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 下载本文

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心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小学毕业班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相对其他班级来说要重许多。许多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想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想请教同学,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想参加。完完全全成了一个被动的“学习机器”。 (三)农村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一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一部分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现象并存,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邻里之间经常问及的是孩子的学业,经常攀比的是孩子的成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评价水平对心理教育的影响

5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 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因而针对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 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6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三) 大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变操纵——依附式的关系为良师益友式关系,变单向训导、垂直传递为双向互动,相互沟通。主动放弃我说你听的操纵控制,代之以关心、引导、鼓励和支持,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而学生通过自主思维、自主活动、自主判断、自主抉择,由观众、听众

7

变为积极参与者和思考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立足于爱,寓理于情,以理导行。爱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教育实践来看,用“微笑教育”来代替“斥责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代心理学指出,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的功能。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情感交流,而情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当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处于十分和谐状态时,受教育者理性和情感就会产生共鸣。实践证明,教师采用不同的教育行为作业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教师采用“微笑”作用于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大都服软不服硬,学生在心理上对微笑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喜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多年来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使学生感到教师说的入情入理,自然也就心服口服。 (七)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一个友爱、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会使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反之,如果同学都是势利眼,看不起这些单亲生,那么将给这些单亲生造成很多的心理压力,他们会觉得低人一等,从而造成孤僻、固执、消极等不健康的人格。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班集体氛围非常重要。班主任要做好全班同学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特别是要动员班干部主动与单亲生交朋友,关心帮助单亲生。班干部积极带头与单亲生交朋友,其他同学也会与单亲生交朋友的。有了这种良好的班集体,单亲生在集体中就会感到温暖、快乐,他们在学校里就会忘记一切烦恼、痛苦,在潜

8

移默化中养成了他们活泼向上、团结友爱的健康人格。

总之,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