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志卷三 下载本文

名宴坐岩,亦名舍身崖。皆由地藏卓锡,敷单宴坐,得此二名。(有谓由文成宴坐而名者,非。其舍身名义,本志卷二形胜,东岩条,考异,已略辨之。)明正德时,周金亦尝居此,文成与之谈心,复赠诗偈。万历间,僧将旧有环奇亭,改建佛殿,遂仍岩名而名其寺,得吴给谏文梓,檀护助成,及撰碑记。至清同治九年,定慧复募建殿宇,熊祖诒有记。俱见檀施。迨民国,心坚住持,安单接众,定为十方丛林。且添建下院,以息行脚僧伽。而心坚从事劳工,身先大众,尤能精持戒律,为全山景仰。近年容虚住持,香火尤盛。惜于二十二年冬,一火而全寺被焚,令人浩叹。

宋陈岩题宴坐岩诗:掠地霜风黄叶飞,山人宴坐已多时。但知六凿俱通透,不省支床旧有龟。(宋时已有宴坐岩之名,足证其名不自阳明始。)

﹝按此寺现全被焚,目下正在筹募修复,尚未闻成绩如何。因山中寺院虽多,大都子孙剃度性质。唯此为十方道场,望其早日恢复旧观,故仍列于此,与诸丛林并称。﹞

乐善寺

即低岭庵。由大通登山之北路,此为第一禅关。距化城约近五十里。(俗云四十七里)清同治间,恒修、妙意,募建。继募义渡八号,由大通抵钱家垄,(或作同)往来称便。募救生船四号,以备江行风险。今由和悦洲同仁局主管。其徒龙海,开坛传戒,接待云水,大其规模。近年广参住持,又复募修桥路,施棺掩埋。安徽马前督理,乃赠今额曰:乐善禅寺。现住持善青

慧居寺

在天台路,杉木塔。原名慧庆庵,仁琳复兴。迨民国十七年,由普明重建大雄宝殿,始易今名。现住持普明,发广大愿,力事扩充,拟为十方丛林,安单接众,正在积极进行中。

二、寺庵(凡属僧居,除丛林外,则无论其殿宇大小,名称如何,统列寺庵。现存而有僧住者,正列之。古有今无,为废庵,乃附之。又现有寺庵,复循路径之便而列,再按路径区分为七:一、化城东序。二、化城西序。三、天台路。四、化城东路。五、化城南路。六、化城西路。七、化城北路。七路之外,废庵再附。)

(一)化城东序(又名东寮)

九莲庵

清光绪二十三年,明道,同徒辈法缘,本修,募建。迩来大其规模,井井有条,则叶舟历年整饬之力也。今住持心融。

栴檀林

清光绪十二年,定禅募建。嗣后福星中兴。民国时,易国干赠额曰:福慧双修。近年镇

安住持,增修殿宇,维持寺务。尚称得人。现住持渡海。

通慧庵

创自何时,无从稽考。清初有诵林和尚,为明末进士,因明亡,遂出家,自食其力,不事募化。清吴文简公读书于东岩天籁轩时,深相契,常与之游,并书应如是观四字以赠之。寺至咸丰时被毁。光绪七年,法轮募化重建。近年文泽维持现状。今住持宝岩。

天然庵

清同光间,顶依、莲舟先后募建。前财政总长周学熙,民国六年来山,称此为东西首刹,得九华风气之先。十七年遭回禄,全毁。现住持思维,重行募建。

菩提阁

清同光间,群超、玉清,先后建修。今住持良舟。 立庵

本名定慧庵。咸丰毁后,同治时,开宗重兴。民国二十年,住持瑞祥,添建殿宇。

(二)化城西序(又名西寮)

佛陀里

清同光间,明皓、守镇、纯心,先后建修。今住持志禅。

宝积庵

清同光间,法智、行舟,先后建修。今住持恒德。

长生庵

明宏治间,有实庵和尚,与王文成公相谈甚契。曾题赠曰:从来不见光闪闪气象,也不知圆陀陀模样。翠竹黄花,说什么蓬莱方丈。看那九华山地藏王,好儿孙,又生个实庵和尚。噫!那些妙处,丹青莫状。清被毁后,同治六年,实宝重建。今住持建钦。 龙庵

本名水陆殿。昔有龙庵和尚,(见旧志高僧,)刻苦清修,僧众信仰,遂易今名。清道光三年,寿山重建。被毁后,光绪间,守安复兴。守安与通慧庵法轮、佛陀里守镇、栴檀林福星,联名禀请省宪,革除本山陋规,有禁碑,立藏经楼下,至今感戴。今住持德辉。

永庆庵

清被毁后,同光间,觉莲、静山,先后建

修。觉莲往通州募化,未至之前三日,远近闻木鱼声。及至,众以为神感,踊跃捐输,至今犹为美谈。现住持妙缘。

天池庵

清同治间,湛修募建。现住持妙庆。

拱金阁

在化城寺西里许,即明万历时,珍藏藏经之所。至清嘉靖二年,经移化城寺后楼,而阁乃灾。光绪间,慧清、光和,先后建修。现殿宇尽颓,仅存残败余屋数间。

(三)天台路

回香阁

在化城寺南,一名华严庵,蕅益大师曾居之。咸丰毁后,长发复兴。庵居山冈,天台峰峦,九华寺宇,至此一目了然。今住持宗行。

华云庵

在天台西麓。清光绪间,正法募建。今住持宝恒。

吉祥寺

清光绪三十二年,风松募建。今住持密轮。

长生洞

今住持雨量。

兴添寺

又名兴天,今住持彻同。

朝阳庵

在天台狮子峰。自此至天台顶,路峻如梯,沿途安置铁阑干,以护行者。今住持义修。

翠云庵

在天台西麓。理通复兴。今住持彻善。

崇兴寺

在小鱼龙洞前。

圆通庵

在天台,观音峰。清被毁后,本境复兴。民国时,由隆全大其规模,建筑整齐,愈显地势之崇峻,游者拟为妙高台。今住持能莲。

拜经台

在天台峰西,又名大愿庵,相传为地藏菩萨拜经处。庵后有大石亭六丈许,俗呼大鹏听经石。清光绪间,昌光重建。近年隆华中兴。今住持隆明。

地藏禅林

在天台玉屏峰,捧日亭北,此为九十九峰最高处,即古天台寺。至清康熙末,尘尘子重建,乃名活埋庵。其后沧桑屡更,难辨其详。民国九年,彻德住持,乃重建佛殿。寺前额曰:天台正顶。规制较昔颇为整齐。今住持明辉。

宋僧宗杲诗:蹋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五钗松拥仙坛盖,九朵莲开佛国城。南戒俯窥江影白,东岩坐待夕阳明。名山笑我生天晚,一首唐诗早擅名。

明邑人吴光裕诗:水穷山尽见天台,万转孤峰始到来。茅屋几间青草色,华宫满地白云堆。松风不语僧初定,茶火无烟鹤自回。悔杀少时空碌碌,却看黄发有余哀。

又,十载梦相攀,崎岖几往还。山深觉寺古,世远识僧闲。鸟雀来投食,猿猱共闭关。疏钟盘石里,不复问人间。

汪梦斗诗:攒峰别玉半云天,露濯芙蓉九九妍。顶地别开尘外境,禅心寂住火中莲。黄花翠竹西来意,皓月清风日用缘。一自灵山标绝咏,岚光星彩满三千。

清潘耒活埋庵赠默安禅老诗:九子山头第一峰,掩关枯坐有南宗。衔花罢供心离境,拨草无人路绝纵。脚下云生长似絮,膝边松偃欲成龙。挂瓢只合相依住,扫雪敲冰过几冬。

﹝按旧志载:天台寺,在天台峰,玉屏上。纪胜载:天台峰顶,有云峡、玉屏峰、捧日亭、渡仙桥、活埋庵。庵在天台冈。指南与山中新钞稿,俱载。地藏禅林,在天台正顶,捧日亭北,蒋竹庄纪游载:地藏禅林之寺门,即渡仙桥之圆洞。桥东跨天台冈,西跨玉屏峰。寺前额曰:天台正顶。又纪胜纪游所列天台峰顶之诸景,大略皆同。而各处所载,皆指为九十九峰之最高处。是知地藏禅林、活埋庵、天台寺,名虽分三,其地则一,不过随时更改,称谓不同耳。但纪胜载:云峡下,印信石畔,旧有天台寺。又引江南通志,及明曹学佺游九华记云:九华以天台为最高,其下有寺,僧皆苦行,境色清绝,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