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下载本文

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在严冬季节,如果我们穿着一身棉衣,从北京出发去东北大庆油田,就抵御不住那里的严寒;如果穿着同样的衣服去广州,那就要边走边脱衣服,到了广州,穿一件毛衣就可以了。假如我们在五六月份去江淮地区,那么,雨衣和雨靴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要去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无论什么季节都用不着带雨具。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省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台湾省和云南省的南部,特别是南海诸岛,终年高温,四季常青,到处一派热带风光;东北的黑龙江省,夏季短促,冬季漫长严寒,一片冰冻雪封的景象。东部的江淮流域,温暖湿润,四季分明;而西北的内蒙古、新疆地区,寒暑变化剧烈,雨雪稀少。

西南的青藏高原上地高天寒,日照却十分丰富,一些高山峡谷地区,山顶是皑皑白雪,谷底却鸟语花香。

我国的气候如此复杂多样,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决定于以下三种因素。

第一,纬度的影响。我国所跨的纬度十分宽广,南部在热带,甚至接近赤道,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多;北部靠近寒带,接受的太阳光热少。这就使我国的气温从南向北逐渐降低,特别是在冬季,纬度的影响最显著。 第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由于领土辽阔,各地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很大差别,因此受到海洋的影响就很不一样。东南部距海洋比较近,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候湿润,温差比较小;西北部距离海洋比较远,

受海洋影响比较小,气候干燥,温差大。这就使我国的雨雪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由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气温差异很大,夏天多刮东南风,冬天多刮西北风。这种季风现象,对我国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地形的影响。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很大。一般说来,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一百米,气温降低0.6°。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同长江中下游平原差不多,可是由于地势高,气候就非常寒冷。

此外,高大的山脉常常是气流的屏障。由于山脉阻挡气流的运行,使山脉两侧冷热、干湿状况都有显著差别。如秦岭的南、北两侧,自然景色就截然不同。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动植物的种类特别丰富。世界上多数地区的动植物引进我国,都可以找到适当的培育地区。这就为我国发展多种多样的农、林、牧、副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我国什么地方最冷?什么地方最热?

哪里降雨最多?哪里降雨最少?

我国地域辽阔,大部分地区冬季很冷,特别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冬季十分寒冷。如果以冬季最冷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来比较,那么最冷的地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根河地区,那里一月平均气温低到-31.5°左右,滴水成冰,整个大地是一片冰雪世界。全国极端最低温度的冠军,却属于黑龙江省最北部的漠河县漠河镇,那里曾出现过-52.3°的低温。但是,如果按全年的平均气温来说,最冷的地区要算藏北地区。那里地势高,高原面宽阔,空气稀薄,地面散热很快,所以

无论冬夏都特别寒冷。全年平均气温在-6°左右,一年四季离不开棉衣,屋子里不能缺少火炉,就是在夏季,有时候还会下雪呢!

我国最热的地方并不在南方,而是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也就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描写的火焰山所在的地方。那里地势低洼,远离海洋,空气干燥,雨量奇少,日照强烈。每到夏季,地面强烈增温,气温随着急剧升高,七月份平均气温达到33.4°,在1941年7月4日,最高气温达到47.6°,成为目前我国气象观测记录中气温最高的数字。 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降水量非常丰富。台湾省是我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二千毫米以上,基隆市东南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六千四百八十九毫米,1912年,达到过八千四百零八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纪录。距海非常遥远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是非常稀少的。塔里木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地形闭塞,夏季温暖潮湿的东南气流很难到达,成为我国最干燥的地方。盆地东南部边缘的若羌、且末等地方降雨极少,若羌年降水量只有十六点九毫米,且末只有九点四毫米,而盆地东北角上的铁干里克地方,从1951年到1953年间,连续三年滴雨未下。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更是干燥,是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 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等名称是怎样来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在一年中接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通常把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地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这样的划分显得太粗略了,还必须划分得更细些。我们知道,农作物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一定的

热量,一般来说,日平均气温持续地等于或者高于10°的时候,植物生长和发育比较旺盛。把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得到的总和,通常叫做活动积温,这就是划分温度带的指标。

我国的气象工作者,根据各地≥10°积温的多少,把我国划分为六个不同的温度带。

一、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在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可以种植春小麦、马铃薯和谷类作物。

二、中温带:积温大约1500°——3500°,大致是长城以北地区及新疆境内天山以北地区。这里的农作物基本上是一年一熟。由于夏季温度稍高,除了种植春小麦等作物外,还可以种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三、暖温带:积温大约3500°——4500°,大致是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中下游各省区,以及新疆塔里木盆地。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都生长良好。

四、亚热带:积温大约4500°——8000°,包话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珠江流域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这里多数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种双季水稻,再加上一茬越冬作物,就可以一年三熟了。 五、热带:积温大约在8000°以上。包括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云南两省南部地区。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椰子、橡胶、可可等热带作物,终年生长良好。

六、赤道带:在北纬10°以南地区,主要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积温超过10000°,热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