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 下载本文

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目标

(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国民革命、长征、解放战争等的有关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比较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

(3)明确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保障,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国共两党和则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918年,这一年,一战刚刚结束,中国人欢呼若狂。这一年,中国迎来了一次国际战争的胜利。政府宣布放假3天以示庆祝,人们聚集在太和殿一起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为什么选在太和殿呢?因为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18年前,就是在这个象征中华民族至高点的宫殿里,长驱直入的八国联军在这里庆祝他们对大清政府的压倒性胜利。侵略者们在庄严的大殿里嬉笑,公然羞辱这个民族。而现在,角色对调了,中国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曾经的侵略者成了阶下囚,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所有的中国人都这样认为。但是巴黎和会的噩耗犹如一桶冷水浇熄了这一场沸腾的喜悦,政府沉默了,中国沉默了。连世界也以为,中国会像曾经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样用妥协为这一场荒唐买单。直到1919年5月4日,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点燃了中国人压抑了近百年的怒火。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

1. 背景

每一次巨大行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五四运动也不例外。在巴黎和会这条导火索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巨大的一座火药库呢? 巴黎和会上提出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那我们就来看看日本在此之前的表现。

①一战期间当西方列强都忙于战事,无暇顾及遥远的中国时,日本借着天时地利,加紧侵略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①政治方面:签订“二十一条”的另一方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这是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阶级方面:(一战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对于中国又何尝不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运动发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方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承担传播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就是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这次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下,才最终酿成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 2.运动的爆发和经过

阶段 时间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6月初 第二阶段 6月初一6月底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北京 青年学学生集会游行、罢课 生 上海 工人阶学生、工人、商人的级 “三罢”斗争 这场运动的过程到底如何?我们用一张表格来梳理一下。运动的第一阶段以谁为主力,主要斗争形式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是当时由五四运动的旗手傅斯年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请一位同学朗诵。)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感觉到这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坚定和激昂。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内容,但从文体上看,这是一份······以白话文写就的,而当时国内所采用的教科书依然是文言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哪一次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铺垫?(新文化运动)

在中国,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生也被称为“学老爷”。在晚清时期,士兵甚至不敢进学堂闹事,到了民国,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所以,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流血牺牲是非常少的,相比工人运动,动辄流血,可谓差若天渊。而学生中最具战斗力的两位——张国焘、刘仁静,打又不能打,骂又骂不过,令北洋政府十分头疼。虽然头疼,政府并没有对学生的要求作出正面回应。

于是,从6月起,运动中心转移到了大都市上海,运动主力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谁?这时的主要斗争形式是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为联合的三罢斗争。当时这种斗争取得成效了吗?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表现为:(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课本P55页资料卡片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罢课,政府·····曹、章、陆去。”从中我们看到,对学生罢课,政府的态度是什么?什么时候政府的态度发生改变?商人罢市和工人罢工,哪一个影响更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在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给北洋军阀以强大的压力,使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为什么说“只取得初步胜利” ?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没有完成革命任务。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难点突破:

1.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从毫不妥协方面看:五四运动一直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要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停止斗争。

从人民大众方面看:运动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学生、工人、商人等地联合斗争。 五四运动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五四精神永存。五四精神:爱国、科学、民主、进步。不同历史时期,五四精神的主旨各有不同,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救亡图存,新中国

成立后是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到拨乱反正时期是追求真理,关心国家命运,而新时期的五四精神则表现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用理性、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国家规定:青年的年龄界限为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所以要牢记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 (2)意义:(根据课本分析,指出改造中国的新途径是“发动人民群众”)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含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名称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任务 性质 旧民主主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资本主义 世界资产反帝反封资产阶级义革命 的平等、阶级革命建 民主革命 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新民主主无产阶级 马列主社会主义 世界无产反帝反封资产阶级义革命 义、毛泽共产主义 阶级革命建 民主革命 东思想 化的一部分 的一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之后,曾经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五四运动一直进行下去,有没有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毛泽东是这样想的。 材料:“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提问,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他认为,五四运动要取得彻底胜利,还需要什么?) ①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大历史条件是什么?(提问)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者出现。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酝酿成立共产党时,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人来中国,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先进分子讨论了建党的问题。然后,维经斯基又到了上海,会见了陈独秀,帮助陈独秀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 2.成立概况:中共一大的召开 单位 上海 代 表 李 达 李汉俊 单位 济南 代 表 王尽美 邓恩铭 北京 长沙 武汉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广州 旅日 共产 国际 陈公博 包惠僧 周佛海 马 林 (列席)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出席大会的13位中国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何叔衡45岁,最小的刘仁静才19岁,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为28岁,正好是毛泽东当时的年纪,毛泽东在后来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因为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有的为此奋斗终生,如毛泽东、董必武,有的壮志未酬身先死,如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有的身离心不离,如李汉俊、 李达,虽脱离党组织但不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有的历经曲折,迷途知返,刘仁静和包惠僧,曾任职于国民党政府,又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归党组织,当然也有背信弃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人物,抗战时期和周佛海一同追随汪精卫卖国求荣,而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和到达延安后因分裂中央的严重错误受到批判,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叛党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军统特务,最后客死异乡。革命就像一个大熔炉,只有经过苦难之火的淬炼,才能显出金子的光芒。 这里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有出席,他们是谁?(陈独秀、李大钊)陈独秀并没有出席“一大”,为什么中共“一大”会上还要选举他为中央局书记?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青年导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在青年人中的威望当时无人可及,同时他也是最早在上海发起共产主义组织,李大钊的推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陈虽未出席一大,却毫无疑义地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那为什么李大钊没有当选呢?他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几乎与陈同时发起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在青年人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这就要说到李大钊个人生活了。在1920—1924年,是李大钊最为繁忙的时期,他既要担任北大的评议员,又是北大事务的具体负责人,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中共会议,所以他推荐了陈独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大除了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还通过了哪些决议?(提问)

(2)主要内容:①通过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到底“新”在哪里,我们刚才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中已经体现了,就不再赘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将会把中国革命引向何方呢?我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完成这一张表格。

中共成立后的第一个难题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大制定的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当时的北洋政府代表的是谁的利益?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谁? 这些都没有看清,所以,中共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革命纲领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经过一年的考察后,在中共二大上解决了。

3.中共二大 1922年

内容:最高纲领: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