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 下载本文

2、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课题:弟子规——馀力学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书籍、文具,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应该怎么样读书吗?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呢?

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有这么几句话: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就是讲的读书的方法。在弟子规的馀力学文里对于我们的学习讲了很多的要求,你想知道吗? 二、读文明理。

1、学生读文,一边读,一边想,根据文字,你能理解哪一些? 2、师讲解: (1),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讲的是要我们做完第一件事再做第二件事。 (2),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要抓紧时间,不要老是看电视,要主动做功课,不用人催。 (3),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是讲要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使房间整洁、卫生。

(4)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写字时,书要放正,人要坐正,字要写好,写端正。

(5)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做完功课,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书籍文具。要将东西放到一定的地方。

(6)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不管有什么急事,你的书籍课本要放整齐,有坏了的地方,就要修补好。

(7)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选择益智、提升道德品性的课外书,不看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各种污染心志的书和电视节目。 三、对照检查自己的行为。

1、你平时是自己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的房间吗? 2、你最喜欢看一些什么样书和电视节目呢?

课题: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同学们请看:孔子“生而首上圩(wéi)顶(四边高,中低),因名曰丘,字仲尼”,“长九尺有六寸(注:约合现在2.13米),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谁来介绍一下孔子?(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出示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谁说一下《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由此可见,《论语》的影响之大。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学习他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整体感知: (一)自主学习 将课文读1——2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写法。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 传不习乎 罔 殆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二)朗读

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4——5遍。 3、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读。 5、齐读一遍。 (三)感知:

本文主要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 (一)学生试译。

先仔细读几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及句子的意思。如果开始不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二)小组合译。

四人小组分工,每个同学讲2——3则,不懂的或者有异议的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三)质疑点拨

1、学生质疑

2、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还要加以点拨。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诲女知之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穿插几则小故事:

(1)清朝时关于“子曰”的故事:

(2)孔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3)子路盛服见孔子

(4)孔子谦虚好学的故事 四、朗读背诵,同桌互查: 五、拓展体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2、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3、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六、知识积累:

归纳成语、格言、警句: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教师小结:

孔子的思想自汉以后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他也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小故事:据说孔庙的大成殿仅比故宫太和殿矮三层砖,而大成殿前的十根雕龙石柱却比太和殿还好,因此清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雕龙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所以有“皇上看龙柱,中间隔层布”的说法。)其推崇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今天学的《<论语>十则》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聆听孔先师的教诲,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八、课外延伸: 1、背诵全文。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5——6个。

课题: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