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5 下载本文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5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儿童发展具有顺序性的特点,这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 (分数:2.00)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 C.全面发展原则 D.系统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儿童发展的顺序性特点,要求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因此,正确答案为B。 3.“白板说”认为,人之初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人涂抹。这一论断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2.00) A.内发论 B.外铄论 √ C.遗传决定论 D.成熟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白板说”是洛克的观点,强调的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显然认为人的发展是由外部力量塑成的。C、D选项都属于内发论。因此,正确答案为B。 4.“揠苗助长”式的教育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2.00)

A.阶段性和顺序性 √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D.整体性和稳定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揠苗助长”超越了人的发展的阶段,试图提前和加速人的发展,违反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 5.教育、教学要求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分数:2.00)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有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如青少年的身高、体

重有两个生长高峰。“一刀切”,即对人统一要求,显然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正确答案为C。

6.格塞尔的爬梯实验证明了 (分数:2.00)

A.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B.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身心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格塞尔曾以单卵孪生儿的爬梯实验,来说明人的素质成熟程度同教育的关系。格塞尔(1880—1961)曾选定单卵孪生姊妹二人作爬梯训练。对姊妹甲从生后第46周开始训练爬梯,每天练习10分钟,经过6周的训练后,同姊妹乙比较,甲用26秒完成爬梯动作,乙则用了45秒。从第52周开始对乙也作爬梯训练,两周后再次测验,乙只用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动作。这个实验无疑说明遗传素质的成熟阶段是教育的重要条件,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超越人的发展阶段,提前教育和训练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7.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B.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C.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D.要改变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选项A、B、C夸大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均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

8.“个人之间的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所设想得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这句话表明 (分数:2.00)

A.遗传素质是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根本原因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是分工造成了人们之间才能的不同 √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本题这句话是亚当.斯密的著名论断,旨在说明人的先天的遗传差别并不大,是后天从事不同的工作,即分工造成了人们的才能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为B。

9.对“狼孩儿”进行的补救教育很难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分数:2.00)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征的掌握程度。人的身心发展阶段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不同的侧重方面。具体而言,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补救教育很难成功。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分数:2.00) A.环境影响 B.教育作用 C.内在因素 D.实践活动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把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有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离开人能动的实践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发展的现实,主体自身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正确答案为D。

11.关于遗传决定论,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种类来看,是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单因素论 B.从个体发展的动因来看,是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铄论 √ C.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成熟论 D.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有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都是片面夸大某一因素的独特作用,都属于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属于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成熟论,以格塞尔为代表。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顿。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不支持内发论的人物是 (分数:2.00) A.高尔顿 B.卢梭 C.格塞尔 D.桑代克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铄论。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代表人物有高尔顿、格塞尔;卢梭重视人的自然发展顺序,属性善论者,因此也属于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者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都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都支持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中,支持内发论观点的是 (分数:2.00) A.白板说 B.性善论 C.环境决定论

D.行为主义心理学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动因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在的环境和行为训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属于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14.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分数:2.00)

A.遗传决定论 B.成熟论 C.环境决定论

D.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分析具体事例,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有关理论和观点,特别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区分。本题将教育比喻为“园艺”,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既强调了园丁的精心呵护、因势利导的作用,也强调了花朵先天因素与自我生长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D。

1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分数:2.00)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B。

16.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一论断表明 (分数:2.00)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

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 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句话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不是由遗传造成的,而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遗传并不最终决定人的发展,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

1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句话是 (分数:2.00)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主要的错误观点,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高尔顿,“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题中这句话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经典论断。因此,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