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族 下载本文

必克;困诸扼,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斩以狥(号令全军)。为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前、伍、专、参、偏五阵皆临时所置之名),以诱之。翟(狄)人笑之(笑晋军失常)。未阵而薄(追击)之,大败之。 《左传》说,荀吴作为主帅优点是能用善谋,魏绛杀了自己的亲信,而不怨恨,所人能立功。这是步战所由开始,当时是一时苟且之计,后世实因之。可见中原的步战是从山戎学来的。 3、战国时赵灭代戎

《后汉书·西羌传》,“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北狄,即山戎。当是无终为赵国所灭。) 4、晋代犹有山戎之称

《资治通鉴》两卷本1502页注,《后魏风土记》:“晋末山戎内侵,太原之民来向山东,戎即居之。真君十年(449)出徙寿阳之户于大陵城(文水县东北25里)南,置寿阳县。隋开皇改寿阳为文水县,又于寿阳故城置寿阳县,即今县是也。”

八、几个有关山戎问题的探讨

1、春秋初期山戎为什么能够横行燕、代,打到河南的郑国、山东的齐国去?山戎各国中令支最强,其次是孤竹。令支、孤竹经常联合其他各国进攻中原国家,掠夺财物。山戎部落成龄男子都是作战成员,掠夺财物,一呼百应,兵员众多。

春秋初期,周室微弱,号令不了诸侯,齐、晋、郑等大国按周室制度兵车不过千乘,超过千乘就是僭越。一乘为四马三卒,千乘兵卒三千人,敌不过众多的山戎兵。郑武公、庄公时为中原强国,齐国为山戎所侵,犹向郑国求救;中原各国是兵车,山戎是步战,步战比战车灵活,山戎兵使用锋利的青铜短剑,以十人进攻一乘兵车的三人,往往得利,连善于指挥作战的郑庄公也惧怕山戎步兵的侵突。

山戎侵晋,晋帅荀吴毁车改用步战,五乘车十五名士卒,改为三伍;以步兵对步兵,取得胜利。可见,中国步兵作战之法是向山戎学的。骑兵作战是战国时赵武灵王向胡(匈奴)人学的。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山戎远在千里之外,他们骑马来到郑、齐等国,骑马而来却采取步兵作战,是怎么个打法呢?

《旧唐书·北狄传》: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援助突厥李思摩与铁勒薛延陀作战中有一段记载:薛延陀可汗夷男命其子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思摩之众,思摩遣使请救。诏英国公李勣、蒲州刺史薛万彻率步骑数万赴之。逾白道川至青山,与大度设相及。追之累月,至诺真水,大度设知不脱,乃亘十里而陈兵。先是,薛延陀击突厥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突厥兵先合辄退,薛延陀乘胜而逐之。勣兵拒击,而薛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率长矟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

山戎骑兵步战之法与薛延陀之战阵方法相同。

2、春秋初期山戎令支的国土不只在今河北迁安一带,北京的延庆、怀柔、密云和河北怀来一带也都是令支国土,不然代王怎么能从迁安招致令支之民?再说代民和令支民应是相近的民族,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延庆县玉皇庙、古城发掘出大量春秋初期山戎墓葬,出土珍贵的金虎牌、金马牌、金项圈、金丝耳环、鎏金贝饰项链等,正如代王说的令支确实很富有,齐桓公伐山戎得到山戎很多宝器。应当说延庆是令支国的主要聚居地,历史却没有留传下来。

3、冬葱、大蚕豆是山戎人培育出的农作物。延庆玉皇庙、古城发现集中埋葬的大片墓葬,说明山戎不是游牧民族,不是马背上的民族,而是定居亦耕亦牧的民族。东汉人服虔认为山戎-乌桓-奚是前后相承的民族。本人认为奚人在成吉思汗反抗女真建立蒙古帝国中建了赫赫战功,故托强族入了蒙古籍,就是明代的插汉、清代的察哈尔。因历史上齐桓公、燕国、匈奴、鲜卑慕容皝、后魏、以及契丹、女真的不断征伐,山戎人不得不退出可耕可牧的土地。奚人还或多或少从事农耕,插汉(察哈尔)人就完全是游牧民族了。

4、山戎、乌桓、奚是什么人种,也未见专家对山戎墓人种的结论。应该说山戎、乌桓、奚与汉人、蒙古人、满州人、朝鲜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民族。山戎、奚人身高与汉人相当。

《日下旧闻考》记载:“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名曰秋千。”朝鲜人也善秋千。奚人的琴名叫奚琴。

《管子·轻重乙》说:“一车(打车的木工)必有一斧、一锯、一杠(打车用工具)、一钻、一凿、一(凿子之类)、一柯(画尺),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针、一(长针),然后成为女。”春秋时期金属缺乏,故按工种人头发给一套必用的工具。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木工、女性的殉葬品正是上述他们生前所用的工具。

齐桓公临死,说没有面目见仲父于地下,用手帕裹头而死。吴王夫差临死,说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也用手帕裹头而死。山戎有用麻巾为死者覆面的习俗。现在犹有在死者面上覆盖白纸的习俗。

山戎与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现在其后裔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

九、稽胡当是山戎令支遗部

稽胡,古族名,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或云山戎赤狄之后。南北朝时居今山西离石以西、陕北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山谷间,种落繁炽,从事农业,以麻布为衣,与汉人杂处。

本人认为稽胡乃山戎令支被匈奴征服的部落,后随南匈奴降汉,汉赐姓刘氏。步落稽、库莫奚与不令支乃一音之转译。

后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春正月丁已二十,汾州山胡刘龙驹聚众反,诏谏议大夫薛和讨之。夏四月甲戌初九,薛和大破山胡。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十二月,汾州正平(故城在今新绛县西南)、平阳山胡叛逆。诏复征东将军章武王元融封爵,为大都督,率众讨之。孝昌元年(524)山胡刘蠡升反,自称天子,居云阳谷(在左云),改元神嘉,置百官。孝昌二年五月乙丑二十七,魏以安西将军宗正珍孙为都督,讨汾州反胡。后珍孙往讨葛荣。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

东魏天平二年(535)正月壬戌十五,丞相高欢袭击山胡大破之。三月,高欢伪与刘蠡升约和,许以女妻其太子。蠡升不设备,欢举兵袭之。辛酉十五,蠡升北部王斩蠡升首以降。余众立其子南海王,复僭帝号,欢进击擒之,俘其皇后及其弟西海王、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华夷五万余户、并逋逃之人二万余户。

西魏大统七年(541)三月,魏夏州剌史稽胡刘平伏据上郡反。大都督于谨讨平之。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一月壬寅二十二,齐文襄王高澄从献武王(高欢)讨山胡,破之,俘获一万余户,分配诸州。隋开皇元年(581)四月,犹有“发汾州稽胡筑长城,二旬而罢”的记载。

唐武德二年(619)六月癸亥廿六,离石胡刘季真叛,陷石州(今山西离石),刺史王俭死之。

武德三年(620)三月乙酉廿二,刘季真降。七月丙戌廿五,朔方梁师都导突厥、稽胡寇

边,行军总管段德操败之。

武德四年(621)稽胡酋帅刘仚(音先)成拥部落数万人为边患,诏李建成率师讨之。正月辛巳十七,军次鄜州(今山西富县),与仚成军遇,大破之,斩首数百级,虏获千余人。建成设诈放其渠帅数十人,并授官爵,令还本部招慰群胡,仚成与胡中大帅亦请降。建成以胡兵尚众,恐有变,将尽杀之。乃扬言增置州县,须有城邑,悉课群胡执版筑之具,会筑城所,阴勒兵士皆执之。

仚成闻有变,奔朔方梁师都。竟诛降胡六千余人。

永淳二年(683)夏四月甲申廿七,绥州部(步)落稽白铁余据城平县(今陕西清涧县西)反,寇边,命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将兵讨败之。

唐以后稽胡渐与汉族相融合。至今山西尚有南北两种人之说。可见山戎、奚、稽胡是凝聚力极强的民族。

宋哲宗赵煦元符二年(1099)陈旸(音扬)所著《乐书》卷182说:“奚琴又作稽琴。”可见稽为奚之音转,稽胡即奚族。今之乐器“二胡”即由奚琴改进而成。

奚 族 史

奚族是有1300年文献历史的民族,虽没有像后魏、辽、金、元、清那样统一北中国或全中国的巨大业绩,但其部落历史延续之长,其民族人物众多,勇敢善战,机警多智,却颇可称道。尤其是和历代北中国的政权,以及在今北京建立的政权都发生过关系。

一、汉、魏、晋时期的奚族

汉、魏、晋时期奚族是乌桓的一支

汉置厗奚县,后汉作傂奚县,以居傂奚,县治在今密云县东北七十里。厗、傂音题,或作蹄。(见《汉书·地理志》)

辽中京大定府,秦汉为辽西郡(辽西郡今赤峰、平泉、朝阳等地),汉末步奚居之(汉末有步奚世居辽西),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见《辽史·地理志》)新编《密云县志》载,厗奚有南北二座古城址,北城位于县城北126里田庄村南大道两侧的高坡台地上,面积1万多平方米,为西汉古城址,又称北提携城。南城位于县城东南8里提辖庄村北,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东汉古城址,又称南提携城。可见厗奚族东汉较西汉南徙而族群有所扩大。

史树青先生说,奚字象形是头发编成辫子的样子。厗是凿岩洞而居,步是车。本人认为厗、傂音题,或作蹄,或许是他们的头发像满清人编成辫子,服装像满清人的马蹄袖。 西汉在今延庆县东北置夷舆县。《水经注》说:“浮图沟水出夷舆故城西南,王莽废县为朔调亭。”浮图沟水即今古城河。文物普查在古城村东北半里发现一座废城址,出土汉代陶片,当是夷舆故城。东汉并夷舆县于居庸县。夷舆者,少数民族地域之义。居庸县治在今延庆县城,居庸、夷舆两县相距二十里,二十里之间建置两县实为少见,必是在夷舆建县统治以北的少数民族,这支民族与密云县的厗奚当是一个民族。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征乌桓。八月,登白狼山(在凡城,右北平石城县西,今辽宁凌源县东南),纵兵击之,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奚盖其后也。(《唐书·北狄传》)

东晋成帝咸康初(咸康元年为335),前燕慕容皝破库莫奚于龙城,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通鉴》3384页,库莫奚者,本属字文部,与契丹同类而异种,其先皆为燕王皝所破,徙居松漠之间。(松漠,即千里松林,也曰平地松林,在今河北围场及内蒙克什克腾地方。兴安岭多松,滋生徧及原麓,故名。唐初置松漠都督府,以处契丹。)库莫奚,亦曰库真奚,

至隋始去库莫,但称奚。(隆化县博物馆孙慧君馆长说:库作厍,读色。)库莫奚,其俗不洁净,而善射猎,好为寇掠。死者以薄苇裹尸,悬之树上。 二、后魏时期的奚族

后魏道武帝太平登国三年(388)夏四月,魏王珪幸东赤城。五月癸亥初四,北征库莫奚。六月,大破库莫奚四部落于弱洛水(即饶乐水)南,获马牛羊豕十余万,渡弱洛水,班赏将士各有差。秋七月庚申初二,库莫奚部帅鸠集遗散,夜犯行宫,复袭魏营,珪纵骑扑讨,尽灭之。

明元帝永兴二年,北燕冯跋太平元年(410)冯跋北燕立,契丹,库莫奚降,罢其大人为归善王。

文成帝兴光元年(454)九月庚申二十六,库莫奚国献名马,有一角,状如麟。(《魏书·高宗纪》)

和平二年(461)济阳王小新成(文成帝弟)和平二年封。颇有武略。库莫奚侵扰,诏新成率众讨之。新成乃多为毒酒,贼既渐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喜而竞饮,聊无所备。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获甚多。(《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447页) 文成帝、献文帝世(452—470)及开辽海,置戍和龙,诸夷震惧,各献方物。库莫奚岁致名马、文皮。

孝文帝延兴元年(471)孝文初,库莫奚遣使朝贡。

太和四年(480)库莫奚辄入塞内,辞以畏地豆干(在奚西北千余里)抄掠。诏书切责之。 太和十四年(490)五月已酉十二,库莫奚寇魏边,安州都将楼龙儿击走之。(安州在密云县东,或说在河北丰宁县境)

太和二十二年(498)库莫奚寇安州,营、幽、燕三州兵数千人击走之。

宣武帝景明中(500—503),崔敬邕为营州剌史,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敬邕悉令送还,于是夷人感附。(《魏书》1274页)

正始四年(507)八月庚子十二、永平三年(510)戊戌(无戊戌日)、延昌元年(512)十月、延昌二年八月庚戌二十八、延昌三年十月庚辰初五,孝明帝延昌四年九月庚申二十 正光五年(524)十二月壬辰十六,库莫奚七次遣使朝献。

宣武帝世(500—515)宣武诏曰:“库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与安、营二州边人参居,交易往来,并无欺惑。至二十二年叛逆以来,遂尔远窜。今虽款附,犹在塞表,每请入塞,数百姓交易,若抑而不许,乖其归向之心,信而不虑,或有万一之惊;交易之日,州遣上佐监之。”自此已后,岁常朝献,至武定已来不绝。(武定八年,即550年,东魏亡。) 东魏至北齐(534—550)库莫奚岁遣使来朝贡。

屈通氏,库莫奚种,居饶乐水北鲜卑故地,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东晋建元二年(344)屈通氏为前燕慕容皝所掳,徙居昌黎。后魏登国十年(395)道武帝伐燕,乃归魏。孝武帝时改为屈氏,望称昌黎。西魏复旧姓。2001年山西大同出土《屈突隆业墓砖》:“太和十四年(490)十一月三日,屈通隆业冢也。”后魏时还有屈突铁侯、屈突尚之名。屈突通,长安人,父长卿为北周邛州刺史。隋开皇中,通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人所忌惮如此。大业中,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据雕阴郡,僭号建元,署置百官,有众十余万。稽胡首领刘鹞子聚众与迦论相影响。通发关中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观,虏男女数万口而还。后降唐,为重臣,诏图形于凌烟阁。

三、北齐时期的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