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页 共 50 页
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等。
⑵ 以消化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但很少引起肠道疾病的病原体:肉毒梭菌、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由于成功计划免疫而基本得到控制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
2、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哪几型?简述其致病性与免疫性有何特点?有何特异性预防方法?使
用活疫苗应注意什么问题?脊髓灰质炎Salk疫苗与Sabin疫苗的主要优缺点?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Ⅲ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病毒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弛缓性肢体麻痹,多见于儿童,故亦称小儿麻痹症。机体免疫力的强弱显著影响其结局。至少90%的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约5%产生顿挫感染。病人只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并迅速恢复;在1%~2%的病人,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膜,产生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患者除有上述非特异性症状外,还有颈背强直、肌痉挛等症状。只有0.1%~2.0%的病人产生最严重的结局,包括暂时性肢体麻痹,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以及极少数患者发展为延髓麻痹,导致呼吸、心脏衰竭死亡。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① 经消化道感染,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或轻症感染,极少数幼儿体内病毒可经两次病毒血症后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造成肢体弛缓性瘫痪;② 组织损伤是由病毒对细胞的直接破坏(CPE)造成的。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特点:① 隐性感染和患病都可以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② 保护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鼻咽和肠黏膜局部SIgA是最主要的中和抗体,可以阻止野毒株病毒的感染,血清IgA、IgG和IgM可以阻止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口服三次减毒活疫苗。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注意事项包括:① 注意疫苗是否失效;②. 勿用热开水送服;③ 疫苗要注意冷藏运输;④ 宜安排在冬季服用;⑤ 需服用3次。
Salk疫苗是由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经甲醛灭活后混合而成。
优点:安全(无毒力回复危险)保存方便。 缺点:重复注射,不能产生肠道局部免疫。
Sabin疫苗是口服的三价混合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免疫(TOPV)。 优点:易于接种,产生局部SIgA
缺点:热稳定力差,不易保存有毒力返祖危险性。
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致病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90%以上的肠道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或只出现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样症状。其感染特征是病毒在肠道中增值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不同肠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征,同一种病毒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
4、引起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手足口病的病毒分别是何种病毒?
流行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毒是肠道病毒70型。 急性结膜炎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A24型。
手足口病的病毒是柯萨奇病毒A(5,10,)16型,肠道病毒71型。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7
第 38 页 共 50 页
第29章 肝炎病毒
1、名词解释:Dane颗粒;HDV联合感染;HDV重叠感染;“大三阳”;“小三阳”
⑴ Dane颗粒:又叫大球形颗粒,是指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液中的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颗粒,直径42nm。由Dane首先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 ⑵ HDV联合感染:从未感染过HBV的正常人同时发生HBV和HDV的感染。 ⑶ HDV重叠感染:即已受HBV感染的乙肝患者或无症状的HBV携带者再发生HDV感染。重叠感染常可导致原有的乙型肝炎病情加重与恶化。
⑷ “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HBc-Ab阳性,多表示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病毒量大,传染性强。
⑸ “小三阳”是指HBsAg、HBe-Ab阳性, 而HBc-Ab可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病毒复制能力下降,预后较好,但Pre-C变异株除外。
2、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上常用的早期诊断依据分别是什么? ⑴ 形态结构:均为无包膜的小球形的颗粒,核酸类型为(+)ssRNA。
⑵ 致病性:① 传染源均是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感染类型均多为隐性感染。② 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带毒粪便污染食物、水源、海产品等均可造成散发性或爆发性流行。③ 临床均表现为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④ 临床都是以检测特异IgM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3、请比较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因此一般性预防原则与甲肝相同,都要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措施……主要是保护水源,做好粪便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等。
目前已成功研制出甲型肝炎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疫苗接种,均有较好的人工免疫效果,但戊型肝炎疫苗尚在研究中,目前缺乏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接种措施。
4、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及抗原组成、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致病机制与免疫
机制分别是什么?
HBV的形态与结构:分3种颗粒
⑴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球形,直径42nm,具双层衣壳。因Dane(1970年)首先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发现,故又称为Dane颗粒。 ① 外衣壳: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组成(相当一般病毒包膜,厚7nm ),HBsAg、PreS1和PreS2镶嵌于脂质双层。
② 内衣壳:为20面体对称,直径27nm,表面有HbcAg;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可暴露出HBeAg。HBeAg可自肝细胞分泌而存在于血清中,而HBcAg则仅存在于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一般不存在于血循环中。 ③ 核心:病毒DNA+DNA多聚酶
⑵ 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成分HBsAg,很少PreS1和PreS2抗原,是病毒组装过程中过剩的衣壳,不含HBV-DNA和DNA多聚酶,无传染性;是不完整的病毒颗粒。 ⑶ 管形颗粒:直径22nm,长约100~700nm,是由小球形颗粒聚合而成。也是不完整的病毒颗粒,主要成份为HBsAg。 HBV的抗原组成:表面抗原(HBsAg、PreS1、PreS2);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
HBV的传染源:HBV携带者和乙肝患者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8
第 39 页 共 50 页
HBV的传播途径:⑴ 接触传播(包括性接触等);⑵ 输注带有HBV的物质;⑶ 母婴垂直传播。
主要致病机制: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免疫机制:
⑴ 特异性抗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抗体主要有抗-HBs、抗-Pre S1、抗-Pre S2等,其主要
作用是抗-HBs中和循环中的HBV,抗-Pre S1、抗-Pre S2阻止HBV与健康肝细胞结合,是消除HBV的主要因素。但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HBV,细胞内的HBV需细胞免疫配合加以清除。
⑵ 细胞免疫: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主要有抗原特异性的Tc、NK、激活的Mф以及淋巴因
子激活的K细胞(LAK)等。直接或间接地杀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使病毒游离,借助于抗体清除体内的病毒。
⑶ 淋巴因子:在反应中出现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通过干扰
病毒的复制,促进HLA的表达,促进Tc的杀伤作用,促进LAK细胞的形成等,直接、
间接参与抗病毒免疫。
5、临床上HBV的两对半抗原抗体指的是什么?检测它们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临床上HBV的两对半抗原抗体指的是:HBsAg与HBsAb,HBeAg与HBeAb,HBcAb。 这些血清学标志的检出分别有以下临床意义: ① HBsAg(+):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 ② 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曾经感染过HBV或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且获得了对HBV的免疫力。 ③ HBeAg(+):表明体内有HBV复制,存在肝损害,该患者的血液具有传染性。 ④ HBeAb(+):是预后良好的征象,表明机体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出现HBV的Pre-C变异株者例外。 ⑤ HBcAb(+):HBcAb-IgM(+)表明体内有HBV复制,存在肝损害,该患者的血液具有传染性,是诊断急性乙肝的一个指标; HBcAb-IgG(+)表明乙肝康复或转变成慢性。
6、简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有哪些?哪种不易检出?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有何临床意
义?表示HBV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指标有哪些?
HBV血清学检查内容主要是“两对半”:即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以及抗-HBc,HBcAg不易在血清中测到,故一般不做检测。HBeAg、抗-HBc-lgM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强。另外,表示HBV复制且具传染性的指标还有HBV-DNA或DNA多聚酶、Dane颗粒、Pre-S1-Ag、 Pre-S2-Ag。
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临床意义:
① 乙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如果血清中HBsAg、HBeAg、 HBc-Ab-IgM阳性,滴度高者,
可诊断为急性乙肝。 ② 判断传染性:血清中HBsAg、HBeAg、 HBc-Ab-IgM阳性,表明具有传染性。 ③ 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如HBsAg持续6个月以上者,一般认为乙肝患者由急
性转为慢性肝炎。HBeAg阳性者病后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性较大。 ④ 筛选供血员:只有“两对半”全为阴性或仅有HBsAb(+)才能成为供血员。 ⑤ 进行乙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可发现无症状的HBV携带者。 ⑥ 判断乙肝疫苗注射后的免疫效果,了解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39
第 40 页 共 50 页
7、简述临床上诊断乙型肝炎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⑴ HBV的抗原、抗体检测: 用ELISA或RIA检测。目前用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俗称“两对半”)是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必要时可检测抗-Pre S1或抗-Pre S2。HBcAg仅存在于肝细胞内,不用于常规检查。 ⑵ HBV DNA检测:用核酸杂交或PCR检测血清中或肝细胞内HBV DNA。血清HBV DNA阳性表示病毒在复制,肝细胞内HBV DNA阳性提示病毒DNA与宿主肝细胞整合,并长期潜伏下来。
⑶ 血清DNA多聚酶检测:可判断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但近年来已被检测HBV DNA所取代。 ⑷ 检查Dane颗粒: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血液中出现Dane颗粒表示体内有HBV在复制。它是一个传染性的指标。
8、请简要说明对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乙型肝炎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乙型肝炎的预防应针对其传播途径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 ⑴ 一般预防:
① 严格筛选供血员,以减低输血后乙肝的发生率。
②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用过的食具、药杯、衣物
以及注射器和针头等,均须严格消毒灭菌,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防止医源性传播。
⑵ 特异性预防:
① 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② 被动免疫:使用含高效价抗-HBs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HBIG)。
③ 为阻断母婴间传播,对HBV携带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可用HBIG和乙肝疫苗对新生儿作被动-自动免疫有良好效果。
丙型肝炎的预防主要是从加强血源管理,避免医源性感染为主要措施。(目前尚无预防性疫苗,也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乙肝的措施同样适用于丁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同样可以预防HDV感染。
9、目前公认的人类肝炎病毒有哪几种?各以什么途径传播?
目前已发现并予肯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个型别。传播途径上,甲、戊型肝炎病毒以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型肝炎病毒以血液和血制品、母婴以及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近年来发现了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肝炎病毒,二者均主要通过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10、HBV感染机体后可能出现哪些后果?
HBV感染机体后,视感染病毒量的多少及机体免疫力的强弱不同而对机体产生不同影响,临床表现呈多样:
(1) 表面抗原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或HBV感染数量过少或过多、HBV抑制机体免疫功
能,形成免疫耐受,均可以表现为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状态。
(2) 急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不多,机体免疫应答正常,可以表现为急性肝炎。 (3)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数量较多,机体免疫应答低下,不能及时清除病毒,或病毒出现变异,均可表现为慢性肝炎。
(4) 重症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的数量多,机体免疫应答过度,可以表现为重症肝炎。 (5) 肝硬化和/或肝癌: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
宜春学院医学院 杨婧编写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