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下载本文

下一页上有一张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上可以看出两点:一、我国的年降水量东南部比较多,西北部比较少;二、在多雨地区中,有小块雨量特别集中的地区,在少雨的地区,也有小块的多雨区。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夏季风的影响。夏季我国盛行的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那里是水蒸气的故乡,是云雨的发源地。东南季风携带着充足的水气,刚刚登上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时候,非常慷慨地降下了大量的雨水,越往内陆,势力越弱,降水也逐渐减少。我国夏季风的另一个发源地是印度洋,西南季风徐徐地吹向我国,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这两股季风综合作用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的气候特点。

此外,在我国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在夏秋季节,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里,常常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带来了滂沱大雨,也增加了我国东南部的降水量。

在多雨地区中有雨量特别集中的地区,少雨地区中又有相对的多雨区,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造成的。例如陡峻高山的迎风坡,往往是多雨地区,这是因为从海洋上来的暖湿气流碰到高山以后,被迫抬升,高处气温低,水气遇冷凝结,就下雨了。如深居内陆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降雨最少的地区,但是盆地北面的天山上部,有些地方的降水量却可达到六百毫米以上,成为干旱区中的多雨区。

江淮流域的“梅雨”是怎样形成的?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两句诗,形象逼真地描述了江浙一带春末夏初的天气特色。

“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浙闽丘陵和广东北部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天气。在梅雨季节,经常乌云密布,阴雨连绵,时晴时雨的天气往往延续一个月左右。因为这时正是梅子黄熟的时候,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天气叫做“梅雨”或“黄梅天”。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缺少阳光,湿度又大,衣物容易受潮发霉,所以,也有人叫它“霉雨”。 梅雨到来的日期叫做“入梅”,结束时候叫做“出梅”。从“入梅”到“出梅”的这一段时间叫做梅雨期。各地梅雨期出现的迟早是不一样的。根据统计,正常的年份,浙闽丘陵和东南沿海一带,大致是五月上半月到六月上半月;江淮流域大致在六月上旬到七月上旬。

为什么每到春末夏初,我国北纬28°到33°之间的地区,会出现梅雨天气呢?

我们知道,五月中旬前后,东南季风势力不断增强,开始影响我国大陆。这时候,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减弱,渐渐后退。春末夏初的时候,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和冬季风的干冷气流,在福建、浙江一带的上空相遇,两股气流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同时停留在这一带上空。暖湿气流比较轻,爬到上面;干冷空气比较重,呆在下面。两股气流相交的地方,叫做锋面,因为暖湿气流中的水气遇冷凝结,便形成了雨,这就是梅雨,所以梅雨是一种锋面雨。到了六月上旬,冷气流进一步减弱,向北退去,暖气流又有增强,再向北进,双方又僵持在长江流域一带上空,把阴雨

连绵的天气带到这个地带。直到七月上旬,暖气流变得更加强大,把冷空气赶到华北一带,江淮地区的梅雨期也就过去了。

最近又有一些科学家发现,梅雨期时间的长短,以及雨量的大小,与北太平洋冰量的厚薄和面积大小有关。假若北太平洋的冰层厚、面积大,第二年的梅雨期就会加长,雨量也会增大。相反,北太平洋冰层薄、面积小,第二年的梅雨期就短,雨量也会减少。北太平洋的海冰为什么与梅雨有关系?海冰厚度怎样影响到梅雨期的长短?这些问题在等待人们去进一步研究解决。

我国冬季的寒潮是怎样形成的?

每到冬季,我们常常可以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寒潮大风降温警报。什么叫做寒潮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国气象部门一般规定,二十四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这就是寒潮。寒潮到来的时候,常刮五级甚至七级以上的大风。

寒潮是从哪里来的呢?侵入我国的寒潮的发源地,是在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一带。那里,冬季日照时间很短,白天只有几个小时,太阳升不太高,只在地平线上盘旋,阳光也很微弱;在北极圈以北的地方,一年中有许多日子甚至完全见不到太阳。因而在冬季,那里的天气十分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空气体积收缩,气压增高得非常快,高压冷气团越来越强,最后就象冲破堤岸的洪水,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寒冷的空气从这里向南移动后,周围的冷空气又向这里补充,这里冷空气聚集多了,就又会发生一次新的寒潮。 寒潮是通过什么路线来我国的呢?

寒潮是寒冷空气大规模的流动现象,很难划出它的边界和范围。但是为了方便,人们常把它的来路分成几条,表示在这些路线上,冷空气的势力特别集中。一般把影响我国的寒潮路径分为三条:西路,来自北方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上,经西伯利亚进入新疆,然后沿着甘肃河西走廊进入华北、华中广大地区。中路,由新地岛以东,经贝加尔湖、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我国;这路寒潮势力最强大,往往直穿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到达长江流域,有时还越过南岭袭击华南,甚至可以到达海南岛。东路,由东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经过东北或朝鲜、日本海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四川盆地由于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寒潮较难侵入。青藏高原地势高峻,云南省位于大高原的南侧,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 秋末春初,寒潮到来的时候,温度突然下降,常常形成霜冻,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于寒潮和霜冻的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使广大农民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作物遭受冻害的情况大为减轻。

台风是怎么一回事?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遭受台风的侵袭。台风一来,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袭击大地。台风是一种什么风呢?

你看见过江河里剧烈旋转的旋涡吧?台风是一个与水的旋涡相似的庞大的空气涡旋,直径从几百公里到一千公里,高度一般都在九公里以上,看上去好象一个活动在海面上的巨大的蘑菇。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有的也发生在南海。这些地区比较靠近赤道,几乎常年处于太阳光的直射之下,海水温度比较高,蒸发出大量水气。当湿热的空气大规模上升的时候,四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