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内河港中云台作业区城乡物资服务区码头工程 - 图文 下载本文

产生总量约82.5吨,每天油污水最大产生量688kg,油污水中污染物石油类浓度为5000mg/l。根据有关规定,施工船舶应安装油水分离装置,船舶油污水需经自带的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申请海事部门船舶接收,石油类的排放标准为不大于15mg/l。

② 施工生产废水

码头、陆上建筑物砼搅拌冲洗废水、工程设备冲洗废水和机械修配清洗废水等。施工用水主要来自河水。

施工期平均砼搅拌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25m3/天,浆砌石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30m3/天,这些生产废水的悬浮物指标较高,其SS含量一般高达1000~2000mg/L,故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此类含SS废水需经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或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

工程施工使用的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机械冲洗及修理过程平均每周将产生冲洗废水28m3,合4m3/d。冲洗废水中SS最大浓度约为2000mg/L,石油类浓度约为20mg/L,应设置沉砂池和隔油池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生产施工过程或设备冲洗。机械修配清洗废水产生量约为1m3/d,主要含有石油类等污染物,其石油类浓度约为1000mg/L,需经隔油沉淀后用于土方堆场洒水抑尘。

③ 施工期悬浮物(SS)污染源强

悬浮物主要为港池疏浚等水下挖方时产生,拟选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

本工程港前水域水下疏浚方量10.3万m3,疏浚拟采用2台1.5m3抓斗式挖泥船进行水下挖方,通过计算得出每艘挖泥船作业时SS源强为3.38t/h(折合0.94kg/s)。由于本项目施工间距较小,各施工船舶产生的SS源强会产生叠加效应。

另外,疏浚底泥后方堆放,将有溢流产生,估算平均排水量为558.3m3/d,溢流口SS发生量为溢流量的1%,即浓度为10000mg/L左右,需经围堰、沉降24小时后排放,排放浓度在100mg/m3左右,排放速率平均为55.8kg/d,间歇排

18

放。疏浚底泥主要堆放于港区临近烧香河一侧,待底泥干化后作为回填土使用,含SS废水经围堰沉降处理后排入烧香河。 3.1.1.2 大气污染源强分析

⑴ 施工粉尘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为TSP,主要污染环节为灰土搅拌、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挖方、土方回填、汽车进出场等作业过程。

根据查阅有关资料,类比分析其它施工过程中扬尘产生量见表3.1-1。

表3.1-1 各类施工活动粉尘排放量模拟调查情况

施工区域 堆填区 工地风侵蚀 挖掘机开挖和推土机推土 开挖区 运输卡车装料 工地风侵蚀 1公顷 1台 1辆 1公顷 46.1 36 0.48 36.5 施工活动类型 从运料车卸料 单位 1辆 粉尘排放量(kg/d) 0.75 本工程将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陆域形成面积为302400m2,开挖区面积为约20664.7m2。计算得每天粉尘产生量可达400kg/d。

⑵ 施工车辆尾气

项目施工机械部分设备以电能为能源,部分设备如运输车辆、挖泥船等以汽、柴油为燃料,有燃料燃烧尾气产生,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CO、NOx、CH类。

施工期燃油机械产生的有害气体总量约为360万Nm3,其主要的污染因子包括CO、NOx、烃类等,每1t燃油产生SO24.8kg、CO0.4kg、NO211.4kg,烃类 0.25kg,烟尘 1.38kg,则施工期燃油产生的各类大气污染物产生量为SO21.44t、CO0.12t、NO23.42t,烃类0.075t,尘0.414t。 3.1.1.3 噪声污染源强分析

施工机械、船舶和运输车辆的噪声是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源。施工噪声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峰值噪声达100dB的汽车喇叭和船舶汽笛瞬间排放,正

19

常使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挖土机噪声声源80~90dB。其他主要噪声设备见表3.1-2。

表3.1-2 典型施工机械噪声源强

声源 载重车 搅拌机 装载机 推土机 振捣器 挖掘机 噪声(峰值) dB 95 105 103 107 105 89 距声源距离(m) 15 84~89 85 80 87~102 85 79 30 79~83 73 74~82 81~96 79 73 60 72~77 73 68~77 79~90 73 66 120 66~71 67 60~71 69~84 67 60 另根据有关调查资料,其它主要噪声设备还有:挖泥船,声功率级112-117dB(A),20m处声级78-83dB(A);钻机,声功率级99-107dB(A),2m处声级85-93 dB(A);振捣棒50mm备注 声功率级101 dB(A), 2m处声级87dB(A);碎石机:1m处声级102 dB(A);沙石筛分:1m处噪声为102dB(A);皮带运沙机:1m处噪声为80dB(A);打桩机:距声源10m处为100 dB(A)。 注:引自《交通部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实测资料。 3.1.1.4 固废污染源强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的废弃物主要是是港池疏浚产生的土方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本工程土方产生主要来源于港池疏浚。工程挖方量为19.37万m3,其中水上方、水下方挖方量分别为9.07万m3、10.3万m3。项目土石方产生情况详见表3.1-8。根据土石方平衡结果,项目产生的水上挖方全部用于场地回填,水下方挖方通过泥浆管用真空泵或空气吸泥机等将淤泥输送到施工临时征用的场地内临时堆存,干化后外售作为回填土使用,弃土场位于厂区的西北侧。

表3.1-3 项目施工期各施工阶段土方产生情况汇总表

项目 单位 产生 水下方 10.3 陆域范围 9.07 合计 去向 水上方及陆域范围挖方直接用于后方场地回填,水下方临时堆存,干化后作为回填土 挖方 万m3 19.37 本工程总需填筑土方量约为15.12万m3,另需山皮石约42.3万m3,中粗砂12.0万m3。项目水上挖方回填率以90%计,水下方干化后余量以70%计,则可利用开挖土方量为约14.65万m3,需外购土方0.47万m3,山皮石42.3万m3及中粗

20

砂12.0万m3。施工期主要土石方平衡情况见表3.1-4。

表3.1-4 主要土方情况汇总表

工程量项目 水上方 挖方 水下方 合计 工程量项目 填方筑方 土方 山皮石 中粗砂 单位 万m3 万m3 万m3 单位 万m3 万m3 万m3 产生 土方开挖总量 9.07 10.3 19.37 需求 填方总量 15.12 42.3 12.0 回填 14.65 / / 土方回填 8.16 6.49 14.65 去向 损失 0.91 3.81 14.5 来源 外购量 0.47 42.3 12.0 合计 10.4 42.3 12.0 合计 / / 19.37 另施工期还产生部分建筑垃圾,主要为砂石料、钢筋等,产生量总量约80t,及时外运处理。

连云港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约1.0kg/人·天,工程施工高峰期约200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每人产生垃圾0.5kg/d计算,产生量约100kg/天,即施工期产生量为48吨。生活垃圾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3.1.1.5 生态及社会环境

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港前水域疏浚对水生生态环境及陆域施工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是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原有自然景观。此外,施工期噪声、扬尘、废(污)水也会影响生态环境。

本工程需征用土地约547.0亩,所用土地基本为农田、鱼塘、经济林及未利用土地等。植被主要以农作物和杂草为主。根据Smith(2001)给出了世界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植物生物量估算,项目施工期占用土地损失的净初级生产量为约200.1t/a,生物量约2267.8t/a。

其次项目施工期水域施工范围内水生生物将受到较大影响,水域施工范围内水体的浑浊度增加,导致附近水域初级生产力水平的下降;水下作业将破坏底泥结构,会对挖泥区范围内底栖生物产生破坏性影响,严重损害现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