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下载本文

6、一战的主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7、影响战争进程的事件:

(1)1917年,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2)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了一战。

8、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

9、性质:一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10、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 地位。这场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1、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1917年11月7 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指挥部在斯莫尔尼宫。

3、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917年11月7日召开。 内容: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②通过《和平法令》

③成立苏维埃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将大工业、铁路、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

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5、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1919年1月,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

目的: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2、《凡尔赛条约》内容: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4、华盛顿会议: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时间:1921至1922年 主导国:美国

《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标,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华盛顿会议的影响: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7、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评价:因为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

济稳步发展。 2、1922年底,成立了苏联。

3、1926年,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结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4、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5、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评价: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最终导致1991年底苏联解体。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成为“文明不服从运动”。

2、一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扎格鲁尔的领导下,1919年,开始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3、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卡德纳斯为了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实施,进行改革:打击寡头政治,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①生产过剩 ②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爆发:1929年,美国,范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3、美国摆脱危机的办法:实施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4、内容:(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中心措施)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

(4)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社会保障法》

5、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

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

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 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后来,侵略并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2、德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发展起来。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欧

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纳粹党的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残酷迫害犹太人。(包

括爱因斯坦)

4、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

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 1939年,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5、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

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二战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 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作用: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4、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

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5、雅尔塔会议:目的: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①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瓜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6、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重申雅尔塔会议的

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7、德国投降: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8、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中国和亚洲国家的人民展开了反攻;8月上旬,美国在日

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9、二战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

式签署投降书。

10、二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