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操作要求 - 安全篇 下载本文

12) 气瓶要妥善固定,防止倾倒或撞击,空瓶、满瓶要分开堆放,且有明显的标记或字样; 13) 气瓶存放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存放场所的干燥; 14) 在搬运氧气瓶、乙炔瓶时其最大倾角要小于30度。 5.2.4.5蹬高作业安全要求

1) 凡在2米以上(包括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或作业高度在2米以下,

但坠落时有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均称为高处作业;

2) 登高作业应设置相应的监护人,监护人应按《监护人员作业规定》和作业安全要求,

对作业人员和作业过程的各类危险进行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3) 作业人员在登高前,应对作业安全措施,登高工具进行严格检查,如不能满足安全要

求时,应及时更改和更换;

4) 遇六级以上强风、大雾、雷暴等恶劣气候,在露天场所不能进行高处作业,夜间或阴

暗处进行高处作业,要有充足的照明,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进行高处作业;

5) 使用靠梯进行高处作业,高度在5米以下的应安排一人扶梯,高度在5米以上至10

米及以下的,须安排两人扶梯,搭设靠梯时,梯脚梯顶应保持平稳,应有防滑措施,支靠稳固,不能搭设在木箱,空桶等不稳固的基础上,梯子和地面的夹角宜为60度,最高站立点应低于梯顶1米;

6) 高处作业用人字梯,应架设在稳固的基础上,两支架之间的夹角应在30~60度,并

有拉杆(线)固定,梯顶应有坚固铰链,不得把铰链拆开,将两个支架作为两个靠梯使用;

7) 高处作业所用梯子靠梯、人字梯)应无明显开裂和断档,一个梯子仅限一人在上作业,

作业人员在梯子上不能做猛烈动作,上梯时不可带重物,一般(竹、铝合金)梯子允许负荷不超过100㎏;

8) 用梯子或脚手架登高,高度在3米以上时,要求使用安全带,如借助设备、管道、支

架、窗台进行高处作业的,必须使用安全带。使用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或平行拴挂,吊绳拴置地点必须坚固无锐角刃面,其长度富余应尽可能缩短,最长不应超过1.8米,拴置人体应符合说明书要求,安全带不能缺件使用,如无安全带拴挂点时,应采取其它安全措施,同时作业人员应格外注意安全;

9) 一般不宜上下交叉作业,若有上下交叉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 10) 高处作业不可扔物,过重物品或大件工具应拴挂稳固,传递时应用绳子吊放,严禁抛

丢;

9

11) 高处作业应距裸电线2米以上,达不到要求应有隔离措施,作业附近如有放空管,应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作业;

12) 高处作业的下方应禁止行人或车辆通行,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行人车辆绕行的标识,监

护人员应阻止行人车辆通行;

13) 作业高度在10米以上的须申办“高处作业许可证”,其作业安全规定视具体情况,在

“高处作业许可证”中制定。 5.2.4.6罐内作业安全要求

1) 罐内作业必须申办“罐内作业许可证”。必须设置必要的监护人,监护人应严格按“监

护人员工作规定”执行任务;

2) 进罐前应将设备上所有和外界连通的管道及传动电源,采取插入盲板、切断电源等办

法和外界完全隔离,并经作业人员、当班班长、监护人检查和确认,做到他人不能开启;

3) 设备用水、空气、蒸汽或其它惰性物质清洗和置换,静置30分钟必须同时达到以下

要求:

a) 其冲冼水溶液基本呈中性; b) 含氧量18~21%;

c) 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 若在罐内需要进行动火作业,则其可燃气体浓度必须达到动火的要求;

5) 为了保持罐内有足够的投送气,防止焊割作业中高温蒸发的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积

聚,必须将所有的烟门、风门、料孔、入孔、手孔全部打开,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禁止用氮气作通风手段);

6) 电焊机、乙炔和氮气瓶必须置于罐外,不得提入罐内;

7) 罐内照明应按防火、防爆、防触电的要求,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照明用具; 8) 若罐内空间较大,作业人员有可能坠落导致事故的还应按《蹬高作业安全规定》采取

相应的防护措施;

9) 罐内清洗置换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a) 在缺氧的有毒的环境中应戴自吸式或机械送风式的长管面具,作业宜每1小时轮换一

次;

b) 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应采用防爆型低压(36V以下系列)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c) 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污染的环境中,应从头到脚进行全身的防腐蚀防护;

10

d) 在罐外充分准备必要的应急措施,如迅速将作业人员送出罐外抢救的措施,灭火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等。 5.2.5危险源、点管理

5.2.5.1每年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危险源、点的辨识,并对危险源、点清单进行更新; 5.2.5.2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行为观察,并将观察结果汇总,并对危险源、点进行更新; 5.2.5.3根据危险源、点的评价结果,对重大危险源制作点检表,每班接班后进行点检; 5.2.5.4对新进设备等产生新危险源、点,及时进行辨识,并对危险源、点清单进行更新; 5.2.5.5危险源、点清单:

序危险号 源 危险源分类 危害 危险源分级 可能导致的事故 控制措施 系统中使用的安全阀、压力表应每年检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压力表应保持完好有效; 保持管道及阀门严密,泵的密封完好,无泄漏 对蒸气、冷凝水管线制做保温并保持完好 随时检查和修复,保持设备保温层表面温度<25℃。 进入锅槽检修作业时,应严格按《检修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安全附件 温度计、温度仪器显示不准确 Ⅱ 影响产品质量

1 设备内外严重腐蚀,管道糊化锅、及阀门不严密,泵的密封糖化锅、不严,有泄漏现象 煮沸锅、蒸汽、冷凝水管线无保温糖化过滤槽、或保温缺失 工序 回旋槽 加热系统漏汽,设备保温层表面温度>25℃ 进入锅槽检修作业时,未按规程执行 作业操作 在添加剂称量、使用过程中,应规范操作,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避免皮肤或眼睛受到伤害 Ⅲ Ⅱ~Ⅲ Ⅱ~Ⅲ Ⅲ 烫伤

灼烫 烫伤 触电、机械伤害

Ⅱ~Ⅲ 灼烫 在添加剂称量、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添加剂腐蚀皮 肤或眼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