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2.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3.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第76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在城市总人口中,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2.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3.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第77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潜水是地表水渗入地下形成的,靠大气补给;承压水指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水质好,往往作为主要水源。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18: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1)用地评定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的; (2)用地评定主要以自然条件为内容,同时也考虑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3)用地自然环境的评定,不应只是各个环境要素单独作用的总和,而是要从环境意义上考虑文化相互的作用关系,综合地鉴定其利弊。
(4)用地评定要因地制宜。 2.用地评定的内容
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通常按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程度,适应城市设施建设需要分成三类用地。
第78题
试题答案:CD 试题解析:
提示:选项CD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性指标内容。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1.基础资料的收集。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地块划分。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
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第79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港口分为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域由港外水域(进港航道、港外锚地)和港内水域(港内航道、转头水域、港内锚地、码头前水域)组成;陆域包括码头前沿、仓库、堆场、铁路、后方服务辅助设施等。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14: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 1.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运输工具在水、陆、空线路上的流动过程。通常分为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对外交通
(1)铁路交通:速度快、运量大,通过性好,不受天气、气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资大,建成之后运输成本较低。 站场起主要作用,包括会让站、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45
客运站: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应深入城市中心区边缘,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运输方便,减少装卸损耗,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分类:国道、省道、县道3类。
分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120km)、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客运站:常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
(3)航运交通:运输成本最低,运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港口分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投资大,易受天气、气候影响。
航空港:大型机场(700031000m)、中型机场(550031000m)、小型机场(400031000m)。
净空要求:机场跑道轴线位于城市侧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城市一端与市区边缘距离,至少应在15km以上。 与城市距离:交通30min以内。
第80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4: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1.城市在地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2.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第81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由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准公共交通三部分组成。准公共交通指包括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和合乘小客车等在内的各种交通载体。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1.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2.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3.基本概念 2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边缘区2~2.5 2
km/km)、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4.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第82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提示:热力管要求四周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及土壤,通常不能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2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1.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
(1)给水管道;(2)排水管道;(3)电力线路;(4)电信线路;(5)热力管道;(6)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7)空气管道;(8)灰渣管道;(9)城市垃圾输送管道;(10)液体燃料管道;(11)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2.按输送方式分类
压力管道:给水、煤气、灰渣管道。 重力自流管道:污水、雨水管道。 3.按敷设方式分类
架空线:电力线、电话线。
地铺管线:雨水沟渠、地面各种轨道。
地埋管线:给水、排水、煤气、电信、电力电缆。 4.按弯曲程度分类
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 不易弯曲管线:电力管线、电讯管道、污水管道。 5.综合管线避让原则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新建的让现有的;
(7)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 6.共沟敷设原则
(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2)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应位于其上面; (3)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它管线; (4)火灾危害性气体、液体不应共沟;
(5)凡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 第83题
试题答案:BC 试题解析:
46
提示:选项BC及基础设施绿化防护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山体、林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均属于城市生态控制区,其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质量,需加以控制,不宜向公众开放。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2:城市绿化系统的组成; 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居住用地的绿地。 第84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公共中心是享用型生活场所、生产基地、物质生产的组织管理中心、流通中心、金融中心。按活动功能属性分:政治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心,教育、科技信息活动中心,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商业、金融、生活服务活动中心,娱乐、游憩公共活动中心。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85题
试题答案:AB 试题解析:
提示: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利用原来基础;从交通要求考虑,应选在使被服务的居民能便捷地到达的地段;适应发展的需要;节省建设资金。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2.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第86题
试题答案:AC 试题解析:
提示:泉州是历史上繁盛的海上贸易中心。当时城南有“番坊”,是外国商人的聚居地;城内有我国最早的伊斯兰清真寺,规模宏大的开元寺,古老的安平桥等,这些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景色秀美,是著名的侨乡。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87题
试题答案:AD 试题解析:
提示:河南省有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即: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江苏省有7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即:南京、扬州、苏州、镇江、常熟、淮安、徐州、湖北和山东省各有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文化名城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截止2002年12月国家公布3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99个;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82个。 2.与城市总体规划关系
(1)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发展的整体和宏观层次上为名城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宏观决策问题往往是名城保护规划无法涵盖的内容。
(2)保护规划属于城市总体规划范畴的专项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相比较则更具综合性质。
(3)单独或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一部分审批后,保护规划具有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样的法律效力,在调整或修订总体规划时应当相应调整或继续肯定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88题
47
试题答案:ABC 试题解析:
提示:文物古迹点分为建筑物、遗址及非建筑物三类。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3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可以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以留存城市的记忆;可以继承传统文化,延续民族发展的脉络,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
第89题
试题答案:BCD 试题解析:
提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建筑、街道、巷弄、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密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牌坊、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地段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
考点: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考点40: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1.历史街区概念
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 2.历史街区划定原则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 3.保护区的划分
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第90题
试题答案:ACD 试题解析:
提示:后工业城市有五个特征:技术与城市化关系十分密切;办公楼及其在城市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劳动分工与跨国公司应运而生;国际城市系统形成;劳工结构中跨国公司和非正式行业的两极分化,有碍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7: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本理论: 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基本经济部类: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即以出口为主的经济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类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放大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 非基本经济部类: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或服务需求。 城市发展过程:专门化、综合化、成熟化、区域化。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长比郊区人口增长多。 相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期,郊区人口增长超过城市人口增长。 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经济增长不可能在各地同时出现,而只能以不同的强度发生在有限的区域极点内,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扩散到周围地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比分散状态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区域发展。区域中各个城市发展并不是均衡的。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 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工业化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使制造业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中,发展中国家成为生产/装配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呈扩散式空间分布;发达国家成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间分布。
第91题
试题答案:ABD 试题解析:
提示:城市的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城市发展变化。
考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考点6:城市发展的因素; 城市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封建社会,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中心,而欧洲往往是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第92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考点48:城市规划的编制;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的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