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第一学期公选课《中西文化比较》教学讲义 下载本文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讲义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第1-8周)

课程: 公共选修课《中西文化比较》

班级:全院各年级学生

任课教师:丁昌林

课程简介:

本课程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主要讲授中西方文化的联系特别是各自的个性特色,包括文化诠释、跨文化交流与跨文化研究及其意义,中西文化不同的缘由、中西文化基本精神比较、中西思维方式比较、中西语言文化比较、中西社会规范文化比较、中西文学艺术比较、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等。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存样态和生存模式,把握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世界文化生成、发展的常态,中西文化既各有千秋又各有其局限,在中国与西方的互动日益加强的今天,中西文化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具有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本选修课,形成和谐文化心态。

推荐教材 :

《中西文化比较》

(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通用教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 者:徐行言 书号ISBN:730106325

参 考 书:

1、《跨文化交际学》 贾玉新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年出版 2、《中国文化要略》 程裕祯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李信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3年出版

说 明:

1、上课时间:第1—8周,周三晚6:30——8:00 2、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本期书面作业1-2次,此外,布置一些思考与练习供同学们课后思考、拓展。 3、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形式:考查

2

学 分:1学分

平时成绩(考勤与作业)占总成绩的30%,结业考查占70%,考查采用开卷或闭卷方法进行。 4、其它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含影像辅导),以教师讲授为主。

主要内容:

第一讲 导论——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

第二讲 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第三讲 两种不同的文化选择——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四讲 天人合一与物我二分——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第五讲 神秘的魔圈——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第六讲 此岸与彼岸——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第七讲 礼制与法治——中西社会规范体系之比较 第八讲 写意与写实——中西艺术比较

第九讲 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化——从文化比较到文化更新

第一讲 导 论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选择

1、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长途通信和信息学正在改变人们界定和感受文化多样性的方法。

2、自有了文明以来,人类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3、而在这当中,古老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同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的欧美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歧异与消长,则更为关心人类前途的智者所注目。

4、但是,每一株人类文明之树的成熟与壮大都离不开全人类文化土壤的滋养,每一种文化结出的果实都会对人类共同文化的建设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5、正基于此,当今天我们为古老中国文化的复兴而孜孜求索的时候,就不能不把探求的视野扩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也就不能不站在新的高度上以新的目光重新审视世界,也审视我们自身。

6、在我国近代历史上的几次文化论争,都与国家处在危急存亡关头的政治抉择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往往难以耐心深入地展开学术探讨。

7、也正是因此,本期《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选修课,将跨文化比较作为认识的起

3

点,而把正确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探索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作为研究的方向。

二、文化与文明之比较 1、文化

汉语中“文化”一词,初见于西汉刘向所编《说苑*指武篇》“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一语中的“文化”用作动词,意为以文德教化之,即:文治和教化。

以后发展到现代汉语,演变为指:一般知识和教养。 2、文明

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在《尚书》和《易经》中就已出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其含义接近“文采光明,文德辉耀”隐含着与蒙昧相对的有文化状态的意味。

3、相比较而言,如果说文化的观念来源于人类最初的自觉创造活动——农业耕作的出现,那么,文明则应看作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产生了不从事农业的人群的聚居点之后的产物。

因此,人们便把文明解释为“开化的行为和状态”或“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即指一种较高级较发达的文化状态,而与“野蛮”、“原始”相对立。

三、“文化”释义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愈加广泛和自觉。

人们对于文化概念的阐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思路: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

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

尽管人们对文化的描述种种,但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了,即人们对文化范畴的理解和运用的总趋向是:范围越来越广、角度越来越多,并各有自己的侧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