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Hamid Shirvani, 八大类:

1.建筑形式与体量 (Form and Bulk) 2.土地使用 3.开放空间

(Land Use) (Open Space)

4.使用活动(支持)(Activity/Acting Support) 5.交通与停车 (Transportation and Parking) 6.保护与改造 (Preservation and Conservation) 7.标识

(Signage)

8.步行街(区) (Pedestrian Way)

1.建筑形式与体量

形式:风格、色彩、材料、质感 体量:高低、大小、形状 建筑形态特征:

-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放空间关系密切 -支持城市功能运转

-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含义 -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 -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

整体大于局部:有机建筑群体 城市设计原则:

-建筑的完整性和积极的环境影响

-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社会背景相协调 -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城市建设实施的可操作性

城市设计成果: 设计导则(Guidelines)

弹性、动态、阶段性的形态开发框架,如:条件高度、山形主导轮廓(旧金山) 城市设计目的:把环境关系设计问题控制在建筑设计本身能有效解决的范围内

2.土地使用

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四方面:

——合理的开发强度和土地使用的经济性 ——保护自然形体要素与生态环境条件 ——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交通及人口密度的控制 城市设计趋势:综合化

-时空结合:通过混合使用、功能兼容,以促进城市空间24小时保持活力 -竖向发展:地上、地面、地下综合开发,以建筑综合体的方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开放空间

构成:-城市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包括自然的(山林农田、河湖水体、绿地等)和人工的(城市广场、道路、庭院等)

-以绿色空间为主体

特性: 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

功能:

-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品质 -维护改善生态环境

-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

-改善交通,便利运输,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城市开放空间结构体系:连续性/边缘/连接/绿楔/焦点

设计新增内容:对公众开放的建筑物公共大厅、中庭、室内街道、室内广场、建筑灰空间等 设计发展趋势:

4.使用活动

活动分类,按活动对形体环境条件与质量的依赖程度:

1.必要活动

2.选择活动:在天气、时间条件一定时

3.社交活动:在公共空间一定社交距离内(≦100米) -占地比例日益增大,注重与开发的协调 -注重公众可达,内容多样性和文化性 -注重环境品质

空间距离分类,以确定公共空间尺寸和布置环境家具:

1.公共距离:>3.75米 2.社交距离:1.3~3.75米 3.个人距离:0.45~1.3米 4.亲切距离:<0.45米

城市设计原则:

-提供合适的步行空间,考虑活动产生的功能要素 -考虑各种环境刺激因素对行为活动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保障行为与功能要素之间可能或暗示的活动连续性 -组织多种相关的活动和功能,连接成为行为节点

城市设计目的:组织积极的活动参与,即与设计者原本的设计初衷相近和相吻合的参与活动

5.交通与停车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作用:决定城市布局形态和城市活动效率 城市交通问题:结构性失调,交通方式与交通条件不适应

理想解决途径:先调整城市(交通)结构,与城市规划密切配合,再进行道路本身的设计 ——道路视觉景观

促进道路成为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

-对多余的视觉要素的屏隔和景观处理 -道路所要求的开发高度和建筑红线 -林荫道和植物

-强化道路中所能看到的自然景观

有助于驾驶员识别方位感和环境的清晰性:

-沿道路提供强化环境特征的景观 -街道小品与照明构成的街景的交织

-城市整体道路设计中的景观体系和标志物的视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