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下载本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但是由于其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性,现在仍然需要增加对它的投入。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分析表明,财政支农投入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中的3个子项目(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农村救济费)均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从系数值的大小可以看出:长期而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是影响农民纯收入最重要的因素,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次之,农村救济费位居第三。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系数为负,主要是由于其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滞后性,科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二)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各级财政应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两个反哺”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即确保每一年的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2.坚持对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实行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目前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结构不合理,表现在:财政支农投入“无所不包”与“无一能包”并存,支出项目追求面面俱到而导致财力分散,未能达到最好的支农效果;支出中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的比重过高,导致真正落到农民头上的实惠不多。这种状况与中国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已严重制约了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效果,必须通过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加以改革。

要求合理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把财政支农投入的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首先,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通过财政支农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自主增收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出。在实证分析中农业科研三项费用对农民增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要是因为农业科研投入具有滞后性,正因为这样,现在才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费用的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巨大收益。此外,要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教育事关农民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关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地位。财政支农投入扶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其立足于现代社会。最后,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财政支出。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靠天吃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尚未彻底解决,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减速器”,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并间接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何先平,陈硕.中国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88-89.

[2] 邢文妍.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增收的效应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88-90.

[3] 刘振彪.中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5):63-67.

[4] 何海.中国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5] 谭蓉.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实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2):219-221.

[6] 吴振鹏,胡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江汉论坛,2013,(1):58-62. [责任编辑 吴明宇]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