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下载本文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组织结构性维度研究 2.1.1组织结构的界定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曾经说过,“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从中看出组织结构的重要性,组织结构也是组织理论家和实践者们一直研究和思考的基本对象。

许多组织理论家对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如泰勒将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行专业化的职能分工,是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管理的例外原则,体现了他在组织管理中的分权思想,对分权化的事业部制起很大的影响作用。Fayol则提出在组织中加入参谋部职能部门。Webber则强调官僚组织结构是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实施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规章制度,设立严格的职务等级和职能结构。

许多组织理论家都对组织结构的具体含义进行了论述,如西蒙将组织结构分成三个层级:基层机构,从事直接的生产过程;中层机构,从事非程序化决策、管理生产和分配系统的日常工作:上层机构,从事非程序化决策,设计整个系统,确定目标并进行监控,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等级结构[1]。

J.w.Lorsoh在《组织结构与设计》一书中比较以前的各种组织结构理论概括地阐述了以权变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理论。他在导言中就明确提出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变量。对于组织结构的定义,他提出要正确区分“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其中基本结构可以用组织系统图表示,而运行机制指控制程序、信息系统、奖惩制度以及各种规范化的规章制度等等,用以强化基本结构,保证基本结构意图的实现。

Mintzberg吸收了众多组织理论的精华,并创造性地把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内承担不同职能人员的重要性联系起来。他认为组织内存在战略顶层、技术机构、操作层、中间层、以及协同人员等承担不同职能的5类人员,他们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哪种组织结构形式最终被采用。

Ranson等学者认为,组织结构是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并得以重新创造,同时反过来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控制媒介。这些定义均认为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组织成员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功能的组织结构定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同。Robbins从功能的角度指出,组织结构决定任务分配、报告关系、协调机制和互动模式等。

Hall归纳得出了组织结构的三个基本功能:(1)结构有利于产生组织输出并实现组织目标;(2)结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缩小个人差异对组织的影响:(3)结构是行使权力的载体(结构决定哪些职位具有权力)、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场所。

- 4 -

2.1.2组织结构的维度研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组织结构的维度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得到的组织结构维度总共有13种以上,如人员比例、自治度、权力分配、授权、规范化、协调机制、专门化、标准化、差异化、复杂性、控制跨度、垂直幅度等。Weber在论述科层制组织时描述了权力等级、专业化分工、工作程序、员工需遵守的规定、差异化的奖励等组织结构的特征。Hage等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的维度包括复杂性、正规化、集权等。

Pugh等研究者调查了英国52家企业组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得出了组织结构的四个维度:(1)结构化的活动,包括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等;(2)集权,主要是衡量决策权的分布情况;(3)工作流直线控制,即采用直线主管制;(4)组织辅助部门的规模。Pugh等(1969)的研究是组织结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的转折,他们的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定义了组织结构的维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组织结构研究中引入了量表调查研究的定量实证方法。Child(1972)也对这些维度进行了检验,他对英国82家组织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Pugh等提出的结构化活动中专业化、流程标准化、垂直幅度和规范化四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Daft认为,组织结构包括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权力层级、复杂性、集权化、职业化、人员比例等八个维度。

Drucker(1946)在通用汽车公司调研了18个月,研究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奠定了组织研究的基础[2]。

Pugh等学者的论文《组织结构维度》(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是最经典的组织结构维度研究文献,他们专门对组织结构的维度进行了研究,最早将量表调查研究方法引入组织结构研究。后来的学者在研究组织结构时通常把组织结构作为一个变量,选择较为重要的组织结构维度来探讨组织结构维度与背景因素、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1946至2010年组织结构文献的研究方法和所关注的维度进行了回顾,总共找到13种组织结构维度(参见表1) 。

表2-1 组织结构文献梳理

研究者和年份 研究方法 人员比例 Drucker(1946) 案例 Robbins(1983) 理 √ √ - 5 -

组织结构和维度 自治度 权力分配 √ 授权 规范化 协调机制 职业化 专门化 标准化 差异化 复杂性 控制跨度 垂直幅度 √

论 Child(1972) 量表 Weber(1947) 理论 Hage(1965) 文献 Thompson(1967) 理论 Lowrence和Lorsch(1967) Pugh等(1968) 量表 Hall(1968) 量表 Perrow(1970) 理论 Ouchi和Dowling(1974) Reimann(1974) 量表 量表 VandeVen(1976) 理论 Dewar等(1978) 理论 Grinyer等(1980) 量表 Miller和Droge(1986) Russell等(1992) 量表 量表 Mashall、Maureen和Russell(2000) Lin和Richard(2003) 量表 量表 - 6 - √ √ √ √ √ √ √ √ √ 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icholas和Brain(2004) Joris、Maryse和Marco(2005) 合计 量表 量表 √ √ √ √ √ √ 2 1 13 2 12 4 2 5 3 3 8 1 2

2.2信息技术概念研究 2.2.1信息技术的界定

技术是使组织的投入转变为产出的工具、技能和行动,技术涉及一个组织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组织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工具技术和知识技术。工具技术可以理解为企业组织的传统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和智能技术;知识技术指的是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获取某种所期望的结果时使用的技巧和方法[3]。

信息技术有别于为了完成组织任务所需的知识、所运用的技术、所使用的设施与机械设备等传统技术,信息技术是作为组织内部及其组织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工具和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组织内外信息的开放和共享,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4]。

信息技术(infor2mation techn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李维特和惠斯勒发表在 《哈佛商业评论》 上的文章中 ,他们把信息技术定义为一种可以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 ,包括快速运行的计算机 ,帮助决策的数学、统计、作业研究等学科及依据上述知识写成的应用程序。李维特和惠斯勒预言信息技术将影响组织结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经历了古老的“结绳记事”、“穿珠计数”,到文字的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电报、电话等通信技术,直到今天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技术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发布、传送和利用等技术的总和”、“信息技术是用于信息操作的各种方法和技能,以及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的相关工具及物质设备”。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针对信息的采集、描述、处理、保护、传输、交流、表示、管理、组织、储存和补救而采用的系统和工具的规范、设计及其开发”。

2.2.2信息技术的维度

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 ,特别是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影响的课题一直受到管理学界的密切关注。

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巴科斯和特雷西提出了描绘信息技术特性的两大维度:功能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