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复习 下载本文

第三次月考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点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单位换算,刻度尺读数、停表的读数

1.在下列空格内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某同学的身高为160 ②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4 ③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 ④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 2.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nm=9.6×10-3 μm=0.96mm B.9.6cm=9.6×10mm=96mm C.9.6cm=9.6cm×10=96mm D.9.6cm=9.6÷100dm=0.096m 3. 如下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cm。

图1

4.停表的读数为

5.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 考点二:参照物

6. “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7. 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 B.迎面走来的行人 C.小芳骑的自行车 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 考点三:速度

8. 在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在陆地上跑得最快的是猎豹,1 s可跑40 m。在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 min能飞翔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的速度最大 (B)旗鱼的速度最大 (C)褐海燕的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9.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10. 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大小变化的图象如图10所示,从图象可知,_____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____m.

1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1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tBC=___ s; 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图10

12.元旦期间,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地时看到路边有如图16所示的标志牌,请问:

(1)①“南京30km”的含义为 ; ②“60”的含义为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南京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考点四:声音的产生

1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交谈 D.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得快 考点五:声音的特性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5.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

16. 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2

考点六: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利用

17.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 18. 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考点七: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19.写出下图温度计的读数

体温计: 寒暑表:① ② ① ② 20. 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八:物态变化

21. 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2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一块冰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冰变成了水 B.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 C.糖块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D.炼钢炉内刚投放的铁块一会就变成了铁水

23. 下列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不同的固体熔点不同 B.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C.同种晶体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图5 D.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24. 图5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它的熔点是_____℃,熔化过程经历 了 min,熔化过程是_______热过程(填“吸”或“放”)。

3

25. 医生在发烧病人的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这样做的依据是( )

A.酒精熔化时吸热 B.酒精液化时吸热 C.酒精汽化时吸热 D.酒精升华时吸热

26.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27. 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拉开易拉罐的拉环时,罐口有少量“白气”生成,这是液化现象 B. 夏天在早晨的树叶上常有露珠产生,这是液化现象 C. 冬天放在室外结冰的湿衣服也能干,这是凝华现象 D. 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这是蒸发现象

29.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图 是沸腾前的情况。该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0 70 80 90 95 99 99 97 99 99 99 99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第 min时的数据明显有错误。

(2)从记录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一种)

(4)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