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私: (2)谤讥: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2分)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二)阅读《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回答11—14题。(11分) 高速公路上的弯道
①《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弦之箭那样笔直。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
②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不超过设计时速的140﹣120.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3公里﹣6公里。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50多处弯道。
③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
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而诱发安全事故。
(选自《百科探索》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11.(2分)从选文看,什么是“空虚近视”?
12.(3分)从选文看,为什么“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
13. (2分)下面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 ( )( )
14.(4分)请简要概括高速公路上人为设置弯道的具体作用。
(三)阅读《爱无灵犀》,回答15—19题。(15分) 爱无灵犀
沧州老朱
①国庆节,因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六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回老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②事实上,俄罗斯客人四号就走了,五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说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接。前些天下了雨,虽然这会儿天已放晴,可山里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七十八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③然而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大槐树下,不时地踮起脚,向公路方向张望。一头披散的白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看上去单薄而脆弱。
④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得了,况且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可他知道,母亲是心疼钱。母亲总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他想等再过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
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的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吗?
⑤村口离公路还有两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伸长了脖子,不时向这边张望着。
⑥他的眼有些潮湿,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老太太合不拢嘴。
⑦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不是打电话说六号才回家吗,今天才五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⑧“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黠,“不就是怕我出来接你们会染了风寒,故意跟我撒谎吗?我这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
⑨“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⑩“这还用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一家人都笑了。这一刻,他忽然就相信了妻的话。妻说,爱,是有灵犀的。以前,
每次往老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是母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
不知不觉中,车进了胡同,嫂子迎了出来。哥哥比他大九岁,两个孩子大了,已在
外地工作。
女儿拉了奶奶去表姐家串门儿,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一路闲逛着去菜
园找哥哥。
哥哥正在园子里侍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哥俩你一句我一句闲聊着。问及母
亲的近况,哥不觉叹了一口气:“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电话,不管谁打进来,张嘴就是一句‘二小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打电话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怪不得每次打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呢。
“有些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哥哥抬头看了他一眼,顿了顿,接着说,“娘岁数
大了,腿脚又不灵便,身边不能离人了,可你嫂子总不能啥活儿都不干光跟着娘啊。这不,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便到村头儿站会儿。国庆节这七天假,你明明说六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一号起便天天去村口等……”
他的心一阵阵痉挛。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
者如妻子所言,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原来,这爱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一个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他眼前不由浮现出秋风中母亲翘首企盼的身影,那颤颤巍巍的身体,令他的心,刹
那间,一片濡湿。
15.(2分)选文主要是通过写“母亲”的哪两件事表现主题“爱无灵犀”的? 16.(3分)文章第④段运用了插叙。请概括插叙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17.(4分)联系上下文,体会母亲“笑”的含义。 (1)他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 (2)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
18.(3分)既然儿子已经说明六号才回来,母亲为什么从一号起便天天到村口等? 19.(3分)文中这样写道:“他一直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不过是一种巧合,或者如妻子所言,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灵犀”一词的理解。 (四)阅读《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回答20—23题(11分)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