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危。
D.胡诗起笔直写战争场面,接着通过渲染烘托,极写战争场面之酷烈,使周瑜的形象跃然纸上。
17.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对“周郎”态度的区别。 评卷人 得分 六、情景默写
1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陆游《书愤》中抒发年老岁月蹉跎、壮志未酬之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曾《赤壁》三、四两句的诗意,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形象地表达出来。 评卷人 得分 七、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用典的前提是必须有典故存在。典故是从哪里来的?( )典故必定需要文化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___________,典故发达的前提是有足够数量的文献。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从六艺到十三经,从前四史到二十四史,加上历代思想家治国安邦的___________,众多总集、别集的编纂,这些___________、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既是孕育典故的肥沃土壤,也是用典的型范。历史愈前进,文化愈厚重,典故愈丰富。旧的典故被反复陈述,意义不断被凸显,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1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汗牛充栋(________) (2)孕育(________) (3)赋予(________) ...20.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水到渠成 深谋远虑 数不胜数 C.应运而生 深思熟虑 数不胜数
B.水到渠成 深思熟虑 俯拾皆是 D.应运而生 深谋远虑 俯拾皆是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B.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C.一言以蔽之: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
D.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B.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不断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同时,新的典故也在不断生成。 C.不断被重构话语空间,新的派生意义不断被赋予;同时,也在不断生成新的典故。 D.不断被重构话语空间,不断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同时,新的典故也在不断生成。 评卷人 得分 八、其他
23.用典在中国园林楹联中也很常见。下面是无锡梅园招鹤亭的楹联,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典故,并说出它的好处。
蜡屐东山疑谢墅 流觞曲水仿兰亭 评卷人 得分 九、命题作文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写一篇以“分寸”为题、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凡事皆应有分寸,而分寸又最难把握。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和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C项,“赚城斩车胄”错误,相关的故事情节:刘备为脱离曹操控制留下军马于徐州,徐州守将为车胄,曹操知道刘备逃离后暗暗命令车胄陷害刘备,当时车胄和陈登商议,陈登设计,念刘备仁慈爱民之心,陈登之父陈珪命陈登告密给刘备,刘备军中关羽料敌并设计伪装曹军援军,等车胄出城便一举拿下,后来车胄果然中计出城被关羽所斩。由此可知“赚城斩车胄”的事迹是关羽。 故选C。 【点睛】
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2.D 3.A 4.B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这种紧密的联系在城市小区居民之间则不会产生”表述不当,原文“在城市社区,D项,
居民之间并不会基于小区而产生紧密的联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全文从中国乡村社会特质的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后乡土性转换的突出表现”概括不完B项,
整,文章前半部分是论述乡土社会特质,后半部分则是论述后乡土性转换的三个突出表现,不能一概而论;
“阐述它走向多元化的观点”错误,原文“但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成分如传统的技艺、C项,
道德和价值观念渐渐离我们远去,变成了社会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不断变迁的乡村文化也具有了后乡土性的特征”可见,变成社会记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阐述“走向多元化”,而是证明其具有后乡土性的特征;
D项,“第⑩段总结指出乡村社会基本性质的改变,能让我们看到其留存的特质”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正是在这些改变中,我们既能看到一些留存的乡土特质,又能看出乡土社会走向后乡土社会的过程”,是看到“一些留存的乡土特质”,选项缺少限制语。 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