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志卷三 下载本文

西竺庵

在甘露寺西。清光绪癸未,大让募建。今住持妙山,于民国十五年,重建大雄宝殿,功程浩大。

一宿庵

在小桥庵下,今住持恒山。

小桥庵

﹝编者注:此处原书缺文。﹞

无相寺

在头陀岭下。本唐人王季文书堂,季文临终舍为寺,宋治平元年赐今额。清被毁后,同治十年,玉忠中兴。

明王阳明夜宿寺中诗: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重游四首:

游兴殊未尽,尘寰不可留。山青只依旧,白尽世间头。 人迹不到地,茅茨亦数间。借问此何处?云是九华山。 拔地千峰起,芙蓉插晓寒。当年看不足,今日复来看。 瀑流悬绝壁,峰月上寒空。鸟鸣苍涧底,僧住白云中。 又重游次旧韵:

旧识仙源路未差,也从谷口问桃花。屡攀绝栈经残雪,几度清溪蹋月华。 虎穴相邻多异境,鸟飞不到有僧家。频来休下仙翁榻,只借峰头一片霞。 又无相寺金沙泉次韵:

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纵有贪夫过,清风自洒然。

二圣殿

亦名二神殿,在山东北麓,为北来登山孔道。(自此以下,分县城路、五溪路。)二圣者,相传为金地藏之二舅,自新罗国寻金地藏至此者。清被毁后,同光间,能芳、有缘相继恢复旧制。近年慈德、妙香,继续住持,筹募中兴,颇称得人。

华阳亭

在西洪岭西南,鲍廷芳建。

会龙庵

旧为光梵院,又名龙庵,在西洪岭上。南唐末,闽僧立行,改为龙安院。明万历时,僧道经重建,冢宰陆光祖,额曰会龙禅林。清光绪间,亮平再建。今住持宏顺,募建大雄宝殿。 宋陈岩龙安院诗:蔓草丛生伴棘薪,古藤直上绕松身。寺前寺后清幽处,山鸟飞来不避人。 心庵

在西洪岭下。清被毁后,开清募修。(华阳亭至此,属县城路。)

观音阁

旧志有慈云阁,一名观音阁,在甲子岭下,具茶汤以待过客。清被毁后,惟宗重修。(今指南但标其名,未详所在,不知即旧志之慈云阁否。)

回龙庵

在五溪桥右。清光绪十八年,觉慧募修。

小甘露庵

旧志有西甘露庵,在五溪桥西,祖兴募修。(今指南但标其名,未详始末,不知即旧志之西甘露庵否。)(观音阁至此,属五溪路。)

永丰庵 狮子岭(九都柯姓捐建) 观音庵

(此三,又属县城路。因指南但标其名,未叙始末。旧志,与山中新稿,全无。乃不知存废,故另列此。)

万缘庵(在六泉亭东) 德云庵(在六泉口外) 通华庵

(此三,又属五溪路。今又另列于此者,其故亦与前三同。)

废庵附

接引殿

在祇园寺左侧,为全山之水口庵。中供接引佛铁像,身高一丈六尺。(相传二丈余,恐不

实。)今殿已倾圮,唯此佛像巍然独存。(此殿,指南未载,今但查纪胜,与照新稿,录此。) ﹝按如此宝相,山中希有,硕果仅存。所望山中缁白,十方檀信,同发大心,恢复斯殿。俾宝相不致损坏,古迹因而常存,此亦佛弟子量力应尽之责也。﹞

大定庵

在九莲庵北,今仅存遗址。

绿云庵

在化城寺东,今仅存遗址。(此上三,原属化城东序。)

海渡庵

清光绪间,纯心重兴,今废。遗址为红卍字会购买为会所。

心斋房

在拱金阁南首,今废。(此二,原属化城西序。又此四,指南与新稿同载。)

﹝按九华指南,于化城寺云:前清承平时,佛法昌明,僧徒日众,乃分东西两序,至六七十寮之多。自咸丰乱后,仅存十之二三。现即乱后所有者,今又废去五寮矣。时局艰难,影响法门,于兹可见。﹞

圆寂寺

在拾宝岩东麓。初名伏虎庵,五代朱梁时建,

为伏虎禅师道场。至宋太平兴国五年,赐今额。今废。(此合纪胜与旧志,及今志高僧门,折衷录之。以后各废寺,多如此。)

九子寺

即广化院。在碧云峰顶,由斗鸡石而转,复入大谷,如在平地。四面翠石环峙,真烟霞幽窟也。清被毁后,光绪十五年,悟恒复建。

宋陈岩诗:修途百折到山顶,绀宇数间开道场。倦卧尽人身自在,翻愁作梦趁黄粱。 僧希坦诗:路转几多曲,山登千万重。未游走马泽,先看斗鸡峰。高树出云耸,寒泉趁石舂。徜徉因觅句,时复倚青松。

明施承绪诗:且住深山好,孤斋拥翠峦。有僧能共语,无梦亦生欢。雨过松涛沸,窗虚竹影寒。夜来闲自理,貂敝复谁看。

翠峰寺

在狮子峰东,滴翠峰前。原名天柱庵,因其庵唐末由天柱峰徙此故。至宋乾道中,邑人余志源,因折柳溪边悟解,聚徒稍众,即高舍居之,自称翠峰,乃易天柱庵之名为翠峰寺。 宋陈岩诗:缚屋山中数十年,剃茅诛棘复开田。何须折柳溪边去,枯木寒林总是禅。

圣泉寺

在龟山西之魁山下。寺后有泉,四时不竭,自石岩喷出,产五色石,故名圣泉。俗又号无底泉。宋治平元年建,宝庆三年赐今额。

宋陈岩诗:释子亲传马祖衣,枯藤来此卓烟霏。斓斑锦石寒泉底,湛碧中涵五色辉。

广胜寺

即广修院,原在观音岩。宋淳熙初,移建上雪潭侧。明洪武末,重建,改今名。嘉靖闲,又徙建下雪潭,三级亭侧。寺前巨石,书大寿字。

宋陈岩广修院诗:别去招提恰十霜,几番梦到五峰堂。有怀此地同僧夏,对佛闲烧结愿香。

崇寿寺

在曹山北之龟山。南唐升元闲建,宋祥符闲赐今额。开山时,有白龟出现之瑞,乃名其山曰龟山,泉曰白龟泉,又名灵源泉。泉在山门右,有蒋颖叔题字。宋高僧善修住持,周益公曾赠以诗。(见高僧)

宋僧希坦诗:蹋破苍苔径,幽居在岭巅。亭台清映月,松竹淡笼烟。佳客才登席,高僧忽起禅。呼童急煎茗,新汲白龟泉。

陈其名诗:此地初开选佛场,宝龟曳尾预呈祥。灵源映月苔常满,仙桂迎风叶自香。钟韵半沉荒院静,茶烟才动老僧忙。慈云高阁知何处,唯有双峰挂夕阳。

广福寺

原在覆瓯峰东麓,本南唐宋超回书堂。旧名应天院,又更名征贤寺,至宋始改今额。寺有唐人手钞四大部经,水漂两函,岁久忽发光,寻其处,得焉。后寺移于黄匏城南,净信寺上,距故址五里许。

宋陈岩诗:五百年来贝叶光,劫灰难泯壁中藏。山僧要广人闲福,长日工夫一炷香。 明施达诗:古刹曾临碧水湾,几时徙建白云关。依然作

寺祠西竺,未许移文继北山。梵宇唐书何代泯,给园祇树有僧还。冈前上下莲华漏,并入疏钟杳霭闲。

净信寺

在碧云峰西南,黄匏城下,旧名碧云庵。宋绍兴中,里人移云门寺额于此,遂易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