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下载本文

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土地管理学是研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管理活动的规律性。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古老:几乎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

?年轻:土地的永恒性及持续利用性,赋予它永远年轻的生命,社会经济越发展、土地管理学的生命力就越旺盛。

?现实状况:人口不断增加——生态空间不断扩大—— 耕地需求有增无减。 ?— 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世界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 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完成日新月异的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土地面积、土地位置、土地质量调查、建立起最新、最完整、最科学的土地信息库。

?— 使专家和决策者适时,快速提取各类土地信息,科学进行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正确作出有关政策、法律的决策及宏观规划决策。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

?5.土地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1)以地权管理为中心逐渐向地用管理方向发展社会制度更替和土地管理体系建立初期,以权属管理为主。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相对稳定,地权及其流转得到了制度或法律保障,土地市场日益成熟,土地的占有、使用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目标或利益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成为土地管理十分重视的问题。

(2)地籍管理的基础地位日趋加强,并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由原来巩固地权、收取租税为主发展到更多地服务地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管理。 二是地籍管理正在向信息管理方向发展,尤其是“3S”技术大大促进了地籍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3)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已成为主要国家土地管理事业的 新内容

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或结构加剧了人地之间、城市用地于农地之间的矛盾,土地利用宏观效益不佳。 其主要内容:

将原有不经济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重新规划,如整合分散农地地块,提高规模效益; 重新安排城市用地与农地的布局,划定农田保护区等。 (4)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

主要是通过土地产权安排、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地税、地价、土地立法等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的景观价值和土地质量,这是当前土地管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如西方主要国家(包括日本)相继颁布了:

农地保护法,对农田进行划区保护,进行用途管制等。第四节 土地管理的方法

第四节 土地管理的方法 1.涵义

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指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利,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

指挥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现管理的方法。 2.特点

?依靠权利,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无 偿性特点。具体表现: ?行政方法能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充分依 ?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通过行政层次和行政手 ?段,对下属管理机构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组织、指 ?挥、协调、控制;

?科学的行政方法要以科学决策为依据,作出的指令,既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又要协调好各部分的关系。 ?3.局限性 ?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 ?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

?行政层次多,手续复杂,影响工作效率。 二、经济方法

1. 地租地价杠杆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利用地租、地价调整土地供需矛盾;

●指导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鼓励对土地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2. 财政杠杆

通过财政拨款来体现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如国家对土地整理、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的投资。 ?3. 金融杠杆 ?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向用地单位提供贷款,刺激用地单位对土地的投资。用地单位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土地股票、债卷,筹集土地资金。 ?4. 税收杠杆

?国家通过不同的税种(耕地占用税等)、税率,指导土地开发利用。例如,为了稳定耕地面积,国家通过征收耕地占用税这一经济杠杆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或用作开发土地、改造低产田等,作为对耕地被占用的补偿。 三、法律方法 1. 涵义

?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2. 特点 ?主要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 ?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技术方法 ?运用科技手段(如3S技术、系统工程、土地规划 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思考题

?1. 土地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2.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经济方法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及主要内容。 ?4. 土地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土地管理学

第三章 地籍管理概论 ?第一节 地籍及相关概念 ?1.地籍的由来

?在我国《辞海》中,地籍称谓:“中国历代政府登记土地作为征收税赋根据的册籍”。

?籍:簿册、清册、登记之说,也有税的含义:即税由籍而来,籍为税而设之, ?地籍——土地登记册

?两层含义:税收、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及稳定社会秩序。 ?2.现代地籍的概念 ?在西方:

?在农业社会中,地籍是一种以土地为对象的征税簿册,记载有关土地的权属、数量和利用类别等内容,是国家工业化之前最主要的收入源泉之一。

?地籍的概念: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是人们认识和运用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的产物,是组织社会生产的客观需要。二、现代地籍的内容 ?1.地籍的主要内容

?地籍的定义反映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五大基本问题,即: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

?这五个问题可以用数据、表册和图形等形式表示。 ?2.地籍的表现形式 ?(1)地籍图形集

?用图形直观地描述土地和附着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地籍图、各种专题地籍图、宗地图、土地质量评价图等。 ?( 2)地籍数据集

?用表册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确切的位置、法律状态、价值的大小等基本状况进行文字描述。 ?(3) 地籍簿册

?用表册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确切的位置、法律状态、价值的大小等基本状态进行文字描述, 如地籍调查表,各种相关文件等。 ?3、地籍的特点 ?三、相关概念 ?1. 宗地与地块

?在地籍工作中,我国现阶段对一块地通常有两种表达:土地权利上的表达和土地利用类别上的表达。

?在城镇以土地的使用权表达的地块和在农村以土地的所有权表达的地块叫“宗

地”(土地权属单位);

?以土地利用类别表达的地段叫“地块”; ?在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中叫图斑。 ?地块的定义:地块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的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通常是指有边界的,空间上相连成片的一块地。

?宗地定义为:宗地是具有固定的位置和具有明确的边界的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的最小地块。宗地是地籍信息的最小载体。管住了宗地(或地块)实质上就管住了土地及土地上发生的开发利用活动和建设活动。

?宗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地块。 ?在宗地内划分的地块,俗称图斑。

?基本农田: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又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2、边界系统 ?边界在地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土地的自然特性和人类对土地占有或使用的结果。根据前面的论述及实际情况,共有五种边界类型,即行政边界、地籍区(街道)和地籍子区(街坊)边界、权属边界、宗地边界和地块边界。

?3. 界址点、界标及界址点坐标的概念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点:就是边界或界线的拐点。在拐点上设置标志(即界标)是地籍工作中土地权属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界标:不仅能确定土地权属界址或地块边界在实地的地理位置,为今后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纠纷提供直接依据和睦邻关系,同时也是测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界址点坐标 ?界址点坐标:就是在某一特定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技术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

?界址点坐标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界址点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界址点测量精度是反映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准,准确地测定宗地界址点是管理土地产权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 地籍的分类

?从西方国家的地籍发展史来看分为:

? 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 ?1. 税收地籍

? 仅仅具有为税收服务的功能,是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册。

? 其主要内容:纳税人——业主的姓名,地址和纳税单位的土地面积以及为确定税率可需的土地等级。 ?2 . 产权地籍

? 亦称法律地籍,是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土地私有权,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薄册。

? 主要任务: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防止土地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