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 1
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C)。 A、没有表现性 B、没有概念性 C、没有语义性 D、没有形象性 2
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D)。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 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 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 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 3
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音乐何需“懂” 1
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D)。
A、视觉感受 B、想象能力 C、语言能力 D、情绪体验 2
《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A)的情绪。 A、悲伤 B、热情 C、快乐 D、激昂 3
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美术何需“懂” 1
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C)。 A、对现代派不熟悉 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 C、理性思维受阻 D、缺少审美能力 2
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C)。 A、对称 B、层次丰富 C、平衡 D、色彩和谐 3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文学何需“懂” 1
“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D)。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 B、“黄昏”更押韵 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 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 2
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A)。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3
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 1
(C)是最感性的艺术。 A、文学 B、美术 C、音乐 D、舞蹈 2
下面思维方式不属于艺术审美的是(D)。 A、好不好听 B、好不好看 C、美不美 D、像不像 3
五粮液大楼、福禄寿大楼等都是缺乏感性思维与审美的建筑。(√)
什么是联觉 1
为空调机选一段广告音乐,最合适的是(D)。 A、深沉的音乐 B、欢快的音乐 C、悲伤的音乐 D、舒缓的音乐 2
根据联觉心理,下面与高音相对应的是(C)。A、红烧肉 B、闷热 C、真丝 D、巧克力 3
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形式,更有丰富的表现性,这用联觉可以解释。(√)
声音能够引起哪些联觉 1
下面属于高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C)。 A、情绪上的哀伤
B、体积上的大 C、视觉上的明亮 D、空间上的低深 2
下面属于弱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B)。 A、物体形状上的大 B、物体质量上的轻 C、空间距离上的近 D、事物能量上的大 3
下面属于长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D)。 A、事物运动上的快 B、交往行为上的随便 C、个性特征上的拘谨 D、物体质量上的重 4
声音的起因速度越快,带给人的触觉感受就越硬。(√)5
声音的紧张度越高,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就越纯净、自然。(×)
联觉在音乐中的表现分析
1
《国际歌》的悲伤感体现在音响的(C)。 A、中度略强 B、上行音程 C、慢速度持续下降 D、协和音程 2
《莫斯科河上的黎明》表现黎明前的黑暗时,在音响上的表现是(A)。 A、长音和低音 B、音区偏高 C、速度偏快
D、使用长笛表现纯净的音色 3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通过(D)表现大海的广阔视野。 A、弦乐队强奏的巨大力度 B、绵延性的连贯节奏 C、钢琴大幅度的波浪型琶音 D、音乐舒展、宽广的节奏 4
《野蜂飞舞》从弦乐切换到管乐时,野蜂的形象没有那么凶了,主要是因为管乐的音色没有弦乐紧张。(√) 5
德彪西的《海》使用高音的竖琴表现海底深处的波动感。(×)
音乐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1
理查·斯特劳斯表现小丑的主题旋律用(B)表现邪恶感。 A、三全音 B、半音 C、上行音程 D、纯五度 2
吉特里斯通过改变《沉思》的(C)使温柔变成焦虑。 A、音高 B、音长 C、起音速度 D、音强 3
通过改变《马赛曲》纯四度的上行音程属性就可以使得其正面形象变成邪恶形象。(√)
联觉在其他艺术表现中的体现
1
达利《内战的预感》通过(D)来表现紧张感和冲突感。 A、色彩 B、曲线 C、圆角 D、锐角 2
根据联觉反应,周老师为《西班牙斗牛士》选择的背景音乐是(C)。 A、《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B、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C、D小调交响乐 D、德彪西《海》 3
与其它流派相比,现代派绘画更能表现人的真实内心。(√)
联觉在生活中的价值 1
与人交往时要营造容易亲近的气氛,下面不能做到的是(B)。 A、选择暖光灯 B、穿剪裁锐利的衣服 C、选择布艺装饰的场所
D、留飘逸的长发 2
下面能带给人厉害感觉的是(D)。 A、圆脸 B、卷发 C、胖 D、尖下巴 3
一个人联觉反应越敏感,越具有艺术才气。(√)
真实音响模拟手法 1
二胡独奏曲《赛马》是用(C)的手法表现音乐对象。 A、符号化 B、文学化 C、真实音响模拟 D、音乐性模仿 2
贝多芬《第六交响乐》是用钢琴表现(D)的声音。 A、赛马 B、海浪
C、风声 D、鸟叫 3
如何“理解”音乐的“理解”是指不必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解释音乐。(×)
符号对应化手法 1
最早一批使用自约性符号在作品中规定一个主题的作曲家有(C)。 A、贝多芬 B、柴可夫斯基 C、柏辽兹 D、德彪西 2
下面不是用俗约性符号表现人物形象的是(BD)。 A、柴可夫斯基在《1812序曲》中用《马赛曲》表现法国人 B、《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出场音乐
C、冼星海在《黄河》中用《东方红》表现毛主席 D、《红色娘子军》洪常青牺牲音乐 3
符号对应化手法与语言有一定的关系,俗约性符号类似于自然语言,自约性符号类似于人工语言。(√)
伴随经验联想 1
下面不属于伴随经验联想手法的是(D)。 A、听到《东方红》想到毛主席 B、听到《马赛曲》想到法国人 C、听到乡村交响乐想到乡村风情 D、听到低音感到悲伤 2
没有看过跳华尔兹就想不到音乐表现的舞会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了(C)。
A、音乐欣赏离不开感性思维 B、音乐的表现性很难实现
C、伴随经验联想依赖于相关经验,具有局限性 D、真实音响模拟手法具有局限性 3
真实音响模拟、符号对应化、伴随经验联想这些表现音乐的手法依赖的是理性思维而不是感性思维。(√) 联觉对应关系的手法
1
欣赏音乐时,在视觉体验稳定的情况下,还需要借助(D)联想到明确的具有该视觉特征的对象。 A、经验 B、知识 C、思想 D、标题 2
音乐音响带给人的体验可以分为(ABCD)。 A、听觉体验 B、情绪体验 C、情感体验 D、视觉体验 3
欣赏音乐时,情态体验不稳定时需要借助经验和观念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如何理解音乐 1
理解音乐的第一步是(C)。 A、读乐曲解说
B、找背景资料 C、听音乐
D、抽出音乐作品中的主要特征元素 2
音乐作品的主要特征元素指的是音乐的旋律。(×) 音乐如何表现视觉性内容 1
斯美塔纳的《沃尔塔瓦》表现的视觉内容的逻辑线索是(C)。 A、乡村 B、水仙 C、河流风情 D、祖国 2
《沃尔塔瓦》用哪种特征元素表现祖国?(B) A、水仙 B、布拉格 C、小溪 D、乡村的舞蹈 3
不同的音响特征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元素。(√) 音乐如何表现情绪内容 1
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依靠(D)进行组织。 A、旋律对比 B、旋律重复 C、经典曲式 D、表现意图 2
《芬兰颂》展现了一系列的特征元素,其中最后表现的是(C)。 A、压迫 B、斗争 C、胜利 D、受难 3
很多时候作曲家不追求表现内容而是追求音响的好听。(√) 音乐如何表现哲理 1
理查·斯特劳斯的《死与净化》通过(A)表现哲理。 A、准确的逻辑拆分 B、纯音乐的思维方式 C、自然主义 D、自约性符号 2
理查·斯特劳斯被批评最多的作品是(C)。
A、《死与变形》 B、《死与净化》 C、《家庭交响乐》 D、《英雄生涯》 3
音乐需要精准表现创作意图,寻求音乐与内容的一一对应关系。(×) 音乐对戏剧性内容的表现 1
迪斯尼《幻想2000》中表现米奇偷懒乱施法术的配乐是(D)。 A、圣桑《动物狂欢节》 B、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 C、斯特拉文斯基《火鸟》 D、杜卡斯《小巫师》 2
音乐的自律性体现在(C)。 A、音乐表现文学化的东西 B、音乐表现美术化的东西
C、完全不表现任何东西,只体现自身的结构美 D、音乐与表现对象有准确的联觉对应关系 3
只有欣赏了最伟大的电影、音乐等艺术,才能拓宽视野,建立起自己的审美观。(√)
乐感是什么? 1
下面哪种演奏会让《帕凡舞——为死去的公主而作》带给人悲伤的感觉?(C) A、上升型旋律 B、速度渐快 C、起音速度慢 D、力度渐强 2
声音一次振动的振幅称为(D)。 A、包络 B、音长 C、音高 D、音强 3
拉小提琴时控制弓不乱放是为了控制包络。×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音的层面 1
弹钢琴时,尾音绵长带给人的感觉是(C)。 A、精神 B、力量 C、松软
D、威严 2
要准确表现音乐内涵,需要把每一个音都精细地表达出来。(√)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句的层面 1
弹奏钢琴时怎么表现压抑的情绪?(C) A、表现情绪的转换 B、全神贯注感受指尖的压力 C、在旋律的最高点使用弱音 D、在旋律的最高点释放出来 2
音乐最擅长表现人类的情绪是因为(D)。 A、人类的情绪是稳定的内心状态 B、人的情分为情感和情绪 C、音乐是听觉艺术
D、人的情的状态和音乐的形态是同构关系 3
拉赫玛尼诺夫在弹奏自己的钢琴协奏曲时依据的是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自己写的谱子。(√)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段的层面 1
郑京和对马斯涅的《沉思》的演绎安排了(B)主题,以表现情感的发展过程。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
如何对生命进行深沉的体验,以增加情感的深度?(C) A、多看电视剧 B、有天赋
C、读伟大的文学作品 D、亲自去体验各种生活 3
作曲家写曲子时不会有反复,演奏时也要按照曲谱不能反复。(×) 准确表现音乐内涵之曲的层面 1
元杰把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弹得像一首作品一样,最主要是因为他(D)。 A、钢琴技术好 B、拥有作曲功底 C、拥有作品分析功底 D、有深入地对生命的思考
2
要深刻理解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必须具备(C)。 A、生命的激情 B、对段的衔接的把握 C、哲学层面的高度 D、对句的情绪的把握 3
拉赫玛尼诺夫《第2交响曲第3乐章》利用两个段落把对生命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表现的限度(上) 1
我们不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包括(C)。 A、音乐本身不表现什么 B、没有关注联觉反应 C、没有音乐细胞
D、音乐无法让我们产生明确的联觉对应关系 2
下面选项中音乐不能表现的是(ABC)。 A、家具 B、长相 C、平等 D、悲伤
3
联觉对应关系决定了音乐能表现什么,同时也决定了音乐不能表现什么。(√) 4
绝大多数乐曲表现内容的解说都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音乐表现的限度(下) 1
音乐家要有好的生存状态,需要具备(D)。 A、对音乐的正确理解 B、取媚低俗的东西 C、高高在上的姿态 D、真功夫 2
大部分人不爱听经典音乐,其原因有(ABD)。 A、对音乐的理解与乐曲解说不同 B、听不出音乐的表现内容 C、经典音乐是曲高和寡的艺术
D、传统的经典音乐普及方式扼杀了人们的审美 3
音乐给每个人自由想象的空间,音乐不需要去正确地理解。(√)音乐理解的不确定
1
《展览会上的图画》当中的一段《两个犹太人》还可以理解为(ABCD)。 A、俄罗斯人民和反动派小丑 B、警察和小偷 C、大灰狼和小松鼠 D、大狗熊和小白兔 2
对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演奏家会有不同的理解,即时是同一个演奏家,在不同时候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 3
阿尔弗兰德·科尔托对肖邦24首前奏曲的演奏能让人听出来乐曲题目表现的内容。(×) “忠于原作”忠于谁 1
音乐作品的原作存在于(C)。 A、第一份乐谱中 B、修改后的乐谱中 C、作曲家的想象之中 D、音乐家的演奏中 2
(D)把巴赫十二平均律演奏出了冰冷的感觉。 A、兰多夫斯卡
B、Schiff C、里赫特 D、格伦·古尔德 3
意向性对象就是想象中的对象,不存在于现实中。(√)
培养创造性 1
吉特里斯对《沉思》的演绎体现了(C)的情绪。 A、温柔 B、缠绵 C、焦虑 D、律动 2
音乐的意义是在三度创作当中完成的,三度指的是(D)。 A、作曲家 B、演奏家 C、评论家 D、听众 3
后人对巴赫的编曲就是二度创作,是建立在忠于原作基础上的。(×) 音乐课的任务并非“乐曲解说”
1
到处扔垃圾、城市大量的广告与学习音乐通过(C)建立了联系。 A、音乐教育 B、音乐欣赏 C、培养审美素质 D、社会责任感 2
懂音乐指的是用理性的方式说出音乐的内容,这种教育方法剥离了艺术的感性品质。(√)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中存在的问题 1
下面体现了教育程序失当的是(D)。 A、完整性问题 B、全面性问题 C、深入性问题 D、关键期问题 2
一个乐盲能够听得出哪些声音属性?(ABCD) A、频率 B、振幅 C、时长 D、包络
3
国家要想搞好音乐教育,个人要想走向成功,都离不开顶层设计。(√)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的因素 1
对社会来说,对音乐的需要体现在(B)。 A、参与音乐活动 B、支持音乐事业 C、需要音乐享受 D、进行音乐创作 2
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素质包括(ABCD)。 A、需要 B、能力 C、习惯 D、经验 3
少数民族经常在一起合奏,体现了群体对参与音乐活动的需要。(√)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能力(上) 1
音乐专家最小可以听到(B)的差别。 A、2音分 B、4音分
C、10音分 D、14音分 2
《春之祭》在第一次演奏的时候听众当场打了起来,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C)。
A、挑战了人们的绝对阈限 B、挑战了人们的相对阈限 C、挑战了人们的耐受力 D、挑战了人们的知觉能力 3
低音部和中音部放在一起形成半音关系后,人们听着就把两个音部联系在一起了,这是(D)在起作用。 A、感觉的能力 B、耐受的能力 C、注意的能力 D、知觉的能力 4
弦乐四重奏很难欣赏就是因为乐器的音色非常接近,不易分辨。(√)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能力(下) 1
审美经验不足的人往往更容易(C)。 A、感受悲伤
B、听到低音 C、听到高音 D、抗干扰 2
(B)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结构、理解作曲家的表现意图。 A、记住音乐的旋律 B、记住音乐的主题 C、记住音乐的节拍 D、记住音乐的背景 3
音乐当中的主题再现都是完整出现的。(×) 4
声部越多,声音属性越接近,对注意的选择和保持能力要求就越高。(√)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习惯(上) 1
乐感最重要的表现是(D)。 A、对曲子的敏感度 B、满足感
C、对曲子的记忆能力 D、期待感 2
听音乐时会有一种期待,主要是对(C)的期待。 A、演奏者 B、低音 C、理想音 D、高音 3
期待是一种习惯,只有养成期待的习惯才能跟着音乐走。(√)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习惯(下) 1
下面哪种反应更接近本能?(B) A、美感享受反应 B、肢体律动反应 C、情态和情绪反应 D、联觉反应 2
下面能够带给人温柔、惬意的情绪反应的是(C)。 A、福列《梦后》 B、维瓦尔第四首协奏曲 C、《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D、《斗牛士之歌》 3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带给人沉重、缓慢的压抑感,这是一种联觉联想反应。(√) 音乐审美素质构成之经验 1
下面不属于形式与体裁经验的是(D)。 A、旋律之美 B、节奏之美 C、和声之美 D、知识储备之美 2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是(ACD)。 A、单音音乐 B、没有合奏 C、线性呈现 D、没有强烈的张力 3
炫技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是美的,令人震撼的。(×) 4
审美需要知识的支撑,而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 建立音乐审美的多元生态(上) 1
下面哪一项不是对音乐审美的态度(B)。
A、多元 B、高雅 C、向上 D、求新 2
《白毛女》经典唱段演唱者是(C)。 A、于奇伟 B、希尔加德 C、朱蓬博 D、李谷一 3
流行音乐比经典音乐更加紧张。(×)
建立音乐审美的多元生态(下) 1
创造力的前提是(A)。 A、发散思维 B、想象力丰富 C、智力优秀 D、品德高尚
2
肯尼基被誉为哪一个领域的理查德·克莱德曼?(D) A、古典钢琴 B、拉丁舞 C、爵士鼓 D、萨克斯 3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以阳光明朗为主,但也有阴郁风格作品。(√)包容与尊重不同文化、风格与偏好 1
过去不能接受用气声唱歌,是因为(C)。 A、音量不足,不利于演出 B、对肺部有伤害 C、被认为是靡靡之音 D、没有优秀的音乐作品 2
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又叫(A)。 A、元认知 B、自我 C、自我认知 D、认知 3
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人的知识生长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同化和异化。(×) 什么是音乐(上) 1
下面那一种声音的出现要早于三六度声音?(A) A、八度 B、二度 C、七度 D、十度 2
审美价值的三大基础判断是(ACD)。 A、是不是 B、对不对 C、值不值 D、好不好 3
在艺术领域,有声音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称之为音乐。(×)什么是音乐(下) 1
杜尚的作品《泉》是将一件(C)放在美术馆中。 A、消防栓 B、水龙头
C、小便器 D、痰盂 2
艺术的本质功能是(D)。 A、满足精神需要 B、满足发展需要 C、满足道德需要 D、满足审美需要 3
音乐的结构样式是人造的,经过加工重组的。(√) 人类对创新的包容 1
偶然主义违反了人类(B)的本能要求。 A、新颖性 B、有序性 C、完美性 D、道德性 2
艺术家与常人的区别在于艺术家有非常发达的(D)。 A、智商 B、艺术修养 C、理性智慧
D、感性智慧 3
认为自然声音就是音乐的说法混淆了自然与艺术的界限。(√) 审美取向的差异 1
(C)把巴赫的曲子演绎出了悲凉的风格。 A、莉莉·克劳斯 B、格伦·古尔德 C、图雷克 D、里赫特 2
对同一个考生不同的评委会给出不同的分数,主要是因为(D)。 A、审美客观标准存在差异 B、存在不公正现象 C、不存在审美标准 D、每个人的审美取向不同 3
不同的文化圈中人们审美的态度存在着不同,导致作品有好有坏。(×) 审美偏好是依据主观个人感受 1
审美偏好是根据(B)决定的。 A、客观标准
B、主观个人感受 C、专业素养 D、作品内容 2
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演绎,大部分人都能选出相对演奏得好的一个,这说明(D)。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B、人们的评价存在不公平之处 C、个人主观感受存在不同 D、审美判断有标准 3
相信自己的感受,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处事方法。(√)
审美价值判断存在着普遍一致性标准 1
下面对审美判断标准说法正确的是(C)。 A、是客观标准 B、是主观标准 C、是普遍一致性标准 D、是主体价值 2
艺术本体价值评价的三大基础判断中(C)是本质问题。
A、值不值 B、好不好 C、是不是 D、贵不贵 3
人类有共同的生物和心理基础,决定了权威之所以能够成为权威。(√) 感知层觉 1
喜欢先锋音乐的人群对通俗音乐的评价很可能是(D)。 A、好听 B、能听 C、不能忍受 D、幼稚 2
知觉层面上对音乐的审美偏好体现在(ABC)。 A、联系性 B、有序性 C、丰富性 D、可听性 3
普通听众和音乐家在感觉和知觉层面上都是一致的。(×) 审美层
1
音乐审美的普遍性标准中,属于初级要求的是(C)。 A、对不对 B、准不准 C、齐不齐 D、响不响 2
审美标准倾向的底线要求是(A)。 A、无低级错误 B、无磕磕绊绊 C、均匀 D、整齐 3
有错音的演奏家称不上是伟大的演奏家。(×)高级要求要追求:结构严谨 1
(D)决定着音乐结构的严谨性。 A、段落层次 B、情绪布局 C、微观结构 D、骨干结构 2
音乐审美标准的高级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BCD) A、结构平衡 B、结构严谨 C、层次分明 D、连接到位 3
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作品53号》采用了“四度”框架支撑其结构。(√)
高级要求要追求:层次分明 1
对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的演绎中,(C)对力度的处理最平实,没有段落层次。 A、莉莉·克劳斯 B、格伦·古尔德 C、席夫 D、图雷克 2
层次分明要求演奏者(D)。 A、有天赋
B、运用自己朴素的感觉 C、处理好每一个音符
D、对音乐段落进行自己的设计 3
朴素的演奏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 高级要求要追求:连接到位 1
好的合奏需要注意细节的连接,这就要求(D)。 A、好的指挥家 B、使用最好的乐器 C、大师合力进行演奏
D、每种乐器都紧密的符合音乐发展的逻辑 2
要想使自己的音乐有良好的结构感,需要做到(ABD)。 A、把握好骨干音的发展趋势 B、在连接环节注重导向感、距离感 C、倾听自己的音响平衡中的地位 D、塑造主题形象 3
富尔特温格勒指挥的《春之祭》给人的感觉很软。(×) 乐感与“期待” 1
期待心理对音乐审美的要求是(C)。 A、新颖独特
B、细节精妙 C、对比自然 D、布局清晰 2
要求性期待心理不包括(D)。 A、保持性期待 B、变化性期待 C、平衡性期待 D、经验性期待 3
人的本能决定了在极高音区时会期待下一个音会比它低。(√) “惯性心理”与保持性期待 1
如果乐曲的发展不符合人的期待,会让人产生(D)的感觉。 A、自然 B、流畅 C、朴实 D、做作 2
(C)产生保持性期待。 A、曲式分析 B、理性心理
C、惯性心理 D、感性心理 3
流畅的乐曲一定是按照曲式结构的要求写的。(×) “求异心理”与变化性期待 1
下面不能体现求异心理的是(C)。 A、很少有人欣赏独奏音乐会 B、弦乐四重奏不卖座 C、听到高音时期待更高的音 D、协奏曲特别受欢迎 2
顺应求异心理,会使人产生(B)。 A、紧张感 B、能力释放感 C、枯燥感 D、压抑感 3
求异心理要求乐曲的对比自然而不生硬。(√) 关于“简约手法”与“简约主义” 1
用很少的材料获得很大的张力,这是(D)。
A、阻放强化 B、偶然主义 C、简约主义 D、简约手法 2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依靠(B)获得高潮。 A、高音
B、阻碍求异心理的满足 C、心理能力释放 D、简约主义 3
对音乐的探索要尊重听众的审美心理而不是仅仅依赖理论。(√)什么是心理平衡 1
内心的期待变成现实,带给人的感觉不包括(C)。 A、感动 B、平衡 C、挫折 D、满足 2
下面哪种情况不能体现内心对平衡的要求?(B) A、画画时想要填补空白的地方
B、坐公交时想要在人多的地方坐下去 C、坐电梯时想要与别人隔开一定的距离 D、摄影时想要把人定格在视觉空的位置 3
当空间出现不平衡时会让人内心产生一种张力,让人觉得松弛。(×) 向心平衡期待 1
听到两端不适宜区的音高会期待中间适宜区的音高,这是出于(D)。 A、耐受心理 B、惯性心理 C、求异心理 D、向心平衡期待 2
导致声音具有节奏感的因素不包括(C)。 A、等距 B、等分 C、等高 D、等比 3
节奏的丰富感来源于节奏的增加。(×) 用期待解释音乐音响结构的规律 1
十二音音乐最重要的追求是(D)。 A、有1个中心音
B、中心音出现在强音位置上 C、中心音出现在乐谱的结尾 D、没有中心音 2
乐谱中123的逆行导引应该是(C)。 A、321 B、176 C、671 D、167 3
音乐的音响结构应追求高低错落的平衡感。(√) 音响节奏感与现代音乐的演奏问题 1
中国的民歌依靠(C)获得语音的平衡。 A、遣词造句 B、改变发音 C、衬词 D、升降调结合 2
全世界的音乐都是以(B)为核心构建其他的音乐。
A、2度 B、4度 C、6度 D、8度 3
(D)可以使我们获得审美快感。 A、对平衡的期待 B、一直处在平衡的状态 C、一直处在不平衡的状态 D、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4
演奏古典音乐比演奏现代音乐更能训练人的乐感。(×)5
越是原始的音乐,对语音越敏感。(√) 人类快感的生发机制 1
轻音乐让人保持期待的时间不超过(C)。 A、1分钟 B、10秒钟 C、6秒钟 D、4秒钟 2
快感的强度与(ABCD)相关。 A、能量的蓄积程度 B、释放的速度 C、紧张度 D、期待时间 3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通过几次高潮的演进,让积蓄的张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听众得到极大的满足。(√) 防止“期待阈限” 1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第一乐章发展到最后引入的主题是(C)。 A、纳粹法西斯 B、凌晨进攻 C、列宁格勒人民 D、钢铁怪兽 2
既要阻碍期待时间又要防止超出人们的期待阈限,可以采用的方法有(BCD)。 A、采用伟大的主题 B、加强刺激的强度 C、使用新材料唤起期待 D、释放一部分能量
3
一旦超出期待阈限,听众就失去了对作品的注意和兴趣,只有后面出现了释放的音乐才能重新激起听众的兴趣。(×)
什么是“令人失望” 1
下面哪种方式可以训练乐感?(D) A、对音响敏感 B、保持强烈的期待 C、判断听众的反应 D、全神贯注听音乐 2
期待的强度与实现的目标不匹配会让人产生失望的感觉。(√)什么是创新 1
人们应该在(C)中特立独行、标新立异。 A、社会行为 B、伦理规范 C、艺术创造 D、与人交往 2
新颖独特属于审美追求中对音乐(A)的要求。
A、丰富性 B、有序性 C、适宜性 D、可接受性 3
结构松垮的音乐很难受到听众的喜欢。(×) 创新的原理分析 1
音乐创作中什么情况下可以带给听众不俗的感觉?(D) A、满足听众对音乐最自然的期待 B、符合听众的听觉习惯 C、顺应听众最熟悉的经验 D、偏离听众的最近期待 2
下面哪种情况不符合创新的新颖性要求?(C) A、偏离最近期待 B、在期待可接受的范围内 C、意料之内 D、情理之中 3
经典音乐跟流行音乐相比旋律不好记就是因为经典音乐不完全符合自然期待。(√)
从表演的角度来分析新颖性 1
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2,No.5》的演绎版本中,(D)的更有新意。 A、阿什肯纳齐 B、林帕尼 C、格伦·古尔德 D、霍洛维兹 2
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Op.32,No.5》演绎时,如何表现出新意?(C) A、放弃结构感 B、高音点做到最强 C、增加渐强渐弱的幅度 D、做渐强渐弱 3
只有全神贯注地对待每一个音才有可能做到充满新意。(√)有两种“与众不同” 1
艺术领域构成创新能力的心理要素不包括(C)。 A、对现象差异的敏感性 B、对现象特征的把握能力
C、延续既有的感性样式
D、对现象感性结构的重组能力与创造能力 2
要让自己的演奏有个性有新意,下面不可取的方式是(C)。 A、仔细分析乐谱
B、找出可以进行变化的地方 C、弱化该强调的地方 D、增加意料之外的变化 3
违反经验性期待无论如何都会让人觉得很怪。(×)
从作曲的角度谈新颖 1
下面不属于音乐感性现象的经验积累的是(D)。 A、中国各民族音乐 B、各种人类发声 C、各种自然音响 D、乐理书籍 2
什么样的素材组织不可取?(C) A、素材之间具有感性的联系 B、素材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