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B 下载本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B

第七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2.下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 (1)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2)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3)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4)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1)(2) B.(1)(4) C.(2)(3) D.(2)(4)

3.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的体重大,则其所用的拉力大 B.若乙的手臂粗,则其所用的拉力大 C.若丙的手臂长,则其所用的拉力大 D.甲、乙、丙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m,原始长度为10 cm,则在弹力为5 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 ) 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

5.(多选)如图所示,一根羽毛放置在长木片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对羽毛受到重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A点 D.重心位置在羽毛上的B点

6.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

7.两个表面潮湿的相同的篮球落到地面上留下了如图所示的印迹,则两球中受到的弹力( )

A.a球大 C.一样大

B.b球大

D.无法比较大小

8.体育课上进行班内足球对抗赛,王涛在挑选比赛用球时,为了比较两个足球的弹性大小,他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 )

A.用手分别按压足球,比较它们的软硬程度 B.用脚分别踢足球,比较它们飞出去的距离

C.把足球用力向草坪上掷去,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D.把足球置于同一草坪上方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比较它们反弹后离草坪的高度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9.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0.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的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1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12.下图是某物体在太阳系不同行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一名质量为50 kg 的中学生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大小为 N,质量是 kg。

三、作图题(8分) 13.(2017·山东潍坊中考)在图中画出重为G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每题18分,共36分)

14.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操作,除了需要如图甲所示的一根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 次实验。

实验次数 拉力(钩码 总重)F/N 弹簧伸长 量Δl/cm 1 0 0 2 1 0.40 3 2 0.80 4 3 1.70 5 4 1.60 6 5 2.00 7 6 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曲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的做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好一些? 答: ; 理由是

15.已知月球上的物体被月球吸引也受到“重力”作用,月球上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是否成正比呢?假如你是一名航天员,驾驶飞船到达月球,请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1)要完成实验,除需要若干个质量均为50 g的钩码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请你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3)测量结束后,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是否成正比?请说出一种方法: 。

##

第七章测评(B)

1.B

2.B 解析①撞击在篮板上的篮球被弹回,篮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是物体受力后形状发生了改变;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尘土由静止到运动,是物体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在这四种现象中①④物体是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②③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故选B。

3.C 解析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同一个拉力器比试臂力,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当手臂长度不同时,拉力器的形变程度不同,手臂越长,拉力器形变量越大,受到的拉力越大。

4.B 解析根据F=kx,弹簧的伸长量x==0.05m=5cm,所以长度为10cm+5cm=15cm或

10cm-5cm=5cm。

5.BC

6.B 解析由重力公式G=mg可知,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7.B 解析题图中a球的印记小,b球的印记大,说明b球发生的弹性形变程度大,因此b球受到的弹力也就大。

8.D 解析本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弹性的大小。要比较两个足球弹性的大小,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选项A、B、C的操作,都很难控制作用在两个足球上的力相等;选项D中,两个足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撞击到同一草坪上时速度相同,反弹后高度越高,弹性越好。选项D中进行了变量的控制,因此是最好的方案。

9.解析小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方面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相互的 运动状态 10.答案运动状态 作用点

11.解析用手拍桌面时,手给桌面一个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面也会给手一个力,所以手会感到疼;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相互 形变

12.解析同一物体在火星上与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之比为×500N=191.25N。 答案191.25 50 13.答案如图所示

;所以中学生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

14.解析此题探究的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领悟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钩码重力已知,因此不需要测量,实验中要测量的是弹簧的伸长量,所以还需要刻度尺;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弹簧受到的拉力,纵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结合实验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从图象中可以概括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分析数据发现,除第4次实验数据外,其余6次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因此第4次实验数据是错误的。实验中,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挂钩钩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尽管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但是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难以确定,因此还是用钩码好些。

答案(1)刻度尺 4 (2)如图所示 (3)正确 (4)用钩码更好 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确定

15.解析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测量物体的重力要用弹簧测力计,需要测量的数据有质量、重力,并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若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为一定值,则说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也可以作出G-m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答案(1)弹簧测力计 (2)如下表所示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 比/(N·kg-1)

(3)作出G-m图象,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二者成正比;或算出重力G与质量m的比值,若为一定值,则说明二者成正比

第八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

(2017·江苏盐城中考)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盐城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运动方向相反

3.下列做法中,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它上面的浮灰

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的把手柄,斧头就能套紧在把手柄上 D.行驶中的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4.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 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 N,水平向右 B.14 N,水平向左 C.6 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5.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静止在斜坡上的汽车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汽车仍保持静止

C.行驶中的公交车刹车时,站立的乘客身体会前倾,是由于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D.马拉车向前运动时,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

运动员百米赛跑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可以减小摩擦

C.运动员冲刺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D.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长 8.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 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 B.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9.如图甲所示,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 ;如图乙所示,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顺势移动,是因为它受到 的作用。

10.

如图所示,水平面粗糙,物体M与弹簧连接,在O点时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现将物体M拉至A点后松手,M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M在A点受到弹簧拉力的方向 (选填“向左”或“向右”),与M受到的 力是一对平衡力。

11.如图甲所示,物体A重40 N,被50 N的水平压力FA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B重60 N,在35 N的水平拉力FB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fA为 N,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FfB为 N。

12.为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宜宾市城区内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为骑自行车。某市民在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 ,自行车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 的缘故。

13.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在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4分,共28分)

14.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使 。 15.(2017·湖南益阳中考)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长滑板放在紧靠竖直墙壁的水平实验桌上,弹簧测力计左端通过细绳连接金属物块P,右端固定在墙上。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将长滑板从物块P的底下水平向左抽出。

方案一:保持物块P对长滑板的压力不变,更换不同材料的长滑板,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 方案二:保持长滑板的材料不变,在物块P的上表面增减砝码,重复多次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表1

长滑板材料 P材料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N 木块 金属 金属 金属 3.2 皮革 金属 3.6 橡胶 金属 3.9 … … …

表2

材料 物块P对长滑板 的压力大小/N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N 长滑板为橡胶,P为金属 13 3.9 15 4.5 17 5.1 19 5.7 … …

根据以上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测力计对物块P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P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理由是 ;

(2)表1中当使用木块与金属做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块P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3)分析表1、表2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4)在现实的生产与生活中,许多摩擦对我们是有用的,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试例举一个增大有用摩擦的实例,并说明是通过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大摩擦的:

##

第八章测评(B)

1.D 解析小球在运动时,当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A 解析丹顶鹤沿直线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与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竖直向上。

3.D 解析A选项中,拍打衣服时,衣服发生运动,而衣服上的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衣服上脱落,故A选项利用了惯性;B选项中,球脱手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惯性;C选项中迅速向下撞击斧子的把手柄,把手柄停止运动,而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将斧子紧紧套在了把手柄上,这也是利用了惯性;D选项中,当刹车后,车由于惯性仍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为防止追尾,行驶的车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故D选项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做法。

4.D 解析由题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由于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Ff=F=4N。由以上分析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5.A 解析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选项A正确;选项B、C、D中的描述都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故选项B、C、D错误。

6.B 解析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如果表面光滑,就不会产生摩擦力,选项A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汽车原来静止,若外力全部消失,汽车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选项B正确;惯性是一种属性,不是一种作用,故选项C错误;车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其施力物体是地面,而马受到向前的摩擦力,施力物体也是地面,两者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选项D错误。

7.C 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选项A错误;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从而增大摩擦力,选项B错误;由于人具有惯性,运动员冲刺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选项C正确;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时间越短,选项D错误。

8.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物体的重力、传送带对物体的支持力,由于传送带向右做加速运动,物体在传送带上需要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正确的选项是C。

9.解析开始时,棋子处于静止状态,当用尺子猛力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时,被敲击的棋子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迅速飞出去,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落到正下方;如果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被击打棋子上面的棋子会移动,是因为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惯性 摩擦力

10.解析物体在O点时,弹簧处于原长位置,对物体没有力的作用;将物体M拉至A点时弹簧伸长,弹簧对物体A产生向左的拉力;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向左 摩擦

11.解析物体A被50N的水平压力FA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则FfA=GA=40N;物体B在35N的水平拉力FB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故所受摩擦力:FfB=FB=35N。

答案40 35

12.解析因为用力蹬车时,自行车就会向前运动,当停止蹬车时,由于惯性,自行车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因此还会继续向前运动。自行车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作用的缘故。

答案惯性 阻力

13.解析(1)由图丙知,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摩擦力Ff静=F;由图乙知,0~2s内,拉力F=2N,所以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2N。

(2)由图丙知,在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滑动摩擦力Ff与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即Ff=F;由图乙知,在4~6s内,拉力F=4N,所以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4N;在t=3s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4N。

答案2 4

14.解析(1)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对小卡片的拉力相等,小卡片平衡;(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3)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迅速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钩码落下,说明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必须在同一物体上;(4)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1)相等 (2)旋转一定角度 (3)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4)卡片重力可以忽略 15.答案(1)二力平衡 (2)2.6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汽车轮胎有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第九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下列四图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3.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

A.向A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4.

B.向B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桌面上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平底杯子,里面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A、B两点到杯子底部的距离相等。已知水的密度袼?=1.0×103 kg/m3,酒精的密度窬凭?=0.8×103 kg/m3,则A、B两点的压强pA、pB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 B.pA

(多选)右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6.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4∶1 D.1∶2 7.下述事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的是( ) A.树上的苹果掉落地面 B.老鹰在空中滑翔

C.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 D.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

8.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 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

9.星期天小明和小慧到德州开发区减河湿地去玩,他们踩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小明对小慧

说:“我的体重是50 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00 cm2,当我在水平沙滩上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g取 10 N/kg)。” 10.

“烟花三月下扬州”,小明游东关街时购买了如图所示的扬州三把刀(厨刀、修脚刀、理发刀),发现刀刃都很薄,这是为了 ,手握位置都凹凸不平,这又是为了 。

11.在水杯中加半杯水,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深度,用嘴吹气,使水下冒气泡,深度越深,吹气越难,这种

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用吸管可以将杯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的作用。

三、实验题(每题10分,共30分)

1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邹同学用一块海绵和两块规格相同的长方体砖块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仔细观察,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程度来确定的。 (2)分析比较图乙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

(3)分析比较图 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4)进一步综合分析图甲、乙、丙和丁的实验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

13.下图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境。

(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选填“越大”或“越小”)。

(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 。 14.

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瘛⒏叨è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

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物体 合金甲 圆柱体A 合金甲 圆柱体B 合金甲 圆柱体C 合金乙 圆柱体A 合金乙 圆柱体B 合金乙 圆柱体C 底面积 S/cm2 10 10 20 高度 h/cm 5 10 10 海绵被压 下深度/cm 0.5 1 1 1 2 3 4 10 5 1.5 5 6 10 20 10 10 3 3 (1)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2)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3)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4)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

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达式为 。该推导出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四、计算题(14分)

15.将2 kg水倒入底面积为0.02 m2的容器中,水深30 cm,容器重力为2 N,放在水平桌面中央。(g取9.8 N/kg)求:

(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第九章测评(B)

1.C 解析冰鞋上装有冰刀、飞镖的箭头很尖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选项A和B错误;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对地面压强,选项C正确;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对路面的压力很大,可增大对路面的压强,选项D错误。

2.C

3.A 解析因为快速行驶的汽车使得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马路两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

以两边的气压大于马路中央的气压,树叶向马路中央运动。故选A。

4.B 解析由题图可知,A、B两点的液面在同一直线上,分析可知,A、B两点所在液面上方的所装液体,水的重力小于酒精的重力,容器为相同的圆柱形,根据p=可知,pA

5.AD 解析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玻璃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只要外界大气压不变,管内外水银柱高度差就不变,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程度、槽中水银的多少无关,所以正确的选项是A、D。

6.A 解析由题图可知,?A=

=8g/cm3,?B==1g/cm3;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gh,即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A∶?B=8∶1,故正确的选项是A。

7.B 解析树上的苹果掉落地面是由于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老鹰在空中滑翔时,因为翅膀上方空气流速更大,上方压强变小,下方压强大,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故B正确;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是由于人具有惯性,故C错误;用手拍打桌面时手感觉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错误。

8.B 解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以上实验过程都是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不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故正确的选项是B。

9.解析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力 F=G=mg=50kg×10N/kg=500N 人行走时对沙滩的压强

p=

=2.5×104Pa。

答案500 2.5×104

10.解析刀刃都很薄,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手握位置都凹凸不平,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答案增大压强 增大摩擦

11.解析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将一根吸管分别插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水越深,吹气越难。吸饮料时,吸管内空气变少,气压变小,饮料液面的气压大于吸管中的气压,所以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中。

答案增大 大气压

12.解析实验中是利用砖块在海绵上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因为海绵受力后形状容易改变,通过其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图乙与图丙实验中砖对海绵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图乙、丁中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而压力不等,压力较大的丁图中海绵凹陷得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从而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答案(1)凹陷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乙和丁

(4)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13.解析(1)把水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判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水内部的压强越大。(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控制液体密度和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深度,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

密度变大,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

答案(1)越大 (2)相等 (3)深度 (4)高度差变大 14.解析(1)分析实验1、2或4、5,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高度不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不同,故可得出结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高度有关。

(2)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要求圆柱体的密度相同,对水平面的压强也相同,而底面积必须不同,故序号2、3或5、6符合要求。

(3)在探究多个因素对压强的影响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还利用转换法——用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4)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由压强的公式推导过程为p==?gh。从推导过程可以看出p=?gh这一公式只适用于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柱状物体,

不能应用于其他类固体(如质量分布不均匀,非柱体物体等)的压强的计算。

答案(1)高度 (2)2、3或5、6 (3)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4)p=?gh 不能

15.解析(1)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1=?gh=1.0×103kg/m3×9.8N/kg×0.3m=2.94×103P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1=p1S=2.94×103Pa×0.02m2=58.8N。(2)水的重力G1=mg=2kg×9.8N/kg=19.6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G1+G2=19.6N+2N=21.6N。(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

答案(1)58.8 N (2)21.6 N (3)1 080 Pa

=1080Pa。

第十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C.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2.(2017·四川泸州中考)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称得盛满水的溢水杯总重为6.0 N,将一鹅卵石用细线系好后测得其重力为1.4 N,将这一鹅卵石没入溢水杯后测力计的示数为0.9 N,若将溢出水后的溢水杯和浸没在水中的鹅卵石一起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袼?=1.0×103 kg/m3,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图中,溢水杯溢到小桶中的水的质量为90 g B.丙图中,浸没在水中的鹅卵石所受浮力为0.5 N C.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应为7.4 N D.鹅卵石的密度为1.56 g/cm3

3.关于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从而上浮和下沉的 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从而上浮和下沉的 C.潜水艇下沉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潜水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4.

选择优良种子,是农业丰收的基本保证。盐水选种是我国农民常采用的选种方法:将待选的种子放入浓度适当的盐水中后,良种沉入水底,次种则漂浮于水面,很快就能完成选种工作,如图所示。但盐水浓度的把握是关键,如果盐水的浓度太低,则可能( ) A.所有种子都漂浮在水面 B.所有种子都不受浮力 C.只有少量次种漂浮 D.良种漂浮,而次种下沉

5.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

B.三个容器中,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 C.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D.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 6.

如图所示 ,碗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变大了 B.碗沉入水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C.碗沉入水底时比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变大了

D.碗沉入水底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7.

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密度计静止时,两种液体的深度相同,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密度计所受浮力为F甲和F乙,则( )

A.p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

8.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 ) A.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2分)

9.俗话说“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可以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漂浮的西瓜受到的浮力 李子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 李子的密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

如图所示,将重为5 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方向为 。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比原来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

如图所示,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 (选填“上”或“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浮沉子”。制作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会导致 。 12.

如图所示,把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的压强p酒的关系为p水13.

的体积浸入水中,木块的密度为 kg/m3;如果把该

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中,静止时,如图所示。那么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与受到酒精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酒。

右图是薄纸制成的下端开口的容器,容器的容积为1 m,所用薄纸重力为0.5 N,容器内空气重力为 N,容

器(含其内空气)的总重力为 N(空气密度为 1.29 kg/m3,g取10 N/kg),为了使容器悬浮在空中,你要用 的方法使容器内空气减少,容器内空气的重力减少 N,容器才能悬浮在空中,此时容器内空气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容器外空气密度。 三、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2017·贵州安顺中考)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请你根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3

(1)探究的因素是 。选用的图是 (填图中的序号)。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 的改变,忽视了 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5.晓雯学习了浮力知识后进一步思考: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对液体一定有向下的压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1)晓雯利用烧杯、水、天平、金属圆柱体、细线和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在烧杯中盛适量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136 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0.54 N。

③如图所示,将圆柱体部分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圆柱体所受水的浮力为 (用字

母表示);保持圆柱体浸入水中的部分不变,向天平的右盘加上适量的砝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记下天平的读数m2,则圆柱体对水的压力为 (用字母表示)。 (2)下表为晓雯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中h2>h1 ,g取10 N/kg)

圆柱体的位置 圆柱体部分浸入 圆柱体浸没深度h1 圆柱体浸没深度h2 测力计的 示数F/N 0.44 0.34 0.34 圆柱体浸入后 天平的读数m2/g 146 156 156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出一条即可)

四、计算题(14分)

16.若某竹筏用7根完全相同的楠竹制作而成,每根楠竹质量为8 kg,体积为0.1 m3,忽略制作竹筏所使用绳子的质量。g取10 N/kg。求:

(1)不载人时,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及排开水的体积;

(2)为安全起见,竹筏最多能有载多少人。 ##

的体积浸入水中,若乘客质量均为50 kg,不计竹筏的质量,该竹筏最多能

第十章测评(B)

1.A 解析漂浮的实心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悬浮的实心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同一个鸡蛋的密度相同,所以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故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漂浮的物体和悬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同一个鸡蛋重力相同,所以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故C、D选项都错误。

2.B

3.A 解析潜水艇的体积不变,潜入水中时所受浮力不变,潜水艇通过两侧水舱的充水与放水来改变自重,从而实现上浮与下潜的,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当潜水艇浮出水面时,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袼?gV排可知,潜水艇所受浮力变小,故D选项错误。

4.C 解析盐水选种是利用浮沉条件来实现的,若盐水的浓度太低,则盐水的密度太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一些不是很饱满的种子也将沉入水底,故选项C符合题意。

5.A 解析题图甲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和容器中水的重力之和。题图乙中,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排开水的重力,因此对桌面的压力与题图甲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题图丙中小球悬浮,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排开水的重力,故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题图甲中的压力,故选项

A正确,选项B错误;如果向乙容器中加入盐水,木块仍然漂浮,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故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选项C错误;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液体的密度减小,小球所受浮力变小,选项D错误。

6.D 解析碗沉底时,F浮

7.A 解析两支密度计完全相同,即重力相同,在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的条件可知,F浮

=G,所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甲=F乙;由题图可知,密度计在甲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于在乙液体中

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褚ogV排可得褚o=,当浮力相同时,V排大的液体密度小,即窦×<褚ò,

又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gh可知,当两种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大的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即p甲

8.B 解析由题图可知,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则袂ò<窦×,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则袂ò=褚ò,故窦×>褚摇<滓禾宥匀萜鞯椎难骨?p甲=窦×gh,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褚ògh,由于窦×>褚ò,所以p甲>p乙。故正确的选项是B。

9.解析西瓜漂浮,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的重力大小,即F浮瓜=G瓜,西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窆?<袼

?;李子在水中下沉,则F浮李袼?,而G瓜>G李,因此F浮瓜>F浮李,窆?<窭睢£

答案大于 小于

10.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故F浮=G=5N,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烧杯中的水面会上升,根据p=?gh可知,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答案5 竖直向上 变大

11.解析“浮沉子”的原理是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由此可知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应向下放置于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使小瓶子的重心偏上,当手捏大瓶时,进入浮沉子里的水量太少,它的重力增加不多,不足够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小瓶可能不能沉入水中。

答案下 手捏大瓶时,小瓶不能沉入水中 12.解析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F浮=G木,

即袼?gV木=衲?gV木

?=

?=0.6×1.0×103kg/m3=0.6×103kg/m3

由于衲?<窬凭?,当木块放在酒精中时,木块漂浮,所受浮力不变,故木块在水中和在酒精中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同,压强相同。

答案0.6×103 等于

13.解析容器内空气重力G=mg=?Vg=1.29kg/m3×1m3×10N/kg=12.9N,容器的总重力为G总

=12.9N+0.5N=13.4N,为了使容器悬浮在空中,要用加热的方法,使容器内空气体积膨胀,使容器内空气减少,当容器及容器内空气的总重力减少到与其受到的浮力相等时,容器悬浮在空中,而容器受到的空气浮力为F浮=窨?gV排=1.29kg/m3×10N/kg×1m3=12.9N,容器内减少的空气重力为13.4N-12.9N=0.5N,由于容器内空气质

量减少,而体积不变,由?=可知,此时容器内空气的密度小于容器外空气的密度。

答案12.9 13.4 加热使气体膨胀 0.5 小于

14.答案(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①②③或①②④ (2)小于 形状 排开水的体积 15.解析(1)用测力计测出圆柱体的重力G=0.54N,将圆柱体部分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液体对圆柱体的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圆柱体对液体会产生竖直向下的压力,天平测出的两次示数之差为圆柱体排开水的质量,压力的大小等于圆柱体排开水的重力,即(m2-m1)g。(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圆柱体部分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0.54N-0.44N=0.1N

而圆柱体对液体的压力 FN=(m2-0.136kg)g =(0.146kg-0.136kg)×10N/kg=0.1N

即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液体压力的大小。分析表中的数据还发现:圆柱体浸没水中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答案(1)G-F (m2-m1)g

(2)等于 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16.解析(1)竹筏漂浮于水面,受到的浮力F浮=G竹筏=nm竹g=7×8kg×10N/kg=560N,排开水的体积V排=

=5.6×10-2m3。

(2)竹筏的体积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V总=

×7×0.1m3=0.35m3,此时竹筏受

到的浮力F浮'=袼?gV排'=1×103kg/m3×10N/kg×0.35m3=3.5×103N,不计竹筏的质量,竹筏仍然漂浮,则人的总重

力G总=F浮'=3.5×103N,所以,该竹筏最多能载的人数n人=

答案(1)560 N 5.6×10-2 m3 (2)7

=7。

第十一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孩搬起一个箱子,女孩对箱子做了功

B.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 C.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D.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

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 )

A.F甲>F乙 B.F甲W乙 D.W甲

3.小明用相同的水平推力,分别使较重的A物体沿较光滑的平面移动,较轻的B物体沿较粗糙的平面移动,若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对A物体做的功多 B.小明对B物体做的功多 C.小明推A物体时的功率小

D.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

4.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80 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 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

5.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木球在水平地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铜球的动能为Ek铜,木球的动能为Ek木,已知铜球的密度大于木球的密度,则( ) A.Ek铜>Ek木 B.Ek铜=Ek木 C.Ek铜

6.我们居住的城市高楼林立,如不小心发生高空坠物事件,则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更不可有意为之。日前,某小区的陈先生在早上下楼取车时发现车的后挡风玻璃被穿了一个孔,上面还插着一个可乐瓶,肇事的可乐瓶里还有可乐。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乐瓶从高空坠落,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 B.可乐瓶对挡风玻璃没有做功

C.可乐瓶从高空坠落,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D.可乐瓶砸在挡风玻璃的瞬间,具有很大的重力势能

7.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撞击静止于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从斜面上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小车的机械能先变大后变小 C.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最终木块的动能将保持不变 8.(2017·湖北黄石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B.甲、乙二人同时登山,甲先到达山顶,则甲的功率大 C.功就是能,因为它们的单位相同

D.用50 N的水平力拉着重力为100 N的小车沿着水平地面前进5 m,则此过程拉力做的功比重力做的功多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9.一台功率为2 kW的电动机,1 min做的功为 J;这些功可以将重力为2×104 N 的物体匀速竖直提升 m。

10.一个重力为200 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 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 m。若拉力做的功为500 J,则拉力的大小为 N。

11.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若狗拉着雪橇以10 m/s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 N,则狗在5 min内做了 J的功,功率为 W。 三、实验探究题(第12题10分,第13题13分,共23分)

12.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找到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让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观察小球砸入沙坑中的深浅程度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其中mA=mB>mC,三次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他应选择图甲和图 进行对比实验。 (2)为了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他应选择图甲和图 进行对比实验。

(3)本次试验用到了多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请你任意指出其中一种方法,如: 。

13.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璧奈恢?,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èA=èB,èB<èB',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 ( mA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4.体重分别为50 kg和60 kg的甲、乙两人进行登楼比赛,每层楼高3 m。甲用2 min从地面匀速登上第9层楼,乙用1.5 min从地面匀速登上第7层楼。g取10 N/kg。求: (1)甲、乙两人克服重力做的功; (2)甲、乙两人做功的功率之比。

15.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力为2.5×104 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 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 s内货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3)当货车以90 kW的额定功率,9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

第十一章测评(B)

1.A

2.C 解析甲、乙两个物体完全相同,在相同的水平面上所受摩擦力相同,由于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F甲=F乙,选项A、B错误;由于v甲>v乙,在相等的时间内s甲>s乙,根据W=Fs可知,W甲>W乙,故正确的选项是C。

3.D 解析由W=Fs可知,小明对A、B两物体做功相等,又因为做功时间相同,则由P=得,小明推A、B两物体时的功率相同,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

4.B 解析举重时,身高较高的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的高度大,在杠铃重和举起所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根据W=Fs=Gh及P=知W1>W2,P1>P2,所以B选项正确。

5.A 解析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当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铜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铜球和木球的体积相等,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V可知,铜球的质量大于木球的质量,而铜球和木球的运动速度相同,所以铜球的动能大于木球的动能,故A选项正确。

6.C 解析可乐瓶在高空时由于所处的高度很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很大,坠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砸在挡风玻璃的瞬间,具有很大的动能,故C选项正确,A、D选项错误;可乐瓶砸在挡风玻璃上,对挡风玻璃产生了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部分玻璃沿这个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可乐瓶对挡风玻璃做了功,故B选项错误。

7.D 解析小车在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相对于木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如果选择木板作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故A选项错误;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小车开始下滑,到撞击木块后静止的过程中,由于木板与小车之间有摩擦,所以小车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故B选项错误;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木板,木板对木块的受力物体是木块,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这两个力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C选项错误;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木板足够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为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木块将保持原来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动能与质量及速度有关,木块的质量和速度不变,故其具有的动能也不变,D选项正确。

8.D 解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A错;甲、乙二人同时登山,甲先到达山顶,表明甲用的时间少,虽然上升的高度相同,当不能确定甲、乙二人的重力大小,就无法比较做功的大小,从而无法判定功率的大小,B错;功和能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虽然单位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C错;用50N的水平力拉着重力为100N的小车沿着水平地面前进5m,拉力做了功,而重力没有做功,则此过程拉力做的功比重力做的功多,故D正确。故选D。

9.解析电动机1min做的功W=Pt=2000W×60s=1.2×105J。物体上升的高度h=

=6m。

答案1.2×105 6

10.解析题中描述的过程,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25m,拉力对物体做了功。而物体由于惯性前进了

10m,这一过程拉力消失了,所以拉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由W=Fs得,F==20N。

答案20

11.解析雪橇在5min内移动的距离s=vt=10m/s×5×60s=3000m,雪橇匀速滑行,狗拉雪橇的拉力

F=Ff=200N,则狗所做的功W=Fs=200N×3000m=6×105J,功率P==2×103W。

答案6×105 2×103

12.解析重力势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所以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高度相同,物体的质量不同,所以应选择图甲和图丙进行对比实验;在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应选择图甲和图乙进行对比实验。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同时,在此实验中,用小球砸入沙坑中的深浅程度来体现重力势能的大小,这利用了转换法。

答案(1)丙 (2)乙 (3)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13.解析(1)分析题图甲、乙,可以看出,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2)由题图甲、乙可以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由于题图乙小球开始时的高度小于题图丙中的小球B的高度,所以题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小于题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由题图乙、丙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答案(1)质量 (2)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小于 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14.解析(1)甲克服重力做的功

W甲=m甲gh=50kg×10N/kg×3m×8=1.2×104J 乙克服重力做的功

W乙=m乙gh=60kg×10N/kg×3m×6=1.08×104J。 (2)甲做功的功率

P甲==100W

乙做功的功率

P乙==120W

甲、乙两人做功的功率之比。

答案(1)1.2×104 J 1.08×104 J (2)5∶6 15.解析(1)货车空载时所受的阻力 Ff=2.5×104N×=2.5×103N。

(2)货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1=36km/h=10m/s,货车空载时在10s内行驶的路程 s=v1t=10m/s×10s=100m

因为货车匀速行驶,所以F牵=Ff=2.5×103N 则牵引力所做的功

W=F牵s=2.5×103N×100m=2.5×105J。 (3)v2=90km/h=25m/s

由P=Fv得F==3600N

由于货车匀速行驶,所以Ff阻=F=3600N 货车与货物的总重 G总==36000N

最多可装载的货物重G物=G总-G车=36000N-25000N=11000N=1.1×104N。 答案(1)2.5×103 N (2)2.5×105 J (3)1.1×104 N

第十二章测评(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2017·湖北鄂州中考)到野外郊游时,小明和爸爸喜欢钓鱼。鱼上钩后,小明感觉鱼在水中时很轻,拉出水面后“变重”,在把鱼逐渐拉出水面的过程中,鱼受到的( ) A.浮力增大,鱼竿是省力杠杆 B.重力增大,鱼竿是省力杠杆 C.浮力减小,鱼竿是费力杠杆 D.重力减小,鱼竿是费力杠杆 3.

如图所示,手持10 kg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 ) A.大于98 N B.小于98 N C.等于98 N D.等于10 kg 4.

右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钩码的个数为(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5.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6.

(2017·重庆中考)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力为800 N的重物缓慢匀速竖直提升3 m,人对绳的拉力F为500 N,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则(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9 m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 N

C.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1 500 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3.3% 7.

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每一个滑轮重力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

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8.

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把重力为G=16 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的拉力F=10 N,则关于该动滑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动滑轮重力为4 N

B.使用该动滑轮要费距离

C.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

D.提升物体的速度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9.如图所示,古代士兵常用定滑轮把护城河上的吊桥拉起。使用定滑轮可以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动力方向”);吊桥可以看作杠杆,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动力,吊桥的重力是阻力。在拉起吊桥的过程中,阻力臂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如图所示,滑轮 (选填“甲”或“乙”)可以看作是等臂杠杆;若物体所受重力均为20 N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的大小为“减小”)。 11.

N;物体上升时,它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

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力为3 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换成重力为5 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

某同学家新房装修时,在地面与窗台间放置一斜木板,将瓷砖沿木板从地面匀速拉上窗台。如图所示,已知窗台高3 m,木板长5 m,瓷砖重500 N,沿斜面所用拉力400 N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三、作图题(6分)

13.如图所示,分析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情景,O是轮子的转轴。以O为支点,请你画出拉力F的力臂。

四、实验题(每题10分,共20分) 14.(2017·浙江衢州中考)下图为小柯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AOB可绕O点(螺母)转动,OA=0.2 m,OB=0.1 m,G1=2 N,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

(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2的重力为 N。

(2)松开螺母保持OA不动,使OB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O点转动的杠杆AOB'(B'点对应B点),保持G1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G2应该移动到 。 A.B'点处 B.①点处 C.②点处 D.③点处

15.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钩码 重G/N 1.0 2.0 3.0 钩码上升 高度h/cm 20.0 20.0 20.0 拉力 F/N 0.7 1.2 1.7 绳端移动的 距离s/cm 40.0 40.0 40.0 ① ② ③

(1)实验时,用手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3)第③次实验时,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 m/s,则拉力的功率为 W,静止时拉力F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 N。

(4)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15分) 16.

现有重力为800 N的木箱A,小李同学想把它搬到高为6 m、长为10 m的斜面上,如图所示,他站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上用600 N的拉力使木箱A以0.2 m/s的速度匀速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则: (1)小李同学拉木箱的功率是多大? (2)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木箱A在斜面上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

第十二章测评(B)

1.A 解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食品夹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瓶盖起子、螺丝刀、钳子的动力臂都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

2.C

3.A 解析由题图可知,手臂为费力杠杆,所以肱二头肌拉力需大于物体重力98N。

4.A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题图可知,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6个钩码,杠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5.D 解析由于不计机械重和摩擦,A选项中,所需动力F1=G=×G=G;B选项中,F2=

G;C选项中,F3=G;D选项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4=G。故D选项正确。

6.B

7.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图中有一个动滑轮,3段绳子吊着动滑轮;乙图中有两个动滑轮,5段绳子吊着动滑轮。不计滑轮组的摩擦,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故乙图拉力做的额外功多,故选项A错误。两图拉力所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不同,所以总功不同,且甲图拉力所做的总功小于乙图拉力所做的总功,选

项B错误;有用功相同,甲图拉力的总功小于乙图拉力的总功,根据?=可知,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

率,故选项C正确;用相同的滑轮组提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所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选项D错误。

8.D 解析由F=(G+G动)可得,G动=2F-G=2×10N-16N=4N,故选项A说法正确;使用动滑轮省力,

但多移动距离,选项B说法正确;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80%,选项C说法正

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与提升物体的速度无关,故选项D说法错误。

9.答案改变动力方向 变小

10.解析由题图可知,滑轮甲不随物体一起升降,因此滑轮甲是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滑轮乙随物体一起升降,因此滑轮乙是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使用一个动滑轮可省

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2=

答案甲 10 增大

G物=×20N=10N;物体上升时,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11.解析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的自由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3.3%,若钩码重力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答案匀速 83.3% 变大

12.解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克服重物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即W有=Gh=500N×3m=1500J,拉力所做的

功为总功,即W总=Fs=400N×5m=2000J,机械效率?=

答案75%

13.解析过支点作F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75%。

14.解析(1)如题图甲,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1×OA=G2×OB,即2N×0.2m=G2×0.1m,解得:G2=4N。

(2)保持G1位置不变,即左边的力和力臂不变;G2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应该使右边的力臂不变;原来G2的力臂为OB,所以G2应该移动到②点处,故选C。

答案(1)4 (2)C

15.解析(1)为了使动滑轮和重物处于平衡状态,要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①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是总功W总=Fs=0.7N×0.4m=0.28J,有用功W有=Gh=1.0N×0.2m=0.2J,则动

滑轮的机械效率为?=≈0.714=71.4%。

(3)第③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是总功W总'=F's'=1.7N×0.4m=0.68J,动滑轮由2段绳承担物重,所以绳自由

端上升的速度是重物上升速度的2倍,绳自由端提升0.4m用的时间为t==4s,拉力的功

率P==0.17W;匀速上升时,滑轮与滑轮的轴、绳和滑轮间存在与拉力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所以静止时拉力小于1.7N。

(4)第②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83.3%,第③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纭≈?88.2%,由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重物质量增大时,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案(1)匀速 (2)71.4% (3)0.17 小于 (4)增大

16.解析(1)从斜面底端到达斜面顶端所需时间

t==50s 拉力所做的总功 W总=Fs=600N×10m=6000J

拉力功率P==120W。 (2)有用功

W有=Gh=800N×6m=4800J

机械效率?==80%。

(3)额外功

W额=W总-W有=6000J-4800J=1200J 则所受摩擦力Ff==120N。 答案(1)120 W (2)80% (3)120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