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卷)部编版2018-2019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五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7.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有关的一项是( ) A.耧车

B.曲辕犁

C.水排

D.翻车

【分析】本题以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唐朝的社会气象。

【解答】唐朝农民创制了曲辕犁和筒车模型,其中,曲辕犁是用来耕作的,筒车是用来引水灌溉的,它们的创制,说明了唐朝农民生产能力的增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8.“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传统的事件有( )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游 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④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依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事件有①鉴真东渡、②玄奘西游、④日本派遣唐使来华。③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唐朝民族关系,不是对外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事例。

9.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分析】本题以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共同之处。

【解答】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鉴

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点。

10.遗迹遗址是人类历史的载体和见证,能反映各个历史时代的特征,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A.秦兵马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B.拉萨大昭寺会盟碑 D.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分析】本题以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秦兵马俑遗址是秦始皇的陵墓。那烂陀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唐穆宗时,唐番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至今屹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汉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最能体现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唐招提寺鉴真坐像是唐朝时中日友好的见证。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是宋代最繁华的地方。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朝的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历史上,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本题以殿试制度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历史上,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武则天。隋文帝利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拨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到唐朝时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发展完善的相关知识.

12.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见证。它形象地描绘唐与下列哪一民族政权的密切关系( ) A.南诏

B.吐蕃

C.渤海

D.高丽

【分析】本题以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解答】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同吐蕃的交往密切,吐蕃

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前往唐朝求亲。题图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即描绘了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藏族建立的吐蕃和汉藏的友好交往。 13.唐朝时,诗歌繁荣、诗人辈出,被誉为“诗仙”、“诗圣”的是( ) A.杜甫、李白 C.李白、杜甫

B.李白、白居易 D.杜甫、白居易

【分析】本题以“诗仙”、“诗圣”为依托,考查唐诗的知识点。

【解答】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被后人尊为“诗圣”,他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被誉为“诗仙”、“诗圣”的是李白、杜甫。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吴道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李白.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解答】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是李白。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诗仙李白.

15.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有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修建大运河 C.安史之乱

B.隋末农民起义 D.黄巢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解答】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全国人口5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剩余1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16.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政治上“夺其权”措施的有( )

①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②分解相权 ③设通判监督知州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分析】本题以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宋初出现了地方权力过大影响中央集权的问题。宋初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上,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进行监督,②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相关史实。

17.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 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轻武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在朝廷、地方甚至军队中地位都高于武将,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宋朝的主要史实。

18.著名学者孙伟祥认为,“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之间的纠纷,况且50万‘岁币’只是北宋两个县的收入,伤不了筋骨。……不仅换来了近百年的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