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讲义 下载本文

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他们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 2、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 (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

(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同时为国家积极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

(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等。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

(1)一般性指导。这是指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建议。

(2)针对性指导。这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别提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途径和方法。 (3)分类指导。这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条件所进行的分别要求、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作的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互访。包括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其中应强调班主任的家访活动。 (2)家长会。这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 (3)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与家长互相联系和配合的经常性组织。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

(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

(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17

第三章 学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生的情感; 2、掌握学生发展的特点,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小学儿童的发展特点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儿童发展观的含义:除了儿童发展的概念外,还包括儿童人性特点,儿童发展的性质,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和儿童发展的价值等重要内容。

一、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一)遗传决定论:个体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者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霍尔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评价:这种观点不仅为统治阶级放弃民众教育、实行等级教育制度找到理论依据,更为个别教育者推卸自己的责任找到借口。

(二)环境决定论:真正在而发展中起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洛克:白板论——儿童犹如一块白板,到他们长大后,是好是坏,有用无用,感到幸福还是痛苦,主要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更给我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儿童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像一个模具,儿童个体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个模具的形状。

评价:与遗传决定论相比,该观点发现了对儿童发展影响更大的一个变量。该观点直接导致传统教育实践具有重视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学校纪律的特点。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儿童学习活动的环境来达到控制儿童发展的目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三)辐合论(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因素的作用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

皮亚杰:环境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只有儿童把环境因素作为自己的反应对象,借此来构造自己的认识结构和反应方式的时候,这一环境因素才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

杜威:儿童的发展必须依赖儿童的自我参与和自我体验。他强调儿童主体性的同时,也强调环境条件,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脱离生活和脱离儿童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可能对儿童发展产生阻碍的各种因素,让儿童的发展更时候其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生活。

评价:辐合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明显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被确定为教育者必备的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被视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则依据,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加强了对教育内容、方法选择方面的控制,加强了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设计与控制。 二、学生观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8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具有可塑性 2、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多方面发展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二)学生的权利[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三)童年期学生的发展任务

1、发展基本的阅读、书写、计算技能 2、发展有意注意的能力

3、发展借助于具体事物进行推理的能力 4、发展社会性情感

5、发展意志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6、建立起对自己的完整态度 7、学习与同辈的相处

8、学习分辨是非、发展良知、德性 9、发展对社会、集体的态度 10、培养创造意识

第二节 儿童发展与教育

一、儿童发展的内涵

(一)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遗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不确定会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遗传素质本身有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

(二)儿童的发展蕴涵在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儿童发展是作为一个生物体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身条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把外在刺激与自己原有反应结构之间建立联系,是儿童活动的实质,避免把儿童所参与的外在于儿童的客观活动过程,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根源。

(三)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联合国大会《儿童权利公约》:发展的权利问题及其保障措施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最优先地重视儿童的权利、儿童的生存以及儿童的保护和发展。“”为所有儿童,不论他们的背景和性别,提供教育机会;使儿童作好准备以参加生产性就业和终身学习机会。

(四)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发展——简单到负责,低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过程。

2、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的过程。

3、儿童的发展也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

19

变不断转化、互为基础的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知识的积累,更是儿童个体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变化过程。

二、儿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 (一)顺序性

儿童发展的过程,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秩序。

顺序: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教学要循序渐进 (二)不平衡性

儿童身心发展速度不是匀速的:不同年龄阶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不完全协调统一: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 ——抓住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阶段性

在儿童发展的连续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也称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有促进作用,把握发展的潜能“最近发展区”, 提出合理要求。

教学目标:

第四章 教师

1、培养学生热爱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比较稳固的专业思想;

2、了解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加强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的意识; 3、掌握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师的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

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学校里,我国是存在“政教合一”“以吏为师”,西方则常以僧侣或其他劳动者兼任。

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负责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义务教育开始普及,中等和高等教育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教育结构更复杂,教育规模更大, 了专门培养教师的各级师范院校,教师职业更趋专门化和专业化。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加快,必将造成教师职业的进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