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讲义和参考题及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1.市级:按需要配置。

2.居住区和小区级:一般按千人指标配置,尤其是学校、医院、旅馆等,按各地具体情况定出千人指标,再换算成用地指标。 (四)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 1.合理配置公共设施项目

(1)齐全 (2)系统 (3)专业化

2.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小学500m±〒为宜 3.公共设施的分布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布置

(1)幼儿园、小学、门诊部等社区服务机构最好与步行道路系统组织在一起。 (2)商业设施结合步行道路或生活性干道布置:西安商业兴衰的例子。 (3)大型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大型超市应与城市干道相连。

4.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布置:高校的选址、医院的选址。 5.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 6.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7.利用城市原有的基础。 (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构成城市中心

(1)行政中心 (2)商业中心 (3)中心商务区 (4)文化中心 2.构成专业化地域

(1)大专院校区—大学城 (2)体育中心 (3)专业批发市场 3.构成分级体系 (1)市级中心 (2)副中心 (3)居住区中心 (4)小区中心

4.与城市广场联合布置

(1)天安门广场 (2)上海人民广场 (3)西安钟鼓楼广场 (4)新城广场 5.构成商业街 四 仓储用地

(一)仓库的分类

1.GBJ137-90 普通仓库、危险品库、堆场 2.从城市卫生角度分: (1)一般性综合仓库

(2)特种仓库:冷藏、活口、蔬菜、粮油、建材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工原料等。 3.从使用性质分

(1)储备仓库:我国建设了大量的储备粮库。 (2)转运仓库 (3)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二)仓储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1)满足一般技术要求(P139) ①地形、地质(工程、水文) ②交通运输方便

③同类集中,不同类分设

④沿河布置时,留出生活岸线 (2)满足安全隔离要求(P140) 2.仓库在城市中心的布局

(1)小城市宜设置独立地段布置各种性质的仓库。 (2)大中城市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布置。

①储备仓库:设在城市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②转运仓库: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结合。 ③收购仓库: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干道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

④供应仓库或一般性综合仓库:接近供应地区布置,并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⑤特种仓库:

a.危险品库:布置在城市远郊的独立专门地段上,注意与使用单位所在方向一致,避免运输时穿越城市。 b.冷藏仓库:结合屠宰场、加工厂、皮毛处理厂等布置,有气味和污水排放多设于郊区河流沿岸。 c.蔬菜仓库:设于城区边缘干道入口处,不宜过于集中,以免运输线太长,耗损太大。 d.木材、建材仓库:运输量大、占地大,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或河流附近。

e.燃料及易燃材料仓库:石油、煤炭、木材、棉花等,布置在郊区的独立地段。下风向,低地势处。 (三)仓库用地规模的估算

1.估算近远期仓库货物的吞吐量(t)

2.估算仓容吨位:仓容吨位=年吞吐量/年周转次数

3.根据实际仓容吨位中分别进入仓库或堆场的吨位比例,计算出仓库用地及堆场用地面积。 五 城市绿地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概念

一 战略的概念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科学,后逐渐被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战略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 二 城市发展战略

对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所进行的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这种谋划既有社会经济方面的措施与安排,也有对城市物质空间建设作出的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可以看作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二节 城市发展战略的背景研究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背景;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因此,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就必须研究城市的区域发展背景,必须研究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时,首先应对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基本的了解。 一 国土规划

日本的“国土综合开发法”和“全国综合开发计划” 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开展了“国土规划”。

我国从1981年开始进行国土规划,各地市均先后完成。

定义: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内容: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的解决等。 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后,1988年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1996年开始了第二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

9

利用总体规划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划土地分区有:农田保护区、土地管理区、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全国省级地级)。

县乡级应划定土地用途分区:农业用地区、种植园用地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及其他用途区等9类用地划界。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城镇建设用地区的划定应以城市规划为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制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其用地规模不能突破土地利用规划的规定。 三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空间布局和物质基础的落实。 发展的简况:国内、国外 。 四 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焦点,因此把城市布置好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也就布置好了。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可用“一化、二系、三结构”来概括。 1.“一化”—预测区域各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

2.“二系”—规划基础设施系统(物质+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

3.“三结构”—研究区域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用于指导城镇总体规划。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纲要 一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是很多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分为国家与地方层次的,我国已运行到了第〒12个五年计划。 1.特点

(1)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

(2)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目标的确定(发展速度很重要); (3)内容全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主要内容

①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 ②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

③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 ④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2)指标体系(P171)

①经济发展指标(补充:增长速度) ②社会发展指标

③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指标 二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大城市和其他重要的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之前,需先进行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 1.任务:研究确定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根据。 2.主要内容:

(1)论证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 (5)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3.主要成果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文本。

(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说明或专题研究报告。 (3)必要的图纸: ①现状图

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 ③城市总体布局案示意图 ④其他必要的图纸

比例:可小于城市总体规划用图的比例,最小1/5万 三 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1.城市性质的含义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2.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不同性质城市决定着城市规划的不同特点,对城市规模的大小,城市用地组织、布局、结构以及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水平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 4.城市类型

(1)工业城市: ①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单一工业城市 (2)交通港口城市: ①铁路枢纽城市 ②海港城市 ③内河港埠

(3)科研教育城市:牛津、剑桥、筑波、杨凌 (4)综合性的中心城市 (5)县城

(6)特殊职能城市

①革命纪念性城市:延安、遵义、井冈山

②风景旅游及疗养城市:桂林、北戴河、黄山市、三亚市等 ③边贸城市:二连浩特、满州里、伊宁 ④商贸城镇:义乌、白沟 5.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和方法

(1)分析主要产业部门在国家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区际意义。 (2)分析主要部门经济结构:(职工人数、产值、产量?) (3)分析城市现状的用地结构 四 城市的规模 1.人口规模

〒〒〒〒〒〒〒〒〒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它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的。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0

一 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演化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马丘比丘宪章》:功能混合。 (1)城市功能多元化 综合服务功能 社会再生产功能

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组织管理) 集聚与辐射功能

(2)城市功能演变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对比关系,P194 表6-1-1 二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1)城市问题普遍存在

(2)城市问题是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3)通过城市结构的优化可以解决一些城市问题 三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1.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的。

3.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4.城市功能、结构、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P199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相关性分析,表6-1-3 5.兰斯塔德: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协调P200—201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乡关系:

三 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四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第六章 几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总体布局 一 矿业城市

1.矿区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1)分散的特点;

(2)工业结构单一的特点; (3)企业〒社会的特点; (4)生命周期的特点。

2.运输量、用电量和用水量大

(1)除公路外,铁路、索道、管道等运输很重要; (2)专线供电;

(3)水源及排水、防洪。

3.居民点布局应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4.地形复杂破碎,规划布局要很好地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尽可能结合考虑所在地的工农业协调发展。 6.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二 风景旅游和纪念城市

1.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和文物的完整性。 2.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

风景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工业的发展首先要服从景观的需要。 (1)合理选择工业项目; (2)合理选择建设地点;

(3)改造已建工业:治理污染、迁移。 3.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

(1)一般不应将风景良好的区域发展为居住区;

(2)风景区远离城市时,可在风景区附近建立一定规模的职工生活区; (3)当风景区在城市附近时,应控制好城市居住区与风景区之间的过渡;

(4)当风景区与城市连成一体时,应控制好住宅建筑的形式、体量、色彩、层数。 4.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

(1)机场、客运车站、码头尽可能接近市区,而又不致影响城市与风景区的发展; (2)运输繁忙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不应设在风景区; (3)临水风景城市应充分利用广阔水面,组织水上交通; (4)游览道路应结合自然,创造良好景观。 5.休疗养地与纪念性城市

(1)正确处理风景旅游与休疗养的关系

①与风景区不即不离;②交通方便又不受游人干扰 (2)纪念性城市

规划布局中应突出革命纪念地和历史文物遗址在城市布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保护革命纪念旧址,历史文化遗存与新建建筑的关系。 三 山地城市

受地形条件制约,分散布局。 1.组团式布局

(1)充分利用地形;

(2)市政工程建设分散,投资成本高; (3)组团之间交通联系需较大工程投资;

(4)组团不宜太小,必须有一定规模和配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2.带状布局

(1)平面结构和交通流的方向性强; (2)不宜规模过大,布局拉的太长; (3)适时建设副中心;

(4)工业与对外交通设施不应将城市两端堵塞封闭。 3.有机疏散,分片布局。 四 港口城市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1.经济的可持续:不仅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也要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走低污染、低消耗的经济发展之路。 2.生态可持续: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城市发展不超过环境的承载力。

3.社会可持续: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造一个保障公平、自由、人权的社会环境,促

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1.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整体。 2.城市问题应在区域范围解决。

11

3.城市和乡村发展相互促进。

4.城乡融合是区域空间发展的高级阶段。 三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1.城市规划是政策的载体。

2.城市规划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3.城市规划应突出重点,解决主要问题。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城市内部结构:指城市用地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 城市外部结构:指城市发展的外部条件。 (一)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1.城市用地形态—空间结构。

2.城市用地的数量结构:用地总量控制+用地构成控制。 (二)城市产业结构与总体布局 1.产业结构的演化。

2.产业结构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三)城市社会结构与总体布局 1.人口结构与城市 (1)就业结构;(2)文化结构;(3)年龄结构;(4)城乡结构。 2.文化特征与城市布局 (1)政治体制;(2)宗教信仰;(3)生活习惯。 (四)城市的外部结构与城市总体布局

1.外部环境影响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沈阳—大连双中心;青岛—济南双中心;西安单中心。 2.外部环境构成特定的城镇体系结构。

3.外部环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并通过区域性基础设施影响城市总体布局。 (1)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①不同交通方式的影响; ②引导城市用地的扩展方向。

(2)给排水、防洪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3)风景名胜等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4)能源供应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五)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应注意的方面

1.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矛盾突出、控制不力,因此,要加大规划控制力度,既要满足中心城区扩展的需求,又要考虑市郊城镇现代

化目标的需要。

2.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今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更替加快,在城市原有管辖范围内难以增加和容纳新的城市功能,因此要

有步骤地在规划中开辟新区,使其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增长点。 3.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协接与过渡

(1)利用城市建成区的边缘进行大型项目的建设,使城市扩张有序。

(2)利用区域基础设施使城市布局与之相接。 4.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和建设政策 (1)土地政策;(2)产业政策;(3)人口、户籍政策;(4)社会保障政策等 二 城市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

上部结构:城市的生产性设施:工商业Industry 下部结构:城市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物质性基础设施:路、水、电、通信、防洪?? 社会性基础设施:行政管理、教育、医疗。 上下部结构应协调(举例)

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不是消极从属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 2.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电源点的变化会对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3.合理开发地下水,防止地面下沉。 4.注意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

5.结合城市特点合理布置高层建筑—高层建筑能耗大,物耗大,不宜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处布置。 6.保持上下部结构合理的投资比例。 三 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的协调

1.城市是一个滚动发展的过程,是由一个个局部地区的建设形成城市的整体建设。 2.局部利益应符合整体利益

工业区的建设不能对城市造成污染 祭台村搬迁的例子

3.局部建设带动城市总体布局的调整 西安机场搬迁的例子 市政府搬迁的例子

四 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1.留有余地、弹性规划:既考虑近期建设、又考虑城市长远的总体布局。 2.近期项目尽量完善功能自成系统。

3.深圳市中心变化的例子,深圳机场规划的例子。

第四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优化

一 多方案比较是布局方案优化的基本手段

1.城市布局的复杂性使得规划师不可能一次做出最优方案。 2.方案评价的标准不同。

第五节 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一、城市绿地的概念

? 涵义: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有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1. 城市绿地可以是原生自然状态或通过人为修饰与布置的人工化自然状态 2. 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城市其他用地的组合与配置,呈现出某种形态,发挥多方面的功能

?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1. 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 2. 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1)防治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2)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3)减弱躁声

3.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适环境心理 4.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 5.城市节能

6.有利于城市防灾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

? 公园:为公众使用,有设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