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解析 - 图文 下载本文

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国的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洲的 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起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国际委员会确认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近年来,全球卫星导航,发展迅速,位置服务和道路应用在卫星导航市场占主导位置。未来几年,随着车辆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取得发展,它们将成为推动面向GNSS道路应用和服务的主要驱动力。GNSS信息可提供汽车服务,包括精确导航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如“电子眼”定位信息、可用停车位、天气动态更新和交通预警等)。此外,随着无人机的崛起,未来无人机市场份额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摘编自《2018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前瞻网2019.1.2)

材料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使用卫星信号来确定用户接收机位置的系统。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提供全球定位服务的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 GLONASS系统,处于完全运行状态。此外,中国的北斗系统(也称为 Compass),欧盟的 Galileo系统,正在全球部署的进程中。在上述四种全球导航系统中,美国的GPS从1994年起提供全球定位服务,是历史最悠久的系统。GPS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以提供更多的信号和更精准的定位服务。GLO-NASS系统于2011年10月正式运行,提供全球定位服务。俄罗斯通过使用新型 GLONASS-K卫星,发射与GPS和 Galileo类似的信号,持续的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

北斗系统于2011年12月开始,提供有限的初始服务,2012年9月正式公布。公布之初,北斗的空间段包括15颗卫星,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定位服务。据发布的规划,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计划于2020年完成,提供特色服务。2035年,中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自2018年底,

北斗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城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年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计划发射8-10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所有MEO卫星发射,进一步完善全球系统星座布局,全面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

摘编自《四大全球导航系统,全球一体化谁更胜一筹》,搜狐网2019.3.7)

材料三:

11月5日凌晨1点43分,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该轨道组网顺利完成,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这种由中国独创的三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其中,北斗所具备的短报文功能更是“独门绝技”,成功把导航和通信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

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还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届时,北斗将成为覆盖全球、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寻找到方向。

(摘编自《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9.11.5)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到2025年,在累计收入方面,道路应用和位置服务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细分市场中占比将超过93%。

B.车辆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发展,将成为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道路应用和定位服务的主要驱动力。

C.美国的GPS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历史最悠久的系统,也将是全球定位服务最精准的导航系统。

D.在亚太地区,中国北斗系统在2012年9月公布之初便提供区域定位服务,2018年底其定位精度优于5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能够提供全球定位服务的有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

B.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C.我国将在后续再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到那时北斗将成为覆盖全球、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

D.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之后,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精准寻找到方向。

(3)就全球导航系统建设而言,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答案】 (1)C (2)A

(3)示例:①由中国独创的三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②北斗所具备的短报文功能,成功把导航和通信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双向通信。③中国还将于2035年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解析】【分析】(1)C项,曲解文意。“美国的GPS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历史最悠久的系统,也将是全球定位服务最精准的导航系统”的表述错误。从“届时,北斗将成为覆盖全球、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寻找到方向”等语句可知:将来也可能是中国的北斗系统定位服务最精准。故选C。

(2)A项,以偏概全。从原文“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提供全球定位服务的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 GLONASS系统,处于完全运行状态。此外,中国的北斗系统(也称为 Compass),欧盟的 Galileo系统,正在全球部署的进程中”可知:我国北斗系统现在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服务,只是有写方面待进一步完善。故选A。

(3)从材料三第二自然段“这种由中国独创的三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其中,北斗所具备的短报文功能更是‘独门绝技’,成功把导航和通信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从材料二第二自然段“2035年,中国还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以及“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还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届时,北斗将成为覆盖全球、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寻找到方向”等语句可看出“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

故答案为:⑴C;⑵A

⑶示例:①由中国独创的三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②北斗所具备的短报文功能,成功把导航和通信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双向通信。③中国还将于2035年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⑶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然后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营养值,延长保质期,在促进食品功能化、营养化、多元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发展蒸蒸日上,是食品工业体系中科技创新亮点频出、法规标准与国际接轨、生产经营监管较为严格的行业之一。

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全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新形势也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环保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加大环保投入,同时在减少各类排放的关键技术上攻关突破,切实有效地提高行业各类产品生产环节的环保水平。

目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仍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顽疾。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需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仍要加大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力度,使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更加科学和客观。

(摘编自陆悦《食品添加剂行业破浪前行》)

材料二:

食品添加剂支撑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订也提出了诸如国家标准规范、国际标准共识及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原则,夯实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连续9年实施系统性、持续性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验室网络,累计获得1300万个监测数据和130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国家风险监测数据库、毒物数据库,创建了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溯源和关联性分析系统,正逐步建立完善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系统开展污染物、微生物等风险评估工作,将为科学修订相关标准提供科学分析和技术支持。

(摘编自汪斌《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建设稳步向前》)

材料三:

从“纳米”到“有机”,从“纯天然”到“转基....食品营销上的搭车销售,向来都是踩着“消费痛点”跳舞的。长期以来,消费市场略有偏好,也不管这种偏好科学不科学,食品企业就秋波频送、媚眼如丝。加黑加粗的“零添加”“不添加”字眼,瞄准的就是一种消费误解:没有添加剂的食品就是纯天然,纯天然的食品就代表着安全。

“零添加”之说不仅悖逆食品科学,更涉嫌虚假宣传。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称,对我国未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且未批准在国内商业化种植,市场上并不存在该种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品的食用植物油,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标注“非转基因”字样。

煞有介事的“非转基因”标识就要寿终正寝了,对铺天盖地的“零添加”“不添加”标识做好规范相信也在来的路上。食药安全,人命关天。只要有一查到底的刚性执法在,只要有无缝监管的常态作为在,食品添加剂就不应该为非法添加、滥用滥加“背黑锅”。食品企业自当严控添加、严管质量。至于“零添加”的神话,健康科普和市场执法应该合力而为,让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