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诗经》较早的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乐、舞又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
(3)《诗经》的各篇原来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不同的音乐风格。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反映十五个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
(4)风、雅、颂的划分反映了当时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了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征。 149.为什么说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1)我们说中国建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是指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 (2)在这些观念中,最突出的是讲究秩序,注重等级。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在同一建筑物组合中,建筑物之间的排列有潜明确的正偏、内外,这种区别象征着使用者地位的尊卑。如故宫的全部建筑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其中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是最主要的建筑,其他所有建筑都是从属于它的。这种带有礼制性的建筑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
(3)《礼记》中的宫室制度就是当时的宗教礼制在建筑上的物化。古建筑中的等级观念除了体现在布局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建筑的规模及室内外的装饰、装修上。孔子曾批评管仲用国君专用的\树塞门\为越礼,批评臧文仲建造住宅
时用\山节藻榈\为不智,说明建筑上的礼制观念在当时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礼制观念一直影响着整个封建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
150.有关古代艺术致用精神的几个重要命题:
(1)“诗言志”; (2)“文以载道”; (3)“乐以教化”。
151.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1)“诗言志”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的诗歌创作中,而作为一个艺术命题,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2)“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
(3)“乐以教化”: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从很早的时候就与道德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152.古代艺术的几种重要的审美观念:(1)中和之美:
a受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
b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
c 中和之美突出表现在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中。
d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古代艺术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起到
了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尚意追求:
a《周易》是最早讨论言意关系的历史文献。
b魏晋时期的尚意追求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魏晋以后,意境和神韵一直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追求目标。 (3)尊崇自然:
a受“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尊崇自然成了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原则。
b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
c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憧憬和向往,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思想感情。153.“中和之美”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儒家“中庸”哲学思想。
154.尚意追求在魏晋时期各艺术领域中的具体反映:
(1)中国古代艺术特别重视对内在精神的追求,把艺术所表现的“意境”和“神韵”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
(2)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对言、象、意之间的关系有过不少论述,他认为言、象都是得意的工具,但言、象是有形的,而意则是无形的、无限的;在言、象之外,往往还存在言外之意。因而,只有忘却言、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意。这显然是庄子“得意忘言”说的继续。(3)这种观念反映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言语所创造的形象往往无法完全表达作者的情意,而仅仅是作者情意借以寄托的工具;要想尽可能全面表达作
者的情意,就必须追求言外之意。刘勰强调“文外之重旨”,钟嵘提倡“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反映了魏晋文学家在这方面的追求。
(4)“得意忘言”的观念反映在绘画创作上,表现为当时对绘画中形神关系的讨论。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认为绘画应以写神为目的,但传神是离不开写形的,只有通过对形的精确描写,才能实现传神的最终目标。
(5)“得意忘言”的观念反映在书法创作上,表现为当时对“意在笔前”的书法观念的强调。“意在笔前”最早是卫铄的《笔阵图》提出来的,后来王羲之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他要求绘画必须做到一笔一画皆有意,认为书法中的意有些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6)由此可见,魏晋时期的尚意追求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55. 尊崇自然的审美观念的哲学基础及对文学的影响:
(1)祟尚自然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祟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对音乐、绘画、诗歌、山水游记都有较大的影响。(3)庄子把自己心目当中的理想音乐描绘成“天籁”、“天乐”,就是指的秉承天然元气的自然之乐。
(4)追求纯真自然,反对雕琢矫饰,是道家共同的审美风格。在陶渊明等人的倡导下,追求自然的风尚在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个高潮。山水自然之美成了人们自觉的审美对象,无论诗歌还是绘
画,都把自然美景作为描绘的重点,山水诗、田园诗及山水画从此盛行起来。(5)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反映作家渴望回归自然的典范之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并将自己美好的心灵影射在自然景物之上,虽所用语盲平淡质朴不加藻饰,所写景物真淳自然,寻常可见,但由于作者“以心托物,从而使散缓无奇的悬物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情韵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6)唐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及苏轼的《石钟山记》等,这些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憧憬和向往,抒发了作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思想情感。(7)直到今天,自然美仍然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国艺术审美观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56.什么叫中和之美观念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什么影响
(1)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2)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古代艺术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但其消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教条,束缚了作家的思想,限制了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由抒发,使得古代艺术的感染力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这是历史时代局限的必然结果。 157. 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
(1)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2)现代中国境内使用的语言种类至少有80多种。
158.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五大语系:
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 南岛语系和印欧语系。 159.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
160.我国多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
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161.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在世界的各种语言中,汉语使用的人口最多,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汉语是联合国指定的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162. 汉语的特点:
(1)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靠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
(2)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构词的一种手段;
(3)从音义对应的角度来看,汉语的特点是一个音节对应多个词(语素)。 163.汉字的特点:
(1)就汉字的表意方式说,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2)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
(3)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164.主要的汉字造字方法:
汉字在造字之初,以象形、指事、会意为手段,后来随着汉语词汇的扩大,逐渐发展出形声的造字方法。 165.汉字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汉字形体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变化。166.对汉语共同语的不同叫法:
(1)存在方言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共同语,汉语共同语一直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共同语的书面语一直以先秦作品为典范。 (2)春秋时代,共同语被称为“雅言”;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167.“域外方言”:
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
168.朝鲜、日本、越南仿照汉字创造的文字:
日本借用汉字作为音符,书写日语,形成了日语音节字母;
朝鲜创制了谚文; 越南创造了字喃。
169.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加速了汉语的发展和统一。 (2)记载了灿烂的科学文化。
(3)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有极大的作用。
170.汉字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汉字记载的中华文化充实了世界文化的宝库。
(2)汉字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对东南亚(日、朝、新加坡等)国家的语言发展有巨大贡献。
(3)汉字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汉字具有明显的“易读性”,很强的“适应性”,突出的“优越性”。 171. 避讳的主要方式:
(1)通过字形进行避讳的有缺笔、拆字、删字等;
(2)通过字义进行避讳,指用同义、近义字代讳字;
(3)通过字音进行避讳,指通过同音字、近音字代替讳字。
172.在语言和实际的关系问题上,“约定俗成”理论是荀子提出来的。 173.中国人的修辞观:
在言语形式方面,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和追求华美这一对矛盾。 174.对语言崇拜观念的认识: (1)语言崇拜源于巫术,是一种迷信,这是我们对这一事象本质的认识。 (2)但因为它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行成了许多民间俗信,成为一种礼仪,所以我们又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尊重和理解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习惯,以便和人更好地交往。 175.从古至今的汉字观念主要有:
汉字崇拜,汉字否定,对汉字的多维思考。
176. 世纪后期人们对汉字进行思考和论争的成绩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重新评价汉字;
第二,拓宽了汉字研究领域。
177.我国历史上主要的语言文字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