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景区概况和景点问题 下载本文

第五单元 龙华游览区

一、游览区概况

龙华游览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徐汇区,主要景点有龙华寺、龙华塔、龙华烈士陵园。它的周边景点有徐家汇商城、徐家汇天主堂、徐光启墓、桂林公园、上海体育场、上海植物园、黄道婆墓等。

龙华游览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文景观。相传远在三国年间,僧人康会于吴赤乌五年(242年),在此茅蓬供佛,始有寺院;赤乌十年(247年)吴大帝孙权应康会弘扬佛法之请,为报母恩,在江南造了13座佛塔,此处即为其一,因寺塔敬供弥勒,而弥勒将在龙华树下成佛,故寺院以“龙华”名。宋初吴越王钱俶(人名读tì,俗读chù)重建寺塔。明代“龙华庙会”传承至今;清代“龙华晚钟”成“沪城八景”。1995年,龙华公园改建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龙华游览区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是“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一是龙华塔。“龙华晚钟”在2009年10月在“新沪上八景”的海选中,获唯一“荣誉奖”。

龙华游览区的特色是文化的多样性和旅游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

佛教文化和宗教旅游。龙华寺寺塔齐全,伽(qia)蓝严整,龙华寺佛像众多,匾额楹联、钟声、庙会、佛事、珍宝??这些,为宗教旅游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革命文化和红色旅游。龙华烈士陵园有“上海雨花台”之称,其中“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陈云为陵园题词。是国家级红色旅游地。

民俗文化和风情旅游。一年一度的“迎新春,龙华撞钟”;融宗教、文艺、体育、购物于一体的“龙华庙会”;

主要景点介绍

(一)龙华寺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龙华西路2853号。

龙华寺塔院齐全,建筑宏敞,布局规整,中轴线上依次排列龙华塔、山门、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宝殿、华林丈室和藏经阁;钟楼、鼓楼位于天王殿前东西两侧;东庑有客堂、牡丹园,西庑有罗汉堂、观音堂、僧寮。

1.龙华塔

吴赤乌十年(247年)康僧会到吴都城建业觐见吴大帝孙权,请求在江南弘扬佛法。孙权为报母生养之恩就在江南造了13座佛塔,龙华塔即为其一。我们今之所见的龙华塔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重建。

中国佛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基座大部分埋入地下,一部分露出地面。

龙华塔是一座砖身木檐的楼阁塔,高40.64米,八角形,七层,砖为北宋原物。每层四面有壶(kǔn)门,逐层45°转换,既美观又荷重均匀。各层檐下悬有铜铃,七层八角共56只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又驱鸟,又保护文物。

塔刹位于塔的最高处,至为崇高,象征佛寺。塔刹本身也形如小塔,结构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在刹的尖端还拖下8根铁索,系着顶层塔檐各角,叫浪风索。

1989年,龙华塔安装了164盏泛光照明灯,元旦亮灯。2006年,龙华塔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新)山门

有道是“自古名山僧占多”,所以佛寺大门称“山门”。表示佛教远离人间“红尘”,追求“净土”的意思,也反映佛教力行俭朴的主张。

1996年香港信徒叶氏在竹山门处捐建了今新山门。为清式五门歇山顶花岗石牌楼。在中国,五门牌楼深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五门牌楼就儒家文化而言,表示东南中西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思想;就道教文化而言,表达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就佛教文化而言,表述“五蕴皆空”的理念,即眼耳鼻舌身“五蕴”所产生的欲望都是“空”的。

龙华寺山门正中有红底金字大匾,隶书“龙华”二字,“龙华”两字上面有颗放大的金印,金印下有圆形雕饰“三狮嬉球”雕饰。

山门正面二、四门额上有“江南古刹(chà)”、“人间兜率(shuài)”额题。龙华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寺院之一。佛祖指定弥勒为“接班人”后,弥勒便到兜率天修行。龙华寺是弥勒的道场,也即是弥勒在人间修行的地方,故称“人间兜率”。

山门背面中门上方有蓝底金字大匾,上书“同圆种智”,“智”,指佛法,学习佛法即为“种智”。“同圆”意即所有僧众和广大信徒共同达到圆满境界。两侧有“上报四恩”、“下济三涂”题额。“四恩”指“佛祖恩、国君恩、师父恩、父母恩”。“三涂”指“六道轮回”中的下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3.弥勒殿

因为龙华寺主供弥勒,所以第一进殿为弥勒殿,不同于其他寺院第一进殿为天王殿。弥勒殿檐悬挂赵朴初所书“龙华寺”匾额。步入弥勒殿,迎面是满面笑容、袒胸露腹的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

《弥勒上生经》记载,佛弟子优波离问起“接班人”的事,佛告知选择了“佛学精进”的弥勒。12年后,弥勒升天,到兜率天去“修行”4000年,天上一日,人间为400年,天上4000年,人间即为56.7亿年,然后在华林园(龙华树成林的花园)的龙华树下,对天、地、人讲经说法,接班成佛。称其为“当来下生佛”。

龙华寺天王殿中戴着五佛帽的名“天冠弥勒”的,就是弥勒在兜率天修行的真身象。布袋和尚就是中国的弥勒佛,是弥勒佛的“化身像”。弥勒成佛的形象是什么样子呢?米勒成佛后的像就是弥勒的“佛像”。

明州(宁波)奉化有一和尚契此,双耳垂肩,袒胸露腹,笑口常天,但言语无定,随处寝卧,杖一布袋,四处奔走劝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他在岳林寺碣石上口念“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偈语坐化。岳林寺大和尚昙振悟得布袋和尚乃弥勒的化身,便建阁于寺后,塑像与阁内。天下佛寺供布袋和尚像肇始与此。弥勒佛龛前有联语曰:(连珠、正对)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布袋和尚的家乡——浙江奉化的雪窦寺是汉化弥勒的祖庭。

4.钟楼、鼓楼

弥勒殿外,东有钟楼,西有鼓楼。钟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为三层歇山式建筑,楼檐下有“大愿地藏王”匾;楼内悬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铸造的高2米、对径1.3米、重3000公斤的青龙铜钟。“龙华晚钟”为“沪城八景”之一。“迎新春,撞龙华晚钟”成为沪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八钟声”。钟声所以为百八之数,有两种说法:

(1)一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共108数,表示一年终结。 (2)“人生是苦”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佛教认为人生有84000个烦恼,归为108类,钟声可消弭百八种烦恼。

闵让、道明,闵公父子为地藏王菩萨胁待,合称“幽冥三圣”。 鼓楼建于明正德年间,与钟楼一样,为三檐歇山式建筑。楼前有“扩法伽蓝”匾,楼内有直径1.6米大鼓。鼓有报时、号令、报警作用。关羽皈依佛门,并被封为伽蓝神,即佛寺保护神;现在,鼓楼供的是关羽,其左胁侍是关平,右胁侍是周仓。龙华寺鼓楼最早供奉广泽龙王,明代供奉天妃妈祖。鼓楼内左供道教财神赵公明,右供道教土地爷福德正神。

5.天王殿

天王展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天王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天冠弥勒和韦驮。 (1)四大天王

东方天王护持东洲国土,称东方持国天王。手中持琵琶作标志,面蓝色和悦相。

南方天王管辖南洲国土,称南方增长天王。手中的利剑,褐面凶相。 西方天王保卫西洲国土,称西方广目天王。龙蛇是他的“法器”,红面怒相。 北方天王负责北洲国土,称北方多闻天王。他一手握伞(幢,chuáng),一手捧塔,面白笑相。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是农业社会,所以四天王手中的法器,有汉语双关意。从逆时针来理解,南方天王持剑,剑锋利,与“风”谐音,象征“风”;东方天王抱琵琶,表示“调”;北方天王执伞,代表“雨”;西方天王握龙蛇,取“顺”,寓意“风调雨顺”。

(2)天冠弥勒(真身像)

天冠弥勒是弥勒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的法相,身份是“菩萨”。他颈佩璎珞,头戴五佛冠,手持莲花,花上是他修行之处兜率天内院。

(3)韦驮

他的任务是“护法安僧”,职责是“感应三洲”,韦驮手中的法器叫金刚杵,用以降魔逐妖。韦驮天将总是面对大雄宝殿佛祖而立。据说当年佛圆寂时,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牙舍利。韦驮大怒,急起直追,将其“捉拿归案”。韦驮护法有功。面对佛塔而立,以示守责之忠。唐代以后,佛寺由塔为中心,渐为以供佛祖佛像的大雄宝殿为中心,所以韦驮总是面对大雄宝殿而立。

6.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供奉华严三圣、二十天神、十六罗汉、五十三参等塑像,还有诸多陈设法器。

(1)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戴毗卢帽,作毗卢印,佛像上方有藻井,佛像背后有“光背”,上有作为过去世的古佛。毗卢遮那佛有两位亲密的助手,即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左侧文殊,手持经卷,身骑金狮,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右侧普贤,手持如意棒,骑六牙白象,道场在四川峨眉山。文殊象征智慧,代表“理论”;普贤表示“修行”,代表“实践”。二位相伴,表示理论与实践结合。

(2)二十天神

大殿两侧站列二十位天神,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 (3)十六罗汉

两侧坐列十六罗汉,在人世间弘扬佛法龙华寺供十六罗汉表明该寺为唐以前寺院。

一般佛寺大殿两侧或站列二十天神“护法”,或坐列十六罗汉,而龙华寺大殿既站列二十天神,又坐列十六罗汉,较为罕见。罗汉、天神有什么不一样呢?1.“罗汉”修成“果位”,不再“轮回”;而“天神”欲念未断,难免“轮回”;2.“罗汉”职在弘扬佛法;“天神”职在护持佛法;3.罗汉塑像呈坐姿,为出家相;天神塑像呈立姿,为在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