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铁矿石定价 下载本文

默契合谋、规模经济与中国铁矿石定价策略

摘要:铁矿石定价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有明显影响。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 引入贸易中介的生产-贸易-消费的三分法分析框架,来探讨国际铁矿石定价问题及中国策略。基于国家和企业双层面的结构分析发现,高寡占的生产者结构对应于高竞争性的贸易中介结构和消费者结构是国际铁矿定价格局的结构成因, 也是中国制定相关铁矿石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重要现实约束。从基于生产-贸易-消 费的产业定价策略分析方法出发,提出了中国可资利用的铁矿石定价策略。 关键词:市场结构;铁矿石定价;贸易中介;规模经济

近年来的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和波动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初步缓和的背景下,以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寡头为一方,以中国、欧盟和日本等国钢铁业为另一方的激烈价格博弈正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再 增长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过程中发现企业形成默契合谋的可能性随交叉所有权比例的提高、一定范围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和交易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一、生产-贸易-消费的三分法分析框架

微观经济中,市场中介一般的两种类型:一是为买卖双方服务并赚取佣金的合同中介,它并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二是 在一定时间内拥有商品并承担有关交易风险,以获取买卖价差为目标的贸易中介。

第一类合同中介主要是通过信息和市 场技能运用的规模经济,帮助买卖者之间达成合同,而获得佣金作为其利润来源,它主要可能存在于交易频度较低、交易成本较高的市场。

第二类贸易中介能在出清市场获得买卖价差作为其利润的前提下, 有效减弱买卖者之间直接交易的风险,保护其信息和市场技能的价值。贸易中介也可利用半结合战略,通过网络化获得与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以保障其中介利润。贸易中介隔离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它首先从生产者处以出价购买.再转而以要价重售给消费者。在这一过程中,贸易中介通过出价和要价调整及库存调整实现跨时的市场出清。

在贸易中介的规模经济较大时,贸易中介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贸易公司。即使 是作为独立实体的贸易公司,也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机会主义行为而有激励通过前向 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战略,分别向生产者/消费者渗透或一体化,来稳定和扩大利润。但如果生产或消费环节的最优规模经济接近贸易中介的规模经济,或者 考虑到贸易公司所依赖的信息和市场技能的不完全性,还会出现贸易公司与生产者/消费 者的纵向二体化组织形式。此时,贸易公司可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附属于或部分属 于制造业或资源性公司的贸易公司。

按照Coase(1937)的观点,企业是替代市场的一种命令机制,市场的特征是基于数 量和价格的信息流量的双方均不受对方控制的关系,而企业则是包含在一可根据定性的 信息流量予以识别的单位内的直接组织和合作。因而,生产者的前向一体化或消费者的 后向一体化程度取决于一体化带来的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比较。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 成本处,一体化程度达致稳态。但形式上看,这一一体化过程将部分原由贸易中介完成 的职能转变为由企业内部的管理等级制下的命令、组织与合作来完成,即是所谓的科斯 式的企业对市场的替代。为正的交易成本强化了生产商或消费者的一体化激励,而为正 的组织成本则削弱了这一一体化激励,最终的一体化程度取决于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交易 成本和组织成本间的权衡。如将以上成本内含入规模经济范畴,一体化程度及形式将取 决于生产、贸易和消费诸环节的最优规模经济比较。但须申明,在未被一体化替代的部 分市场,仍有赖于贸易中介活动完成最终的商品交换。

在国际市场中,由于商品需实现跨国境的流动,市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一般要远比 国内市场为大,这种差异性不但表现在消费者偏好上,而且表现在不同的市场交易规则, 以及由国境而相对隔离的不同市场结构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上。进出□交易双方在地理 和文化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给进出口市场带来了远较国内市场为大的直接 交易成本。很高的直接交易成本给予具有国际贸易信息和市场技能的独立贸易中介很强 的规模经济优势,也约束了生产者或消费者通过不依赖于贸易中介的纵向一体化进行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国际市场上,无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跟依赖于 贸易中介出清市场。

在国际市场微观结构中,借鉴结构现实主义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国家或政府视为一种微观个体,正如市场中的企业那样。这是因为,国际市场中国家的角色

在本源上是个人主义的,国际市场产生于独立的行为单元——包括国 家、企业、个人等的活动,这些微观个体的活动共同形成了国际市场的结构。

但国家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形式和范围是不同的。国家可对其领土内包括贸易中介在内的企业、个人等施加合法的强制性的政策约束,这一约束的范围是既定的。 而生产者、贸易中介和消费者等则可通过在国际市场中的某种转移来寻求最有利的区位, 以规避既有的国家政策约束,这反过来造成国家间的竞争,约束了国家的政策选择范围 和作用强度。但无论如何,国家对商品定价的影响仍将以建构或者废除贸易中介垄断, 或者加强或弱化在位贸易中介作用而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将国家政策分为两个层面:一为不针对特定产业和商品的影响总需求/总供给的宏观政策,它间接影响贸易商品 定价;另一为针对特定产业和商品的定价政策,它直接影响贸易商品定价。

总体而言,国际市场的微观结构就是依赖于贸易中介实现国际市场交换和出清的制 度。其主要特征是,贸易中介通过承担某种风险获得商品所有权,并重售获得买卖价差作为其利润,实现贸易商品的跨期出清。如我们假设一个不被利益集团俘虏的政府,则 国家层面的政策优化与微观层面的组织优化的关系是,微观层面的生产者、贸易中介和 消费者等应力求充分运用规模经济,实现最优的生产者、贸易中介和消费者之间或独立 戏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而政府政策目标则是在克服外部性的前提下,一方面推动微观组 W进入规模经济区间,另一方面则在微观组织不足以实现贸易利得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以政府政策推动实现之。

遵循以上分析框架和思路,以下我们将首先探讨国际铁矿石市场结构,解构现有国际铁矿石定价的结构成因,其次将利用生存能力法来探讨中国铁矿石贸易和消费的规模经济,而后再从三分法的视角提出中国可资利用的铁矿石定价策略。

二、国际铁矿石市场结构:国家和企业双层面的测度

以国家为考察对象来研究贸易商品市场结构,其理由在于国家可通过其国内政策有效影响其行政区域内所有经济主体的相关生产、贸易和消费活动,因而基于该视角的分析具有显著的公共政策含义。真正影响贸易商品市场均衡的因素是微观个体的理性决策,而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市场结构分析可能无法反映微观市

场结构状况。因而,基于国家和企业双层面,进行生产-贸易-消费的结构考察和比较,对贸易商品结构和定价分析以及公共政策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家层面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中,从国家层面进行考察,由于铁矿石属于初级产品,我们仅可以区分生产国-消费国或者出口国-进口国。如此,此一层面的分析包括国际铁矿石的储量结构、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表1及表2)。

接着考察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表2)。假设铁矿石商品具有同质性。我们采用ITC 提供的贸易额数据(商品组号:281,铁矿石及精矿)来衡量铁矿石贸易的市场结构。其中,虽然快速增大的贸易额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铁矿石价格上涨,但相对应的贸易量也在快速上升,贸易额变化并不影响对市场结构的分析。从出口贸易看,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加拿大是最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占全球铁矿是贸易的比重均超过25%,近年来印度的铁矿石出口也快速增长,所占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4.81%增长到2005年的18.29%。铁矿石出口集中度CR4近年来保持在75%以上,属于寡占I型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