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年间重建,由于此寺北靠青龙山,院内有两棵松,故名\青龙山双松寺\。残存无头石佛三座,石碑一块及一长20米的墙基。双松寺遗址对面有一陡峭的金字塔形山,山势雄伟,山顶有直立的石锥,颇为壮观。茶壶山:双松寺南偏东一座形似茶壶的山,夏天,在山谷中远望茶壶山,在雾气蒙蒙之中,其秀丽颇似南方山峦。传说建应梦寺时,附近没有水,只能靠人从山下往山上背水和泥,一天一老媪以一秫秸杆挑两茶壶水让建寺的人和泥使,一人笑道:\这简直是开玩笑,两茶壶水怎么能和泥?扔西沟里去吧!\话音一落,秫秸杆立断,一壶落在应梦寺处,寺里流出了清清的泉水,另一只掉在石山上化作山峰,就是现在的茶壶山。 3.2.4.4五里坡
这里为断块上升山地,海拔在800-1600米,年平均气温低,蒸发量小,空气的相对温度较大,水资源较丰富,东部碳酸盐区,地势陡峭,嶂谷发育,植被稀疏;南部是石英砂岩区,岩石风化程度较深,阴坡土层深厚,含水量大,腐植质含量高,植被生长良好,枯枝落叶可达4一10CM,阳坡土质较差,岩石碎屑多,质地粗,含水量较少,植被多为灌木或草本植物,覆盖度也较低,西北部的安山岩露头多为岩石裸露带,在海沟附近,主要是钙质胶结的砾石,经风化后,大小砾石布满山坡,植被多为灌丛,主要是绣线菊和草本植物,覆盖度一般为20%一30%。本区景点有四处:一是平北军分区司令部遗址;二是水晶石山;三是丁香沟;四是二龙山。
水晶石山在五里坡南的万草地西坡,海拔1200米,岩性为石英砂岩,因后期的多次变化,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英的晶体变大,形成许多新的石英晶簇,这些石英结晶良好,成簇状发育,但没有发现较大的结晶,单粒只胡蚕豆大小,颜色不一,多为白色晶体透明,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丁香沟位于五里坡村南西部,地层为侏罗纪日砂岩同安山岩互层。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较多,沟谷两侧的岩性不对称,为一断裂带。这里地势北侧高于南侧,南侧峭壁上有大量的水平擦痕,北侧山陡峭。且阳坡陡,阴坡缓,呈单斜山,谷底有许多巨大石块,有的直径可达3一5米,杂乱分布,溪水时隐时现,山坡上植被较好,以灌木为主。这里生长着大量的丁香树,花开季节,馨香浓郁,沁人心脾。
二龙山位于五里坡南约1.5公里处,是两个孤立的山峰,十分陡峭,远望好似两条龙头,故此得名,谷底有一\石门\,高约10米左右,两侧笔直,山坡上植被茂密,主要有青杠、狼榆、辽东栋、样树、六道木、胡枝子和棒子等。 3.2.4.5五里坡至三岔河谷
自五里坡至三岔河谷为一段石灰岩峡谷,源自五里坡附近的河流,沿峡谷自五里坡经三岔河汇入龙庆峡。游人可沿河流自五里坡顺谷而下至龙庆峡,这段峡
谷长约10公里,谷底狭窄,两侧山峰陡峭,遍布峰林、峰丛、孤峰、石锥等。缓坡和台地上,次生林茂密。
3.2.5我国目前开展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7年底,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 531个,占国土面积的16. 03%[1]。自然保护区已有效保护了全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一致,保护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2-4]。为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理论界探索了如何通过社区参与、资源共同管理、促进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多种政策手段,以使保护区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起来[5-7]。这些政策的根本点就是通过政策的利益调节和价值分配功能,使保护地的社区能更直接地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如何协调整体和局部利益是解决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之间矛盾的一个关键。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沿用了自然资源粗放式和过度使用的发展模式。然而,在短期内要改变这种现状是与国情不相符合的。进一步而言,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时,要公正和客观地认识社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需求。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之间的矛盾,钟莉华(2009)在基于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理论的我国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模式及政策分析一文中提出可基于不同手段构建如下3种发展模式。 3.2.5.1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发展模式
通过政府行为,诸如一些特殊和优惠的发展政策来促进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弥补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当地带来的损失。例如,江西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度面临当地渔场进行渔业资源利用带来的生物多样性破坏。2007年,通过省财政资金,保护区管理部门将渔场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停止了原来的渔业资源利用活动,消除了保护与发展的冲突。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成本较大和补偿资金来源困难等原因,这种方式可能长期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可以预计的是,政府行为将是在大范围和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3.2.5.2基于市场机制的替代发展模式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其他相关发展活动中,运用经济激励,使得社区群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持续利用中获取更大经济收益。换而言之,应寻找替代生产活动,既能使当地社区从生物多样性资源上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又不使生物
多样性资源退化,从而使保护和发展的利益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得到统一。例如,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保护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区群众以采集和出售药用野生植物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导致了物种的快速衰减。为此,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当地政府扶持进行林下草果种植,使得群众收入结构得以优化,药用野生植物采集活动得到有效控制。鉴于这种方式涉及面小、比较灵活、实效性较强、成本也较低,其与中国国情比较吻合,也是可行的。 3.2.5.3融合政府与市场双重手段的综合发展模式
将政府行为、经济激励和允许社区对自然资源适度利用等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社区既能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获取一定的直接收益,又能获得外部扶持及政策优惠,这种途径可以说是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的最佳选择。由于该模式涉及的问题多、难度大,可作为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使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得以有机结合。
3.2.5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
我村民俗旅游发展的组织模式主要是农户自主,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而随着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对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乡村旅游产品就是都市居民休闲度假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强大的需求市场,需要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的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但单一的农户为主的组织模式使民俗村的旅游开发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差距,并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首先表现在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进行统一规划与策划,使许多民俗户旅游产品品味提升较差,抓不住地方特色;其次,民俗村的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是对原有住房的简单改造和装修,卫生条件不理想,娱乐活动和设施缺乏,这远不符合当今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
在宣传方面重视不够的原因,其一是舍不得投入。一些民俗户总认为钱花出去了,万一不来人,岂不花冤枉钱。其二总想依托景区景点沾光带来客源,有创新意识,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宣传投入越少,知名度越低,客源也就越少。
保护区的旅游并没有形成特色,主要原因有以下另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引导,误认为所谓高档次民俗旅游就是使用瓷砖大理石、地板砖等现代高档建筑用材,因此纷纷效仿。从而偏离了民俗旅游的发展方向。二是缺少挖掘。我村现存有一些距今80年左右的旧民宅和抗日时期被日军烧毁的部分民宅遗址,这些特色历史文化尙需挖掘。
由于我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且发展规模小等原因而使我村民俗旅游业发展尚未得到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村各民俗户均希望上级部门领
导能够对资金、无息贷款、物资或公共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或者根据经营需要,对占有的土地、果园、山林进行自主开发,享有优先使用权等,从而更好的调动民俗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4 保护区和社区居民的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4.1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现状分析 4.2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
松山自然保护区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在核心区外适当地段开展了小规模林旅游活动。保护区自1997一2008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85043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38万元,其历年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如表所示。
表2 1997-2008年 保护区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
年份 旅游人数 旅馆收入 门票收入 停车场收入 合计 门票优惠 1995 55428 83460 511460 17506 612426 1996 46398 786 828080 15824 844690
1997 66460 188 1060660 21630 1082478 58578 1998 71222 72 1191810 24408 1216332 63194 1999 70781 1113540 22724 1136264 53066 2000 66404 1569285 23450 1592735 158620 2001 82549 1892920 23806 1916726 236771 2002 74683 1858424 30575 1888999 214297 2003 60456 1548687 33890 1582577 190597 2004 61314 1548423 30110 1578533 220849 2005 69041 1781330 38430 1819760 280562 2006 68440 1850983 36260 1887243 326393 2007 56575 1567497 33670 1601167 196279 2008 35292 1591160 32635 1623795 13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