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场所”——当空间被赋予从文化或区域环境中提炼出来的文脉意义时成为场所

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

场所理论结合环境的独特形式和内在细节给予物质空间更多丰富内容,是对包括历史和时间要素在内的文脉的回应,增强了新的设计与现状条件之间的适应性 加入人的需求和文化、历史及自然环境等考虑因素

强调使用者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视觉感受和个人对相关公共环境的驾驭,与空间的水平围合和连接的原则同等重要

反对功能主义者从外部把抽象设计强加给城市的倾向

二、代表性研究 1、参与式规划:

文脉主义城市设计

厄斯金Ralph Erskine,英国纽卡斯尔拜克社区

关注有机秩序,尝试与本土和有机系统呼应,与地方场所中人和空间环境的呼应

2、空间类型分析:

L.Kier,建筑街区与公共空间的连接,三种类型 R.Kier,1975,城市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三种类型: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变换方式:插入、分解、附加、贯穿、重合、变形

克里尔,新古典主义设计 关注用形式上的手法来使新建筑与现状连接,理想化公共空间的理性主义城市设计 复兴古典构成手法,包括对称、透视等

代表作品:卢森堡重建方案,1978,古典社会具有永恒的价值和结构

3、序列视景分析:

库伦(G.Cullen),1961,The Concise Townscape 城市空间体验的整体是由与运动和速度相关联的多视点景观印象复合而成,非简单叠加,城镇景观是空间意识的连续统;理解空间←看+运动穿过,所体验+希望体验 分析过程:

①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选择一组运动的视点,一些固定的视点和适当的路线(人们集中的路线) ②在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记录视景实况 分析重点:穿过空间的序列流动性,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 记录手段: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作视锥分析/电脑模拟 4、认知意象分析:

凯文?林奇(K.Lynch),The Image of the City,1960 分析基础:

①城市空间结构不只是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还要凭人的主观感受来判定

②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运用认知地图和意象概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认知图式综合上 分析过程:

——默画城市草图:路线型和鸟瞰型,使意象(心理现象)外显成为可以研究的认知地图 ——访谈或书面描述 ——现场勘察 理论要点:

①环境意象的三组成部分:个性(identity)、结构(structure)、意义(meaning) ②环境意象的形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