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排水及水处理专业基础与实务 下载本文

过滤是利用颗粒状滤料截留经过沉淀后水中残留的颗粒物,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杂质,降低水中的混浊度。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的最后一步,向水中加入消毒剂(一般用液氯)来灭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18. 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

水处理所去除的胶体主要为带负电的胶体,常用的铝盐铁盐混凝剂产生的带正电荷的高价金属羟基聚合离子,可以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加入混凝剂后胶体的电动电位下降。 (2)电性中和

铝盐、铁盐混凝剂产生的带正电荷的物质,都能与负电胶体很好地吸附,使水中胶体的电动电位下降,胶体脱稳凝聚。多个不同电性的胶体颗粒可以相互吸附与桥联,形成矾花。投加过量混凝剂可以出现再稳现象。 (3)吸附架桥

一些不带电荷甚至是带有与胶粒同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与胶粒也有吸附作用,一个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可以吸附多个胶粒,起到桥联作用。 (4)沉淀物的卷扫或网捕

铝盐铁盐产生的大量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物能够直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体颗粒。

在水的混凝处理中,以上几种机理可能都会起作用,只是各种机理所起作用的程度会有所不同,与处理条件、工艺设备、混凝剂种类及投药量、源水浊度、水的pH 值等有关。 19. 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

(1)水温:无机盐混凝剂水解吸热,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不利于胶粒脱稳凝聚;水温低时,胶体水化作用强,妨碍胶体凝聚;水温与水的pH有关。

(2)pH和碱度:pH为6.5~7.5为宜。水的PH值不同,铝盐与铁盐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形态不一样,混凝效果也各不相同。当原水碱度不足

时,水的pH值大幅下降,混凝剂的水解反应不完全,对混凝过程不利。 (3)悬浮物:杂质浓度低,颗粒间碰撞机率下降,混凝效果差。水中悬浮物过少,用助凝剂;水中悬浮物过高,用高分子混凝剂。 (4)水力条件:整个混凝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药剂的投加与混合阶段、反应阶段,均需要具备良好的水力条件给予配合。 20. 简述四类沉淀基本原理

(1)自由沉淀:适用于低浓度的离散颗粒,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变,颗粒之间无相互干扰,因此,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的沉速不变。(沉砂池、初沉池前期)

(2)絮凝沉淀:絮凝性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发生凝絮作用,沉速逐渐增加。(初沉池后期、二沉池前期、给水混凝沉淀) (3)拥挤沉淀(受阻沉淀):因颗粒的浓度过高,颗粒在沉淀的过程中相互干扰,

不同颗粒以相同的速度成层下降,并形成明显的固液界面。(高浊水预沉淀、二沉池、污泥浓缩池)

(4)压缩沉淀:在颗粒浓度极高的情况下(如污泥浓缩池底部附近),颗粒在相互支撑的条件下受重力的作用被进一步挤压。 21. 澄清的基本原理

澄清池是将絮凝和沉淀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目的。当脱稳杂质随水流与泥渣层接触时,便被泥渣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这种把泥渣层作为接触介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絮凝过程,一般称为接触絮凝。在絮凝的同时,杂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 22. 过滤机理 (1)颗粒迁移

在过滤过程中,滤层孔隙中的水流一般属层流状态,被水流挟带的颗粒随着水流流线运动。它之所以会脱离流线而与滤粒表面接触,完全是一种物理-力学作用。一般认为由以下几种作用引起:拦截、沉淀、惯性、扩散和水动力作用等。 (2)颗粒粘附

粘附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作用。当水中杂质颗粒迁移到滤料表面上时,则在范德华引力和静电力相互作用下,以及某些化学键和某些特殊的化学吸附力下,被粘附于滤料颗粒表面上,或者粘附在滤粒表面上原先粘附的颗粒上。此外,絮凝颗粒的架桥作用也会存在。因此,粘附作用主要决定于滤料和水中颗粒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23. 滤料的选择要求

(1)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冲洗时滤料磨损和破碎

(2)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以免滤料与水产生化学反应而恶化水质 (3)具有一定的颗粒级配和适当的空隙率 (4)滤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货源充足,廉价 24. 氯消毒机理

当氯溶解在清水中,下列两个反应几乎瞬时发生: Cl2?H2O???HOCl?HCl HOCl???H??OCl?

氯消毒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主要通过次氯酸HOCl 起作用,HOCl 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只有它才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HOCl 分子达到细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OCl-1 虽亦具有杀菌能力,但是带有负电荷,难于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杀菌能力比HOCl 差的多。生产实践表明,PH 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证明HOCl 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25. 滤消毒曲线(消毒效果的控制)

在第1区即OA段,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需氯量为b1,这时消毒效果不可靠。

在第2区即AH段,加氯后,氯与氨发生反应,有余氯存在,所以有一定消毒效果,但余氯为化合性氯,主要成分是一氯胺。

在第3区即HB段,仍然产生化合性余氯,加氯量继续增加,开始下列化学反应:2NH2Cl+HOCl→N2↑+3HCl+H2O。结果使氯胺被氧化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反而逐渐减少,最后到达折点B。

超过折点B以后,进入第4区即BC段。此后已经没有消耗氯的杂质了,出现自由性余氯。该区消毒效果做好。

从整个曲线看,到达峰点H时,余氯最高,但这是化合性余氯而非自由性余氯。到达折点时,余氯最低。如继续加氯,此时所增加的是自由性余氯。加氯量超过折点需要量时称为折点氯化。 26. 排水系统体制分类及优缺点比较

排水系统体制分类:合流制,分流制,混合制。从环保方面看:合流制在降雨时会把大量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分流制把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污水则经过处理厂的处理后排入河流,污染相对较小。从造价方面看:合流制管道少,造价底;分流制管道多,造价高。从维护管理方面看:合流制雨污混合,不易淤积,容易维护管理;分流制污水管道易造成淤积,加大了管理难度。混合制的优缺点介于分流制和合流制之间。考虑到目前环保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现在新建排水系统的体制多为分流制。 27. 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原则和任务

(1)排水工程的规划应符合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和工业企业的总体规划,并应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他的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 (2)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要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和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协调。

(3)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应处理好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的关系。 (4)城市污水是可贵的淡水资源,在规划中要考虑污水经再生后的回用方案。

(5)如设计排水区域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污水排水工程应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投资。

(6)排水工程的设计应全面规划,按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有扩建的可能。

(7)对于城市和工业企业原有的排水工程在进行改建和扩建时,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8)在规划与设计排水工程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或规定。同时,也必须执行国家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实行把防止污染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这是制定控制污染发展的重要政策。

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划设计、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各种污水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和构筑物,即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规划与设计。 28. 雨水管道的设计计算步骤 (1)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2)划分设计管段与沿线汇水面积 (3)确定设计计算基本数据 (4)确定管渠的最小埋深 (5)设计流量的计算

(6)雨水管网的水力计算,确定雨水管道的坡度、管径和埋深 (7)绘制雨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29. 城市污水回用系统组成及各部分作用

城市污水回用一般由污水收集系统、再生水厂、再生水输配系统和回用水管理等部分组成。

污水收集系统:是收集输送回用原水的管道系统。 再生水厂:它是以回用为目的对污水进行再生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其处理工艺流程,应通过试验或参考实际经验 ,根据回用水水质标准,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再生水输配系统:应建成独立系统,可新建再生管道,或利用原有给水管道输送再生水,一般以非金属为宜。

用户的用水管理:应根据用水设施的要求确定。当用于工业冷却时,一般包括水质稳定处理、菌藻处理和进一步改善水质的其它特殊处理。当用于生活杂用水或景观河道补充水时,可直接使用,不需要再进一步处理。

30. 雨水利用对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的影响 传统理论设计的城市雨水系统的缺点:

(1)这种以尽快排除城市小范围区域内的雨水设计理念使得下游 城市防洪压力骤增。

(2)未经任何形式处理的雨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会对受纳水体 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些甚至到了不能容忍的程度。有些资料证明,雨水径流特别是初期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 (3)由于排水系统的管径确定是按照最大流量来确定的,无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