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下载本文

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 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 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 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 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综合课程

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 A.科目本位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综合学科课程 D.儿童中心课程 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 A.课程消费者 B.课程执行者 C.课程开发者 D.教书匠

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 A.课程变革 B.课程实施 C.课程计划 D.课程采用 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

A.课程变革阶段 B.课程实施阶段 C.课程计划阶段 D.课程采用阶段 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

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这类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质的评价 C.内在评价 D.效果评价 21.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以“自然科学范式”为理论基础的评价是( ) A.目标取向的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效果取向的评价 22.从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将评价分为( )

A.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 B.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和内在评价 D.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3.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

提供测量数据。这一基本特点属于( )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4.被人们称为“传统评价模式”的是( )

A.差别模式 B.外貌模式 C.目标达成模式 D.回应模式

25.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背景上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而寻找课程的意义。这种课程研究取向被称为( ) A.程序主义 B.课程开发范式 C.概念重建主义范式 D.课程理解范式 26.“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意味着在课程改革中应确立起( )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教育民主化的理念 C.主体教育观 D.教育公平的理念

27.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激进建构主义 B.温和建构主义 C.个人建构主义 D.社会建构主义 28.基于“认知弹性理论”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是( )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访问教学 D.协作教学

29.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是 ( )

A.情境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随机访问教学 D.协作教学 30.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环节是( )

A.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B.呈现情境、随机访问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C.进入情境、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D.出现情境、引导探索、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 33.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34.简述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的特征。 35.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试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目标的分类为例,说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37.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改进我国班级授课组织。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垃圾的分类与处理”的教学案例: 确定课题。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小区居委会发的两张宣传纸,上面介绍了如何使用小区配

备的不同颜色垃圾箱对垃圾做分类处理。人们现在是按照宣传纸上的要求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在老师的支持下,同学们决定对这个问题探究一番。

进行调查。学生们在周围小区里调查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情况,结果令人失望:大部分人都不按要求处理垃圾。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展开调查,发现原来是垃圾箱上只有一张小小的图片,人们往往看不清楚,所以就随手乱扔了。

行动改进。为了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同学们决定从校内开始。他们请有专长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广告语:“我专吃废玻璃!”“我喜欢吃废电池!”等贴在校园里的垃圾箱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结交流。在活动结束前进行的总结交流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不但增长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而且更加关注周围生活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还有同学提议,给区长写信,建议他把在校园里取得成效的做法在全区推广。

这则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采用了哪种类型的教学方法?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以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需注意的问题。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 C.查特斯 D.波特

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 A.相关化 B.专门化 C.融合化 D.广域化

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

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 A.“基础教养论” B.“中间语言” C.“最近发展区” D.“居室教育学”

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 A.《教学的艺术》 B.《大教学论》

C.《实验教学论》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

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 A.福禄贝尔 B.奥苏贝尔 C.裴斯泰洛齐 D.拉特克

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 A.赞科夫 B.皮亚杰 C.瓦根舍因 D.布鲁纳

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 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 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

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 C.相互作用论 D.超越论

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 A.探究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社会性学习 D.接受性学习

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