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下载本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计委关于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甬政办发[2005]2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计委关于《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五年二月七日

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

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以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2003年宁波市生产总值达1786.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新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顺应现代产业演进规律的必然要求。市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联动”战略部署,强调“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深化实施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产业联动”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发展服务业,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要素,为企业、社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产品。服务业推进的过程,也是三次产业不断融合、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为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编制《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宁波市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和城市功能定位,依据《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等重要规划,在充分把握发展现状和战略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宁波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区划、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等。规划范围为整个宁波市域,重点是宁波中心城区。规划期与“十一五”规划相一致,规划到2010年,重点是近三年,展望到2020年。

《纲要》是宁波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对《纲要》进行适时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一)现实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宁波服务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003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进入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加速起飞阶段。“工业深度化、产业服

务化、社会现代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2003年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9984元/人,恩格尔系数为37.96%,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等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明显增多,这也为全市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是快速演进的产业结构。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层次不断提升。2003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3:56.9:36.8。服务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73.4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8%;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3.9%。现代物流、会展和中介服务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发生较大变化。这为服务业新一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迅猛发展的港口物流。日趋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大转移,为宁波发展进出口为特色的港口物流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200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7万标箱,分别位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二、第五位。依托于港口的资源优势和集散功能,港口物流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4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的16.5%。以第三方物流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共存的市场。北仑保税物流中心、宁波江北物流中心等正有序规划建设。迅猛发展的港口物流业,必将带动宁波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四是加快推进的城市化。“九五”以来,我市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趋于完善。2003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40万人。全市城市化率超过55%,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按照城乡联动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是宁波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东部新城、北仑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将相继启动建设,中心城市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这为宁波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基础。

五是日趋凸显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行区。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的开工建设,我市的区位格局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腹地将大大拓宽,对外服务能力和要素集散能力将大为增强,从而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为我市加强与区域内兄弟城市的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并充分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06年杭州休博会的机遇,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服务业发展总体仍然滞后。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速度放慢。2003年宁波三产仅占生产总值的36.8%,低于长三角40.5%的平均水平、上海的48.4%和杭州的42.3%的水平。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型业态发展不足。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区域竞争日趋加剧。

二是服务业发展人才严重短缺。2003年我市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人数仅为杭州、大连的1/2,也低于青岛、苏州等兄弟城市。物流、航运、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国际贸易、涉外法律、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尤为短缺。

三是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较低。银行、保险、电信、铁路、教育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服务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尚未形成,也相应影响了产业化进程。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低,2003年我市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1.3%。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准确把握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有可能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 (二)重大意义

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按照“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要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强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的能力,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和管理功能,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拓展城市生产功能。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客观要求。 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07年建成更加宽裕、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市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快发展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吸收就业多、综合效益好的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现代化,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知识化、信息化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国际国内贸易服务平台、先进制造业的供应支撑平台、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为重点,通过国际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信息化支撑、法治化保障、规模化发展,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实现我市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主要原则

1.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原则。针对当前我市服务业总量仍然偏小的实际,坚持量的扩大

和质的提升并举,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同时,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

2.外向带动、对外开放原则。适应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以及实施CEPA带来的机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全面接轨全球资本市场、要素市场,打造长三角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的重要区域。

3.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原则。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强化三产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和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4.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良好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港口资源以及制造业发达、经济制度灵活等方面的优势,突出个性化和综合竞争力的培育,积极扶持优势产业、特色区块和潜力产业的发展。

5.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遵循服务业发展的规律,既要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宏观政策的引导,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和扶持;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6.空间集聚、合理布局原则。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的空间约束,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明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形态。 (三)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0年)

--服务业总量明显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50亿元,年均递增14%,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3%左右(考虑数据来源等,文本中服务业数据为第三产业,下同)。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其中,到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略超过生产总值增长水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左右。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5%以上。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型业态比重明显提高。以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到2010年,金融、保险、信息、物流、中介、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40%,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卫生保健、体育健身、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20%,年均递增1.2个百分点。其中,到2007年,金融、保险、信息、物流、中介、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5%,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卫生保健、体育健身、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

--服务业综合功能显著增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确立。基本形成发达、规范的现代大市场体系,初步构筑“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格局,基本确立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和商贸中心城市地位。一批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在宁波落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