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血常规 下载本文

血常规检查的意义 血常规( blood routineexamination)是临床上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查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血常规检查是医生诊

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采集 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医院通常采用针刺采血(针扎手指末梢),目前还有激光采血。使用激光采血属于非接触式的采血方法,它可以避免病人紧张、疼痛,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由于采血引起的交叉感染。防止感染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激光采血一般无痛。适合婴幼儿采血。

但也有极少数激光刚好打在手指末梢神经时,疼痛感则效强。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

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孕期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常规检查孕妈妈可以了解你的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你是否患有贫血。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那么孕期很有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

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2、 通过血小板的数值,可以了解你的凝血机能,以及是否有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 3、 红血球的体积(mcv)及脆性检查,有助于发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这在中国南方比较常见)。

4、 同时还包括血型的检测,如果妻子是o血型(rh阴性),丈夫是a、b或ab血型(rh

阳性),则有出现胎儿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宝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

1、 通过血红蛋白,来看宝宝是否存在贫血; 2、 通过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来大致区分是否感染,是什么感染; 3、 通过血小板,来看宝宝的凝血功能。 4、 通过c反应蛋白(crp),来看宝宝的体内有无感染等疾病的活动性指标。 怎样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 色素),plt代表血小板。血常规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但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妈妈

们做深入研究的,以下几个基本项目妈妈们可以大致学习一下。 【血红蛋白hb】 who贫血诊断标准 6月龄~5岁:hb<110 g/l,5~12岁:hb<115 g/l,12~15岁:hb<120 g/l。 如果血红蛋白确实明显低于参考值,医生会结合其他指标或检查,考虑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是何种类型的贫血,(进一步检查),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

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否贫血,但不能仅以此得出是哪种类型的贫血。贫血的诊断不是依据微量元素中的血清铁水平,而是依据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其中血红蛋白hb是诊断贫血的基本指标。 而指血检测是否贫血,血常规检查只能作为筛查。若需采取治疗贫血之前,一定要抽取

静脉

血复查,同时还要检测红细胞、红细胞压积、涂片了解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等相应项目。不要仅依靠血红蛋白确定贫血程度,还要了解贫血类型、体内造血状况等。末梢血的缺点标本量少,不能进行重复实验和补充实验;组织液可混入,局部炎症可得假性结果。静脉采血标本代表性强,无组织液影响,适于临床研究,可重复实验和追加其他实验,所以对

于检验科医生来说,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来说,静脉血是首选指标。 【白细胞wbc】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等在发生变化:新生儿期wbc约为15~20×10^9/l,婴幼儿期wbc维持在10×10^9/l左右(3月龄:6~18×10^9/l;6月龄~6岁:6~15×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直至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中性粒细胞占50~75%)接近,8岁后wbc接近成人(4~10×10^9/l)水平...所以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参考

值来衡量婴幼儿。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各类白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 a: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表示可能出现细菌感染; b:淋巴细胞,“↑”增多时着表明可能出现病毒感染; c:嗜酸性粒细胞,“↑”,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存在过敏; d:嗜碱性粒细胞,这一数据的影响不大; e:单核细胞,“↑”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简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2005年出版的《牛津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手册 第2版》里说:“当感染时,白细胞经常升高,例如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增高(但是并非总是如此)。” 一般而言,如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是细菌性的感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是病毒性的感染。发烧期间24小时后血常规检查才有意义。血常规检查:如果白细胞高,同时淋巴细胞高,并不能说明是细菌感染。婴幼儿,只有当白细胞>15×10^9/l,(白细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高,百分比至少应该超过80%,而c反应蛋白也应高于30,才通常可考虑为明显的细菌感染。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值,则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注意这里的用词,是“可能”) 还有的严重的细菌感染也会造成白细胞的降低,所以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

【c反应蛋白(crp)】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反应快速、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

白的,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篇二:实验报告 实习一 动物的接近、保定法 1. 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3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保障人畜安全和便于临床诊疗。初步掌握检

查病畜的基本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了解临床检查的程序。 3. 实验仪器设备(动物) 4. 实验内容提要 练习接近动物、保定动物。应用鼻钳子、鼻捻子、耳夹子、口笼及柱栏对不同动物进行保定。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基本方法及检查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如视诊主

要是检查体表、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在检查时注意在自然光下进行最好等等。

5. 实验操作要点

掌握正确接近、保定动物的方法、基本检查方法等。 6. 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 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习二 整体及一般检查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畜禽整体状态、被毛、皮肤、眼结膜、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和体温、脉搏、呼吸

数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提要 体格、营养、精神状态、姿势与步态;被毛和皮肤的检查;眼结膜的检查;表在淋巴结

的检查;体温、脉搏、呼吸的检查。 三.实验操作要点及方法 (一) (二) 实验三 心血管系统检查 1.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脏和血管检查的方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

能综合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2.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视诊、听诊等检查,能够正确认识心血管系统生理现象和症状,症状产生

的原因和所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应用听诊法,熟悉正常的心音,认识异常现象。重点为心脏听诊检查,能综合

判定动物心功能好坏。

6.注意事项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四 呼吸系统检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3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系统的检查方法,重点熟悉正常动物呼吸音及病理 呼吸音。以呼吸动作、咳嗽、鼻液及胸部听诊检查为重点。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听诊、叩诊检查等,能够掌握检查呼吸系统的常用方法、正常生理现象与

病理状态,即叩诊、听诊音等。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运用临床检查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检查呼吸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和常见病理状态(症状)。

6.注意事项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五 大动物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检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4学时 每组人数:7 ~10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反刍兽常规的临床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认识腹部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关于消化、泌尿系统的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方法,

正确认识消化、泌尿系统生理、病理状态。 5.实验操作要点 通过熟练应用临床检查方法和特殊检查方法,使学生重点掌握反刍动物消化系统检查方

法、内容。重点掌握反刍、瘤胃及粪便检查。掌握反刍动物泌尿系统检查方法、内容。 6.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 实验六 小动物及禽类临床检查技术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类别:专业 计划学时:4学时 每组人数:7 ~10人

2.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临床检查法对小动物及禽类进行检查,并认 识正常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症状)。 3.实验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问诊、临床检查等,能够正确掌握小动物及禽类的检查方法,并通过检查

获得生理与病理状态,及提示的疾病。 5.实验操作要点 (1)掌握犬猫等单胃动物临床检查的方法和要点,重点掌握腹部触诊检查的方法及内容。(2)掌握禽类临床检查要点及内容。(3)识别异常现象。 6.注意事项 注意人畜安全。

7.实习体会与建议篇三:血常规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血常规临床应用及进展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 血常规检查又称作血液学分析,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

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 (一)白细胞计数 正常人的参考值范围是(4.0~10.0)×109/l。白细胞(wbc)增多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多往往与白细胞总数增多同时出现,多见于各种化脓性球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大手术后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亦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一些传染病如伤寒、麻疹、结核、流行性感冒等,也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百日咳、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淋巴细胞可相对增高多,反之可相对减少。单核细胞增多见于单核细胞白

血病,以及某些结核病、疟疾等。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意义。 (二)红细胞计数 健康人的红细胞(rbc)总数的参考范围为: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对于成年人来说,红细胞计数高于6.8 ×1012/l,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参考值低限,为诊断贫血界限,应寻找病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