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省山洪灾害实施方案10[1].31定 下载本文

水文部门:青海省水文局下属阳坡庄、塔哇、泉家湾、三角城、衙门庄、月茂庄、陈家庄等8个雨量、水文站,无信号传输设备。本次将这7个站点均设为自动监测站点。

气象部门:在大通县县境内共有城关、桥头、东峡、毛家寨、长宁、景阳气象站6处均为自动雨量站点,采用GSM 信道。

表6.1.1-3 大通县已建监测站点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雨量监测站名称 城关站 桥头站 东峡站 毛家寨站 长宁站 景阳站 三角城站 衙门庄站 月茂庄站 陈家庄 牛场站 阳坡庄 塔哇站 泉家湾站 所在位置 城关镇 桥头镇 东峡镇 毛家寨 长宁镇 景阳镇 向化乡三角城村 东峡镇衙门庄村 桦林乡月茂庄村 长宁镇陈家庄村 宝库乡牛场 宝库乡五间房阳坡庄 青林乡柳林滩村 青林乡泉家湾村 经度/纬度 101°32′32″/37°01′56″ 101°41′/36°57′ 101°49′20″/37°03′19″ 101°44′73″/36°54′38″ 101°45′13″/36°48′23″ 101°37′40″/36°48′30″ 101°47′/37°08′ 101°48′/37°02′ 101°44′/37°02′ 101°46′/36°48′ 101°24′/37°14′ 101°34′/37°09′ 101°17′/37°08′ 101°20′/37°06′ 备注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气象站所属雨量监测点 桥头(五)水文站委托站 桥头(五)水文站委托站 桥头(五)水文站委托站 桥头(五)水文站委托站 牛场水文站委托站 牛场水文站委托站 黑林河水文站委托站 黑林河水文站委托站 (4) 平安县

水文部门:青海省水文局下属海东水文局布设了洪水泉、下河滩、湾子、三合、平安镇5个雨量站和王家庄水文站1个,均无信号传输设备,采用人工话传方式。

气象部门:在平安县县境内,气象局布设了平安镇、沙沟、石灰窑3 个自动雨量站点,传输信道为GSM。

表6.1.1-4 平安县已建监测站点一览表

序序1 2 3 4 5 6 7 8 9 站名 洪水泉 下河滩 湾子 三合 平安镇 平安镇 沙沟 石灰窑 王家庄站 站类 雨量 雨量 雨量 雨量 雨量 雨量 雨量 雨量 水位 所属小流域名称 消沟祁家川 祁家川 祁家川 湟水 湟水 白沈家沟 祁家川 湟水河 地点 洪水泉乡 石灰窑乡 三合镇 三合镇 平安镇 平安镇 沙沟乡 石灰窑乡 小峡镇 备注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站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站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站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站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站 自动,属平安县气象局委托站 自动,属平安县气象局委托站 自动,属平安县气象局委托站 人工,属海东水文局委托 27

6.1.2本年度实施县新建站点情况

为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的雨水情信息,应根据本地区的暴雨洪水特性、区域分布和人员居住、经济布局条件,本年度实施4县全部设立自动监测雨量、水位站点。4县水位站统一采用气泡压力式水位计。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实现雨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自动监测站采用自报式、查询~应答式相结合的遥测方式和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对超短波组网的自动监测站,则采用增量随机自报与定时自报兼容的工作体制。

(1) 湟中县

根据实际地形,经规划本次方案共设置自动监测站36个,其中:30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30个自动雨量站主要分布在13个受影响的小流域内,其中西纳川6个、小南川4个站点、湟水、大南川各3个站点、云谷川、石灰沟、海子沟各2个站点、其余河沟各1个;6个自动水位站主要设置在盘道、大小南川等水库内各建1个。

(2) 湟源县

根据实际地形,经规划本次方案共设置自动监测站43个,其中:41个自动雨量站,布设2个自动水位站。41个自动雨量站主要分布在12个流域内,其中湟水流域8个、药水河11个、拉拉河3个、塔湾河3个、波航河3个、申中河3个、寺寨河4个、胡丹河1个、拉沙河2个、寺滩河1个、白水河1个、河拉沟1个;2个水位站主要设置在药水河及湟水河的水文站。

(3) 大通县

根据实际地形,经规划本次方案共设置自动监测站46个,其中:40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40个自动雨量站主要分布在13个小流域内,其中瓜拉峡流域5个、东峡流域5个、斜沟流域3个、景阳流域5个、黑林河流域7个、三塘流域3个、沙岱峡流域2个、将军沟流域3个、北川河流域4个、铁迈沟流域1个雪水沟流域1个、大直沟流域1个;6个自动水位站主要设置在景阳流域2个、察汉河流域1个、雪水河1个、北川河1个东峡流域1个。

(4)平安县

28

根据实际地形,经规划本次方案共设置自动监测站35个,其中:30个自动雨量站,布设5个自动水位站。30个雨量站主要分布在本次划分的6个小流域内,其中湟水流域6个、小南川1个、消沟3个、祁家庄9个、白沈家沟8个、巴藏沟3个。5个自动水位站主要设置在祁家川流域2个、白沈家沟流域1个、巴藏沟流域1个、小南川流域1个。

6.1.3 站网布设

通过对各县历史山洪灾害和经济社会调查及河道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洪灾害易发区人口居住密度以及学校、工矿企业的分布情况,充分利用水文气象现有站网,避免重复建设,兼顾防治区范围内受山洪影响的村全覆盖,加密山洪灾害频发区域监测站密度,满足山洪灾害实时预报和预警的要求。以经济、高效和实用为原则,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布设监测站点。 6.1.3.1 站点布设原则 (1)雨量站布设

雨量站布设考虑分区控制、流域控制、地形控制等原则,同时充分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行政村、自然村设立简易监测雨量站,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内的暴雨高发区乡镇设立自动监测雨量站。并将已有的水文、气象等部门自动监测雨量站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相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或人工雨量站;在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乡(镇)、山洪灾害频发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或人工雨量站,视测站重要程度和当地的建站条件、经济条件确定自动站和人工站的数量。

(2)水位站布设

水位监测站应考虑不同流域面积、山洪灾害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保护范围重要程度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在山洪易发溪河两岸居住的村组上游控制段和水库坝前设立简易监测水位站,在山洪易发溪河两岸居住的乡镇上游控制段和重点水库坝前设立自动监测水位站。布设地点应考虑预警时效、影响区域、控制范围等因

29

素综合确定,并应考虑通信、交通等运行管理维护条件。已有的自动监测水位站应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面积超过100 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市、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的,一般应布设水位观测站,有条件的可布设自动水位站。流域面积50~100 km2的山洪灾害严重的小流域,如果河流沿岸有人口较为集中的居民区或有较重要工矿企业、较重要的基础设施,一般应布设人工水位观测站或简易水位观测站。山洪灾害严重的其它小流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布设简易水位观测站。水位站宜设在人口居住区上游,地点应考虑预警时效等因素综合确定。

对于下游居民集中的水库、山塘(涝池),增设适量的简易水位站。 已有的自动监测水位站应纳入本系统站网,其监测信息应进入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6.1.3.2 监测站网

本次对湟源县、湟中县、大通县和平安县山洪预警监测区域内的44个小流域51 个乡(镇)801个行政村作为本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防治的重点区域。对小型水库、集镇、主要堤防、渠道、涵闸及地质条件复杂,易受到山洪的威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区作为本次山洪防治重点部位。

根据布站原则确定本县的各类监测站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要求。

湟中县13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643.54 km2,共设置30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自动雨量站平均布设密度为55.88km2/站,满足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的要求;自动水位站平均布设密度为273.92km2/站,满足原则上按照面积超过100 km2的密度布设自动水位站的要求。

湟源县12个小流域总面积为1509 km2,共设置41个自动雨量站,2个自动水位站。自动雨量站平均布设密度为36.80km2/站,满足原则上按照20~100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的要求;自动水位站平均布设密度为754km2/站,满足原则上按照面积超过100 km2的密度布设自动水位站的要求。

大通县12个小流域总面积为2585 km2,共设置40个自动雨量站,6个自动水位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