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在电子底稿中只字未提,更别提对相关资料形成整理记录和说明了。
大家在现场时,各自收集的底稿都可能各自归在自已的名下。但现场结束前,请一定要首先按单位分开不同单位的底稿,再按不同年度、底稿的不同层次和项目的顺序整理好。包括电子版底稿也是如此。不要各自为政,一人交一沓资料过来。底稿是按每个被审计单位为中心进行归集和整理好的底稿,不是以每个现场执业人员为中心的底稿,不是每个人在现场混乱的工作状态!!
好的底稿,应该是一目了然,让别人能清楚地看到审计人员的审计思路,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是否适当,检查过程和结论很清楚,证据与结论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底稿之间能相互衔接和对应。
6.调整事项
对调整事项应该有相应的调整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调整金额的确定过程要清楚,调整金额和科目要前后一致,相互衔接。
特别一次对连续几年进行审计时,有些差异可能公司在下一年度自行对差异进行了调整,但我们TB和底稿的未审数是公司自行调整前的,应当对调整分录进行区分和说明,哪些是公司已经自行调整了,哪些是审计时发现需要追加调整的。公司已自行调整了仅调整TB和报表,而且不需要滚动到下一年继续调整。而对于审计发现需要追加调整的,需要调账和在下一年度继续滚调。 7.往来的分户测试
对重要的往来项目进行替代测试时,需要分明细户进行测试,列示该明细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和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并对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分别进行测试,计算测试比例,在底稿参考模板中有参考底稿。不能将所有凭证测试全部放到一张凭证测试表上。
8.盘点
需要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计划、盘点时的具体点数表;分类汇总统计表;实物记录与实物账、财务账的差异核对记录;监盘表,并完成监盘计划与总结等。盘点表与监盘表需要被审计单位、实物保管人、盘点人、监盘人签字盖章确认。
9.函证
发函前,需要明确函证对象、发函比例等,对函证对象的联系方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邮编、电话等形成记录。形成函证汇总表,收到回函后应及时对回函结果填列到函证汇总表上,并对回函结果与发函金额进行比对,发现差异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说明和进行检查,甚至进行账务调整。根据回函情况要分析实际的函证比例是否满足审计证据量。
9
对函证回函保管时,要将回函和信封或快递单一并保管,以证实发函和回函的独立性。 10.应收款项的风险分类
很多审计人员基至不知道需要对应收款项按风险类别(单项金额重大、组合后风险较大、其他等)进行分类列示其原值和坏账准备,根本就没有编制这张审定表和明细表。
应在底稿中注明风险分类的判断标准、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结果。
对不是按账龄分析而单独计提坏账准备的,应和其他项目的减值准备测试一样,需要收集存在减值迹象的资料、与预计未来现金流(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相关的证据和计算过程等。
11.报表附注要求
大家应当熟悉报表附注的披露格式和内容要求。审计底稿不光需要通过获取审计证据来满足审计结论的需要,还同时需要满足附注的披露要求。各个项目需要披露哪些内容、披露格式是什么,在底稿中要有清晰地列示,便于报告编制人员方便取数和复核。
12.简单项目的审计
有个别报表项目可能特别简单,只有审定表、明细表,不需要再做测试记录,但至少在审定表中,要注明该项目的情况,以及审计人员查看了哪些证据和实施了哪些程序以支持审计结论,不能简单地一张只填了数字的审定表或明细表了事。
六、备查类资料
请参考审计系统的提示的备查类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最简单的公司审计,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国、地税)、章程、三会会议纪录和决议、上年度审计报告等基本的备查类资料需要收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