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湖北省恩施州2019届高三2月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下载本文

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流向负极,据此分析。 【详解】

+ H++2e-=+Cl-,电流从正极经导线

A、粗铜精炼的过程中,粗铜作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X电极为纯铜,Y电极为粗铜,选项A错误;

B、粗铜精炼的过程中,阳极Zn、Fe、Cu依次放电,阴极始终是Cu2+放电,故电解前后乙中CuSO,溶液的浓度会降低,选项B错误; C、A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

+ H++2e-=

+Cl-,选项C错误;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OO- -8e-+ 4H2O =2HCO3- + 9H+,故当电路中有0.4 mole--转移时,B极区产生的HCO3-的数目为0.1NA,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准确挖掘图中信息,并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 7.B 【解析】 【详解】

A、由图像知: pH=11时, c(R)= c(HR),故K2(H2R) =项A正确;

B、根据图像,pH =9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aHR,此时溶液显碱性,故HR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选项B错误;

C、pH =9时,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c(Na+)+ c(H+)=c(HR-)+2c(R2-)+ c(OH-),而c(H+)< c(OH ),故c(Na+)>c(HR-)+2c(R2- ),选项C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pH=7时,c(H2R) = c(HR-),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时定性判断和有关pH的计算,易错点为选项B,根据图像,pH =9时,溶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aHR,此时溶液显碱性,故HR在水中的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 8.J、D、B、C、G、F 分液漏斗 吸收多余的氯气,避免对后续反应造成干扰

2--

-

-

- = 1.0×10-11,选

KClO3+6HCl=KCl+3Cl2↑+3H2O 0.5 F中黑色粉末变红色,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形成液封,吸收多余的氯化氢气体 【解析】 【详解】

(1)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为:制备氯气、除氯化氢、干燥氯气、制备四氯化钛、收集产品、除氯气、CO还原CuO、检验CO2、收集尾气,故装置的连接顺序应为:AJDBCGFHE; (2)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G中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Cl2,避免干扰CO和CuO的反应; (3)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氯气和水,发生归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6HCl=KCl+3Cl2↑+3H2O;

氯酸钾中氯被还原成氯气,此处n(Cl2)=0.3 mol,转移0.5 mol电子;

(4) F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该气体有还原性,H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其氧化产物为CO2,结合F、H中的现象方可证明气体为CO;

(5)①安全漏斗在本实验中的作用除加水外,还可以形成液封,吸收多余的HC1气体,避免HCI损失; ②n(TiCl4)=

=

mol, (TiCl4)=

×100%=

9.+2 > Ag2S+O2

2Ag+SO2 3Ag+NO3-+4H+=3Ag++NO↑+2H2O 用磁

铁吸附铁粉 除去银表面粘附的H+、Cl-、Fe2+等 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解析】 【分析】

(1)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求得S的化合价; 滤液1含Na2S,Na2S2O3它们均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2) 依题意,硫化银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银和SO2; (3)应选择稀硝酸与银反应,还原产物为NO; (4)用磁铁从银和铁的混合物中吸附铁粉;

(5)温度大于T0K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硝酸的挥发和分解;

(6)利用离子积和溶度积的相对关系计算硫化银转化为氯化银所需的最低鼠离子浓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的离子浓度不可能达到。 【详解】

(1) Na3[Ag(S2O3)2]中钠、银、氧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1、-2.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求得S的化合价为+2价;

滤液1含Na2S,Na2S2O3它们均是强碱弱酸盐,它们的水溶液呈碱性,pH>7; (2) 依题意,硫化银在空气中灼烧生成银和SO2,反应方程式为Ag2S+O2

2Ag+SO2;

(3)绿色化学要求成本低、污染少等,硝酸量相等时稀硝酸溶解银较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较少,故应选择稀硝酸与银反应,还原产物为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NO3-+4H+=3Ag++NO↑+2H2O; (4)用磁铁从银和铁的混合物中吸附铁粉;

少量铁粉,用盐酸或稀硫酸溶解铁粉,过滤,再用水洗除去银粉表面的多余的酸等可溶性杂质,故答案为除去银表面粘附的H+、Cl-、Fe2+等;

(5)温度大于T0K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硝酸的挥发和分解,故答案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6) Ag2S饱和溶液中c(Ag+)= 生成AgCl的条件是:c(Cl-) 故上述转化不能实现。 【点睛】

本题考查了溴和银的回收及合金保护,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过滤分离的物质特点,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溶液稀释的方法和用到的仪器,熟悉置换反应的特点,本题难度中等。 10.CO2 2H2(g)+2NO(g)

-

- ,由离子积与溶度积的关系可知,

-

-

,不存在Cl-浓度为该浓度的盐酸,

N2(g)+2H2O(g) H=-664.1kJ/mol = 33.3%

1.5 x<2 c(Na+)>c(NO3-)>c(NO2-)>c(OH-)>c(H+) NO-3e-+3H2O=NO3-+4H+

33.6 【解析】 【详解】

(1)用CO处理NO时产生两种无毒的气体,分别为N2和CO2,氧化产物为CO2;

(2)由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可得:2H2(g) + O2(g)= 2H2O(l) H3 = -571.6 kJ/mol,设反应I的焓变为△H1,反应II的焓变为△H2,则用H2处理NO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2NO(g) = N2(g) + 2H2O(g) H = H3+ H1 - 2 H2 =-664.1 kJ/mol;

(3) ①根据v正 =k正c2(NO)c2(H2),当c(NO)增大到原来的2倍,c(H2)减少为原来的1/2时,

v1与v2大小相等;②根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 2H2(g) + 2NO(g) = N2(g) + 2H2O(g) 起始: 2 3 0 0 转化: 2x 2x x 2x 平衡: 2-2x 3-2x x 2x

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压强p= 0.9p0,则有

-

,解得x=0.5,故NO的转化率a

(NO)=33.3%,由分压公式P =

可知,p(H2)= ,p(NO)= ,p(N2)= ,p(H2O)= ,

则Kp=

(4)①NO不能被NaOH溶液单独吸收,NO2可以被NaOH溶液单独吸收,因此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满足: n(NO): n(NO2)≥1,当n(NO): n(NO2)=1时,x取最小值1.5, 因为混有NO,所以x的最大值<2,故x的取值范围为1.5≤x< 2;

②等物质的量NO2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后,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aNO2和NaNO3,亚硝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NO3-)>c(NO2-)>c(OH-)>c(H+);

(5) 由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图示可知, 左端的铂电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NO-3e-+3H2O=NO3-+4H+,当过程中产生2 molHNO3时转移6mole-,而1 mol O2参与反应转移4 mole-,故需要1.5 mol O2参与反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 L。

11.[Ar]3d14s2 +6 气态Cu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Cu+后,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该结构能量较低较稳定,故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 S C sp2、sp3 CuCl 正四面体 【解析】 【详解】

(1) 基态钪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4s2;基态铬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6,在第四周期过渡元素中,基态铬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铬的最高化合价为+6价;

(2) 气态Cu失去一个电子变成Cu后,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该结构能量较低较稳定,故Cu的第二电离能相对较大;

(3) SCN-中S和N有孤电子对,C没有孤电子对,N的电负性大于S,依题意,SCN-中S提供孤电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