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案 下载本文

课题: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方法:朗读 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二、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三、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四、讲解内容:

1、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2、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3、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4、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5、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6、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7、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五、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六、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七、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题:弟子规——信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教育学生说话要诚实,不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老师讲《狼来了》的故事。说说为什么那个小孩子的羊会被狼吃了呢?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学习1——3行。 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凡出言,信为先”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你说话守信任吗? 2、学习4——6行。

这几行文字告诉我们什么?

(1)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更不要在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时候去乱传言。 (2)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不要轻易承诺。 3、学习7——11行。 说说你能读懂什么?

(1)见人好的,应该想怎么去向他看齐,看到有人不好的,就要自己自我检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缺点,有就改正,没有就要做为自己以后的警戒。 (2)如果你的思想、才艺不如别人,就要自己努力,争取赶上别人,如果是你的穿着、你的生活不如别人,不要悲伤。 4、学习12——15行。

(1)理解“过”和“誉”的意思。

听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读文,理解。一个人要想进步不能光是想听表扬,听好听的,要正确对待批评,那是对你的进步有好处的。

(2)如果有了缺点,应该马上改正,那样还是一个好孩子。如果不改正,那就不好了。

三、读文、背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全文。

2、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四、说说经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后会怎么做?

课题:弟子规——谨 教学目标:

读背《弟子规》——谨,通过学习,了解并自觉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能在成人的督促下,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习惯,学会做文明人。培养初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现在是小学生了,我们平时总是说要做一个文明的孩子,你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文明?文明的行为有哪些?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学习《弟子规》的谨。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这一节经典,借助拼音读文。

2、老师指导读文。如果有已经会读的小朋友,就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师生共同解读。

(1)学习1——4行。 师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四行文字,对我们的生活起居进行了规范要求。要早早起床,晚上可迟一点睡觉,要珍惜时间。早上起来,必须漱口,便后要洗手。衣服要穿整洁,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弄脏了。 生在老师的指点下,读文。

(2)学习5——15行。这几行是对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的规范要求。 A、 指导读文,自由读文,谈谈你读懂了哪一句? B、 衣贵洁,不贵华, 对饮食, 勿拣择。 你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说说你平时做得怎么样?你有没有挑食的坏毛病?

C、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平时有人问你,你是怎么回答的?那么,学了这几句话后,你知道了什么?你以后会怎么做? D、学习16、17行。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A、我想问问小朋友,如果你发现自己上课没有带铅笔,你会怎么做? (指名上台演示)全班评议。

师指出,要借人家的东西,必须跟别人讲,不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就是用人物,须明求。

如果你不跟别人说就拿别人的东西那就不好了,弟子规告诉我们,倘不问,即为偷。

B、借人家东西用完后,应该怎么办?

你知道弟子规上面是怎么说的吗?(借人物,及时还)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后有急,借不难。 三、辨析导行。

下面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请你用弟子规里面的话回答)

1、下课了,小红要更正一道数学题,可是她没有铅笔,同坐的不在,小红想,反正我就更正几道题目,拿同坐的更正一下吧。

2、早上7点,妈妈叫彬彬起床,彬彬说,我不想起来,让我再睡一会儿吧。 3、妈妈叫吃饭了,山山从卫生间出来,马上坐到桌子上吃饭。

4、早上起来,林林的衣服找不到了,鞋子、袜子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找了好半天才从床底下找到,可是,他上学迟到了。 四、朗读、背诵《弟子规》——谨

课题:弟子规——泛爱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优点,与同学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文。

1、在熟读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2、指名读,小组读。

二、学文,理解意思,明白道理。 1、学习第1行。

(1)后能理解什么?(凡是人,皆须爱)

你们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爷爷奶奶的爱,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爱,那么,同学之间应该怎么样做? (2)你做得怎么样?

2、学习第4行(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所教的内容,自己懂得的,如果其他同学请问,要耐心讲解,别人会的而我不会,要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要热心帮助别人。

3、学习7——10行。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1)读这几行文字,说说你懂得一些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呢? (2)师解说:我们要赞扬别人的优点,不评论宣扬别人的缺点。

看到别人的优点就想怎么样去向他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自己检查自己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缺点。

与同学互相勉励进步,同学朋友有过错,找时机悄悄地提醒。 三、用经典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