给人强烈的节奏感; ②曲线型道路则随人们视点的变化产生步移景换的新鲜感。 (7)建筑小品
常用围墙、花架、室外座椅、喷泉、雕塑等。
第三节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一 由平面规划走向空间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主要考虑城市土地的功能分区,用地布局和各类用地的平衡,在平面上做文章,较少考虑城市三维的空间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为取得良好的土地使用效率,出现了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土地使用的密度,建筑高度控制,容积率,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使得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发展的调控作用加强。 二 由静态规划走向动态规划
原有的城市规划是对未来发展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蓝图规划,是以现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去勾勒城市未来的20年发展目标,缺乏适时地调整与修改,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条件的变化时的发展需要。于是现有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对规划的过程性的描述和控制,并适时地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和规划的修编和调整,研究规划实施的资金筹措和政策设计,使城市规划具有能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变静态规划为动态规划。
三 由形象规划走向调控规划
过去城市规划重视建筑物的摆布,在详细规划中往往把所有建筑物、构筑物全部摆布出来,而不论其实施的可能性,规划的实施性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则以对地块的建设指标调整为主,更加实用,调整作用更强。 四 由城市规划走向特色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就有固定的模式如《周礼2考工记》,中国城市规划普遍存在着特色不强、布局类同、千篇一律的情况。如今城市规划中强调城市特色的创造,大力提倡在规划中创造和发扬城市的特色。 五 由专家规划走向开门规划
过去是专家、技术人员笔门造车,征求意见仅是各部门领导的意见,而市民群众的意见是无从反映。现在规划强调公众参与,在规划中采取不同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规划方案确定后还要有公示期,规划实施中也有群众监督,变专家规划为开门规划。 六 由经验管理走向依法行政
过去主要应用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人治大于法治,1989年12月26日颁布了《城市规划法》从此城市规划管理走上了依法行政的轨道。
第十一讲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一、历史文化遗产
?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或考古价值的器物、建筑物、碑雕、壁画、铭文、窑洞以及联合体。 ?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特点或环境景色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独立或连接的联合体; ?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 1. 历史研究——历史文化价值 2. 科学研究——科学价值 3. 发展旅游——经济价值
4. 教育意义——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 《雅典宪章》提到“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 ? 《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的个性与特征取决于城市的体形结构和社会特征,因此,不仅要保存和维护好城市的历史遗址和古迹,
而且还要继承一般的文化传统。一切有价值、说明社会和民族特性的文物必须保护起来”
? 《威尼斯宪章》历史古迹包括“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和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并“由于时光流
17
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作用”。
《内罗毕建议》“考虑到历史地区是各地人类日常环境的组成部分,他们代表着形成其过去的生动见证,提供了社会多样性相对应的所需要的生活背景的多样性,并且基于以上各点,他们获得了自身的价值,又得到了人性的一面”“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其所在国政府和公民应把保护该遗产,并使之与我们时代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作为自己的义务”
? 《内罗毕建议》明确指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社会、历史和实用三方面的普遍价值,以及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发展的贡
献。
? 《华盛顿宪章》把历史地区的概念扩大到所有城市,不仅是历史性城镇,“一切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
有意创建的,都是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表现,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它指出应该保护历史城区及其自然与人工环境,包括这些地区的文化。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到历史文化城市及其自然与人工环境的过程。
?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护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保留城市的记忆,也不只是继承传统文化,以延续民族
发展脉络。它同时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发展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目标
? 《马丘比丘宪章》:“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现有的历史遗址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证这些文物具有经
济意义并持续有生命力。” ? 《威尼斯宪章》: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护。保护的目的在于保存城市历史传统地区及其环境,并使其重新获得活力。
? 《华盛顿宪章》:保护应体现历史城区真实性的特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组成部分。
?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象进行保存,确保历史城镇、街
区和文物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五、中国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 文物保护
? 历史文化区保护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素及其保护方式
? 文物保护单位—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 历史建筑保护—修旧如旧
? 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整体风貌
? 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既保护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又保护城市整体环境
附1:城市规划务实方案评析答题口决
? 文字图例先细读 再看风象与水流 ? 商业中心人气足 交通便捷好服务 ? 良好地段给居住 上班不必跑长途 ? 工业用地重运输 污染大户须防护 ? 易燃易爆要隔离 转运便利建仓储 ? 公共绿地宜均布 滨水地带多种树 ? 旧区新区要兼顾 文化遗产多保护 ? 干道骨架要清楚 两侧用地须相符 ? 道路间距宜适度 一般内密而外疏 ? 港口须有疏港路 生活岸线要留足 ? 机场进城走快速 端侧净空须关注 ? 高速公路不穿城 过境公路擦边溜 ? 客运站场宜深入 编组站场城外布 ? 夏季凉风能导入 冬季寒风能阻住 ? 道路依山傍水走 相交尽量九十度 ? 净污分置上下游 雨水尽量顺势流 ? 四通八达有出路 抗灾避难易救护 ? 自然人文须借助 城市特色要突出
附2:一套模拟题供参考,没讲的内容肯定不考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052规划原理[3]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 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其后续动力 B.农业为城市化提供生产原料、提供市场、提供劳动力
C.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人口与资本向城市聚集 D.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
3、下面对城镇群体性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城镇体系的群体性是由一群或一组城镇共同构成的整体,一个或少数几个城镇不能构成 B.只有一定数量以上的城镇的聚集才能成体系
C.群体性使其具有差异性、多样性,这是一个群体能够存在而必然会具有的特性 D.群体要能协调运转、发挥功能,合理分工是基础要求之一
4、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5、戈涅的工业城市的设想,它的最基本的思路是( )。
?
18
A.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方面的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最前提
B.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些基本要素(工厂、城镇、医院)都互相分隔以便于日后各自的扩建
C.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D.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6、赖特提出的广亩城的设想,将城分散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点,下面对这一设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B.他的这种新的、分散的文明形式,是建立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前提下的 C.是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 D.这是需要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起来的 7、《中国21世纪议程》是根据中国国情,阐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分别涉及( )。 A.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B.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C.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8、下列对战略性发展规划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中长期战略目标的依据
B.战略性发展规划是制定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 C.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和各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 D.战略性发展规划是为城市各分区的开发控制提供直接依据
9、技术经济条件的评价主要包括( )。 ①区域经济条件 ②交通运输条件 ③用水条件 ④供电条件 ⑤用地条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城市形态是指( )。 A.城市各项用地集中成片
B.组团状城市,一个城市分为若干不连续的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或铁路站场森林所分隔 C.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 D.城市呈现的主要形态
11、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是( )。 A.城市景观组织 B.城市轴线艺术 C.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D.城市布局
12、检验规划是否经济合理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性质 B.城市自然环境
C.城市总体布局能否集中紧凑 D.城市管理
13、现状调查基本方法有( )。
A.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分开调查 B.现场调查、专题座谈会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 C.现在调查、踏勘性调查、专项性调查 D.现场调查、主题座谈会调查、专项性调查
14、城市分区规划的图纸不包括( )。 A.规划分区图 B.细部结构图 C.分区现状图
D.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15、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 A.图表法和方格网法 B.平均法和等值线法 C.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 D.排列法和矩阵法
16、在自然环境的调查中,不能涉及到的一方面是( )。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位置环境 D.自然生态环境
19
17、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 A.工程地质 B.水文地质 C.地理环境 D.生物资源
18、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一方面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 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
19、下列关于不同等级道路的红线宽度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 A.快速干道的标准为50~100m B.主干道的标准为40~60m C.次干道的标准为30~50m D.一般道路的标准为20~40m
20、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之一为( )。 A.城市交通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交通建设问题
B.建立完善的交通系统,全面地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城市交通设施提出任务和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密切配合,相互补充,共同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手段 C.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现状
D.城市交通规划可以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计划
21、下列对公共交通的概念阐述不正确的是( )。
A.运送速度是车辆运送旅客从线路起点到终点中的最高速度,是衡量乘客在旅途消耗时间多少的一个重要依据 B.满载系数是为实际客运周转量和额定客运量周转的比,车辆全线平均满载系数通常小于1.0
C.运载能力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运载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小时计)沿线路一定的方向(单向)所能运载的乘客数。它等于车辆的载客量与发车频率的乘积
2
D.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km/km)是指在有服务的单位面积城市用地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的道路中心线长度
22、下列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作用的主要体现,看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有利于增强城市行政建设
B.通过各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所作的调查研究对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深刻的剖析,抓住矛盾和问题结症,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C.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系统的发展目标与规模,统筹本系统建设,制定分期建设计划,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落实与筹建 D.城市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对建设地区的工程设施和管网作具体的布置,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有效指导实施
23、在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要因地因时制宜,不可固定。下列有关详细规划阶段作法不正确的一项为( )。 A.道路红线的设计标高与居住小区内自然地形的标高相关较大,在红线内可以做一段斜坡,不必将居住小区内部的设计标高普遍压低,以免挖方太多
B.在布置建筑物时应尽量配合原地形,采用多种布置方式,在照顾朝向的条件下,争取与等高线平行,尽量不要过大的改动原有的自然等高线,或只改变建筑物基底周围的自然等高线
C.居住小区内用地坡度较大时,可以建一些挡土墙,形成一些台地,以便布置建筑物,但不必考虑底层房屋的室外用地 D.居住小区内的地面排水,根据不同地形条件采用不同方式。坡度大时要用石砌以免冲刷,部分也用沟管,在低处设进水口
24、下列关于城市防灾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防灾措施分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二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B.政策性城市防灾措施建立在区域防灾政策基础上,有利于保障城市防灾工程的逐步进行和持续稳定 C.政策性城市防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D.城市的工程性防灾措施是在城市防灾政策指导下,建设一系列防灾设施与机构的工作
25、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不恰当的阐述是( )。
A.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保存和收藏古董,通过对过去时代的器物的珍藏与欣赏,获得对历史的认识、纪念与追寻,这是最初意义的文物保护
B.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C.北京大学于1922年设立了考古学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成为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D.1941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
26、下列有关城市规划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纲领
B.城市规划的实施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也关系到公民和法人和社会团体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C.实施城市规划是政府和城市规划师的事
D.城市规划是由政府来指引,城市规划师全权设计,不需其他人合作
27、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其表现之一为( )。
A.政府可以按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特别是城市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和大型公共建设设施
B.政府可以自由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以加强城市建设 C.政府可自由调节税率,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
D.政府可以雇佣工作人员,直接投入资金,以实现城市规划的目的
28、下列有关行政公开原则中应向社会统一公开的是(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