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彼、德 2、师范写,生书空跟写 3、让学生描红、仿影、临写一个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展示交流 五、展示、评价交流
第五课 亠部 人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亠部、人字头的书写方法。体会人字头的字的结构规律。
教学重难点:学会亠部、人字头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单人旁、双人旁的写法。 2、导入新课。 二、学写亠部 1、出示:六、玄
学生观察。“亠”的横有长有短。“六”字笔画较粗。 2、书写指导:
点不宜太小,大多与长横紧贴。 长横倾斜不宜过大,注意粗细变化。
六:笔画略粗,注意下面的撇、点离上横勿远。 玄:横稍长,但不宜粗重。 三、学写人字头
1、出示“人”字和“全”字(人字头为黑色,王为红色)引导观察异同(从笔画、书写部位等方面分析)
2、在下分别加部件组成“令、金”体会人字头字的结字规律 3、在书上用毛笔练习书写
4、同学们用毛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修正:由同桌上台再写一次同样的字。
6、比较:全班同学来看一看,比一比,两个同样的,哪个写得好,为什么?
金:三横均较短,末横略长;中间的竖直而有力。
今:下面的部件上靠,末笔在上部撇捺交接处的正下方,上下对正。 三、学生评价
四、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纵览: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传
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六、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
第六课 冖部 宀部
教学目标:1、认识楷书冖部、宀部的形态特征。 2、掌握楷书冖部、宀部的运笔方法要领。
教学重难点:实践书写感受楷书冖部、宀部的运笔动作及其组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不同书体的古代书法作品。 二、冖部的教学
1、出示生字:冠、冕,学生观察交流。 字中的冖部左低右稍高。 2、书写指导。
横钩与左点靠在一起,也可稍留一点儿空隙。 冠:“元”“寸”结合要紧凑,“元”中两横倾斜略大。
3、学生练习书写。 三、宝盖头的教学
1、认识笔画的外形及运笔特点
(1)提问:宝盖头由哪些基本笔画组成的?
出示幻灯片:宝盖头由斜点、竖点和横钩3个笔画组成的
(2)我们一起复习一下3个笔画的运笔方法。(提示学生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
出示幻灯片:讲解笔画的运笔线路图
师生一起用手书空,体会运笔书写时的提按动作特征 斜点:藏锋起笔,右下行笔渐行渐顿,圆转回锋收笔 竖点:藏锋起笔,稍顿向左下行笔,重顿回锋收笔
横钩:藏锋起笔,向右行笔边行笔边提笔(横画右边略高些),出钩时向右上提笔重顿回锋向左下出钩
(3)接着请大家仔细观察宝盖头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 a、首点居中(左点与右钩位置对称) b、竖点长右钩短 c、斜点粗长横细
师生一起温习执笔坐姿,要想把字写好必须养成一个正确的执笔坐姿习惯。
2、教师真笔示范。
提示学生仔细看老师示范书写,边运笔示范边讲解运笔要领(提示学生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在米字格中的书写位置,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