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9b417.2
ca【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分式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分式除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
3b229b4(1)()=2;
aa9b4故答案为2;
a10ab5a10ab4c8b? =2?=. c24cc5ac8b故答案为.
c(2)【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8.3n+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第1个图有4个图案,第2个共有7个图案,第3个共有10个图案,第4个共有13个图案,由此可得出规律.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每1个都比前一个多出了3个“
”,
∴第n个图案中共有“故答案为:3n+1. 【点睛】
”为:4+3(n﹣1)=3n+1
本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正确找出图中的规律,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1)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
11. ;(2)
412(2)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恰好小红抽中“唐诗”且小明抽中“宋词”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
(1)她从中随机抽取一个比赛项目,恰好抽中“三字经”的概率=(2)画树状图为:
1; 4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恰好小红抽中“唐诗”且小明抽中“宋词”的结果数为1,所以恰好小红抽中“唐诗”且小明抽中“宋词”的概率=
.
12520.(1)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x?2;C(1,0);(2)当m=2时,PD+PE有最大值3;(3)
22点M的坐标为(【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的坐标,然后把A、B的坐标分别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 (2)先证明△PDE∽△OAB,得到PD=2PE.设P(m,?+PE=3PE,然后配方即可得到结论.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M在在直线AB上方时,则点M在△ABC的外接圆上,如图1.求出圆心O1的坐标和半径,利用MO1=半径即可得到结论.
②当点M在在直线AB下方时,作O1关于AB的对称点O2,如图2.求出点O2的坐标,算出DM的长,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令y=
51521,)或(,?).
22221251m?m?2),则E(m,m?2),PD
2221x?2=0,得:x=4,∴A(4,0). 2令x=0,得:y=-2,∴B(0,-2).
12∵二次函数y=?x?bx?c的图像经过A、B两点,
25???8?4b?c=0?b=∴?,解得:?2,
c=?2???c=?2125∴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x?2.
22125令y=?x?x?2=0,解得:x=1或x=4,∴C(1,0).
22(2)∵PD∥x轴,PE∥y轴, ∴∠PDE=∠OAB,∠PED=∠OBA,
PDOA4===2, PEOB2125∴PD=2PE.设P(m,?m?m?2),
221则E(m,m?2).
212513322∴PD+PE=3PE=3×[(?m?m?2)-(m?2)]=?m?6m=??m?2??6.
22222∴△PDE∽△OAB.∴
∵0<m<4,∴当m=2时,PD+PE有最大值3.
(3)①当点M在在直线AB上方时,则点M在△ABC的外接圆上,如图1. ∵△ABC的外接圆O1的圆心在对称轴上,设圆心O1的坐标为(
225,-t). 22?5??5?∴????2?t?=??1??t2,解得:t=2,
?2??2?∴圆心O1的坐标为(
55,-2),∴半径为. 22设M(
555,y).∵MO1=,∴y?2?,
222151,∴点M的坐标为(,). 222解得:y=
②当点M在在直线AB下方时,作O1关于AB的对称点O2,如图2. ∵AO1=O1B=
5,∴∠O1AB=∠O1BA.∵O1B∥x轴,∴∠O1BA=∠OAB, 23,0),∴O2D=1, 2∴∠O1AB=∠OAB,O2在x轴上,∴点O2的坐标为 (
552121∴DM=()2?12=,∴点M的坐标为(,?).
2222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
51521,)或(,?).
2222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圆的有关性质.难度比较大,解答第(3)问的关键是求出△ABC外接圆的圆心坐标. 21.(1)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2)AC=5【解析】 【分析】
(1)垂直平分线: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根据题意垂直平分线定理可得AD=BD,得到CD=2,又因为已知sin∠DAC=,故可过点D作AC
.
垂线,求得DF=1,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F,CF,即可求出AC长. 【详解】
(1)小明所求作的直线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 故答案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 (2)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如图, ∵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AD=BD=7 ∴CD=BC﹣BD=2,
在Rt△ADF中,∵sin∠DAC=
,
∴DF=1,
在Rt△ADF中,AF=
,
在Rt△CDF中,CF=,
∴AC=AF+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