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讲义 下载本文

校歌等。学校仪式一般是在学校的要求下产生,受教师文化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如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等。学校规章的制定者一般是办学者或教师,代表他们的意愿和办学理念。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

二、学校文化的影响(价值)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主体性的养成等,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三节 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的概述

(一)管理

所谓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地实现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

第一,管理是一种理性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对象化的行为。 第二,管理必须有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管理客体就是管理的对象,是由人或事组成的动态系统。

第三,管理必须有其自己独特的手段,亦即管理手段,它是指管理者在完成管理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一般包括该组织系统的组织机构、为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以及通过这一机构和制度所实施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等。

第四,管理必须要有效果,亦即管理效果,它是指管理主体预期目标的实现状况,包括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等。 (二)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学校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手段和管理对象三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学校的管理者主要是指学校的正副校长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员,此外也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学校的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对象是学校的人、财、物、事(工作)、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他们是学校管理活动的客体或被管理者。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二)沟通的功能:

信息传递:沟通把信息向学校的各个层次景象传递,使学校成为运行有序的系统。这是沟通的最直接的目的,所有其他目的都是通过达到这一目的才得以实现;

控制:上下级的指令通过沟通层层下达,下级的情况通过沟通层层上报,以达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

13

激励和情感交流:领导及时对工作进行评估和肯定、奖励等,都能起到激励的和情感交流的作用。

(三)沟通的形式

学校的沟通一般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一般可以分为下行、上行、平行和斜向几种渠道。

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之外的信息传递,一般有三种渠道,即个人之间的自发交往、非正式的接触或聚会和社会传闻。 (四)沟通的障碍

学校组织的沟通障碍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 主观方面的障碍; 客观方面的障碍 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五)沟通障碍的克服

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沟通的状况,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选择最佳沟通媒体;注意信息的时效性;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 (一)学校绩效的含义: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二)国内外学者评价学校绩效的几种理论:

(1)目标模式。这是一种分析学校绩效的较普遍和传统的方法,由教育主管机关制定一套学校绩效的指标体系,通过学校工作的最后结果来检验学校的绩效,达到标准就是绩效高,反之就是绩效低。

(2)投入――产出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效率,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

(3)需求满足模式。这种模式注重需求的满足程度,认为学校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各主要的相关群体的正当需求,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因为学校的活动要受到这些群体的支配或影响。

(4)环境适应模式。它强调学校应不断变换自己,适应环境,主要迎接环境的挑战,获得外界的认可,并求得功能的有效发挥。

(5)学校内质优化模式。它侧重学校本身的因素对于学校绩效的影响,认为学校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的健全程度、制度的完备程度以及领导机构的决策领导能力等。

(四)学校绩效评估的分类

学校的绩效只有经过评估才能量化并加以比较,才能成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因此绩效评估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估的总体目的在于提高绩效。

1、按性质分类,学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种:

(1)定性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

(2)定量评估。是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的学校绩效的量的测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评价。一般较多地用于评估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2、按形式分类,学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三类:

(1)口头评估和书面评估;

14

(2)个别评估和集体评估;

(3)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

3、按主体分类,学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四类: (1)上级评估; (2)同级评估; (3)自我评估和 (4)下级评估。

4、按时间分类,学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三类: (1)日常评估; (2)定期评估 (3)不定期评估。

5、按标准分类,学校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类: (1)绝对标准评估 (2)相对标准评估。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一般来说,学校的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行政管理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按行政系统进管理的方针。

(2)法律方法。这是指运用法律这种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受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3)思想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对正确的精神观念的宣传,从真理性方面启发人们的理想同,使之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的方法。

(4)经济方法。即物质效益的方法,是指把物质作为激励动力,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

(5)学术方法。这是对学校中的教学研究等学术工作进行管理时运用的方法,对这类工作的管理不应使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而应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各种的领导,组织和提高思品教育的师资水平,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学校应成立思想品德教育领导小组,健全德育工作的职能机构和少先队组织,协调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各个教育因素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比。

2、教学工作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严格各项教学常规,建立责权分明的规章制度,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包括招生、编班、报到注册等,检查各种教学活动的情况,落实教学任务,教学资料与档案的管理等。

4、总务工作管理

总务工作复杂、细致又具体。总务工作应该为教学服务。主要包括: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

六、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内容

国家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就具有某些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特点,主要通过宏观的政策、法律、经费、督导等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监督。

15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

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纳入国家干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第四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

一、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这是因为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已经提出学生只有在学校中才能受到真正的教育。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一代,但由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理解不同,实际效果也就有很大差别。如有的学校存在着以智育为中心、单纯追求升学率等错误思想。 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少年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

国外学者把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和合作型。其中合作型家庭最有利有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三)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一个学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和大众传媒等。

(1)社会群体主要有:朋友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这种影响可以有两个方向,如果它形成的基础是健康的,则对儿童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如果它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结成的,则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地择友,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2)社会道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调节个人的行为。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结合社会环境,清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3)社会文化: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类的艺术作品,电视、电影、书报刊物、音像制品各种形式的大众传媒,以及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游乐场、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社会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