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各章习题doc- 第一章练习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

①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②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③实质性的科学 ④既是方法论又是实质性的科学。 ⒉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①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②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③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④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⒊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 )

①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各个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也是在变动的 ②随着人们对客观认识的不同,对总体与总体单位的认识也是有着差异的 ③随着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④客观上存在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 ⒋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①全国的人口总数 ②水塘中所养的鱼

③城市年流动人口数 ④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⒌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 ①学生性别 ②学生年龄 ③学生专业 ④学生住址 ⒍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①工人性别 ②工人年龄 ③工人体重 ④工人工资 ⒎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 ①劳动生产率 ②废品量 ③单位产品成本 ④资金利润率 ⒏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①平均工资 ②工资总额 ③销售总量 ④上交利润额 ⒐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 ①数量标志 ②品质标志 ③质量指标 ④数量指标 ⒑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③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 ④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

⒒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①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②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 ③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④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⒓变异是指( )

①标志的具体表现不同 ②标志和指标各不相同 ③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 ④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 ⒔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①大中型企业个数 ②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 ③大中型企业的利润额 ④大中型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⒕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关系是( ) ①统计设计是基础 ②统计分析是基础 ③统计调查是基础 ④统计整理是基础 ⒖一个统计总体( )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 ②只能有一个指标 ③可以有多个标志 ④可以有多个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⒈对某地区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其中,统计指标有( ①某企业亏损20万元 ②全地区产值3亿元 ③某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④全地区职工6万人 ⑤全地区拥有各种设备6万台。

⒉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

①数量性 ②同质性 ③总体性 ④具体性 ⑤社会性。 ⒊在工业普查中( )

①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 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 ③工业总产值也是离散变量 ④工业总产值是指标 ⑤每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⒋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 ) ①确定性变量 ②随机性变量 ③连续变量 ④离散变量 ⑤常数

)

⒌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

①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②品质标志也可用数量表示 ③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④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⑤两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⒍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 ) ①总体单位可转化为总体 ②总体可转化为总体单位 ③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互相转化 ④只能是总体单位转化为总体 ⑤只能是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

⒎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

①性别 ②工种 ③工资 ④民族 ⑤年龄 ⒏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其正确的定义是( ) ①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③变异是可变的品质标志 ④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⑤变量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 ⒐在工业普查中( )

①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 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 ③工业总产值5亿元是统计指标 ④工业总产值是离散变量 ⑤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⒑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时具有数量性的特点,是因为( ) ①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 ②要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资料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③要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数量关系、联系与发展趋势等 ④是纯数量的研究

⑤是从社会经济现象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数量的表现 ⒒统计指标根据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①数量指标 ②总量指标 ③相对指标 ④平均指标 ⑤质量指标

三、判断题

⒈统计学是从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中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 )

⒉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 )

⒊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前提,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 ( ) ⒋大量观察法要求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 ( )

⒌统计研究中的变异是指总体单位质的差别 ( ) ⒍三位工人的工资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 ) ⒎统计学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 ) ⒏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 ) ⒐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同质性 ( ) ⒑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四、填空题

⒈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 、 。 ⒉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应包括 、 和 。 ⒊“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可分为 和、 和 。

⒋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时,是一种 活动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 、 、 。 ⒌标志是说明 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 特征的。

⒍凡是客观存在的,在 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称为 。 ⒎一般来说,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 汇总而来的。 ⒏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如果原先的统计总体变成总体单位,则对应的 变成 。

⒐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 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 标志。

⒑ 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没有 就用不着统计了。

⒒社会经济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必须 与 相结合,而且以社会经济现象的 为基础。

⒓如果一个变量是以整数形式取值,该变量被称为 变量;如果它在一个区间内可取无穷多个值,则该变量被称为 变量。

⒔统计工作的职能包括 、 、 ,其中以 为主。

五、简答题

⒈什么是统计,一般有几种理解? ⒉为什么说有变异才有统计?

⒊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⒋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某地区对小学学生情况进行普查,则每所小学是( ) ①调查对象 ②调查单位 ③填报单位 ④调查项目 ⒉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①各百货商店 ②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③一个百货商店 ④每位工作人员

⒊对某停车场上的汽车进行一次性登记,调查单位是( ) ①全部汽车 ②每辆汽车 ③一个停车场 ④所有停车场 ⒋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 )

①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②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③既能进行全面调查,也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④以上答案都对

⒌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①普查 ②典型调查 ③抽样调查 ④重点调查

⒍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①重点调查 ②普查 ③抽样调查 ④典型调查 ⒎统计报表大多属于( )

①一次性全面调查 ②经常性全面调查 ③经常性非全面调查 ④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⒏目前我国进行的职工家庭收支调查是( )

①普查 ②重点调查 ③全面调查 ④抽样调查 ⒐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①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 ②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③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④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动

⒑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点,11月1日调查员在各家调查时,得知王××家10月31日23点38分生了一个小孩,过了半小时李家也生了一个小孩,则这两个小孩如何登记?( )

①两家小孩均应登记 ②王家的小孩应予登记,李家小孩不应登记 ③两家小孩均不予登记 ④王家小孩不应登记,李家小孩应予登记

⒒.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 ①一致的 ③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

②是无区别的 ④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 ⒓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

①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②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 ③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④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⒔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

①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②搜集资料方法不同 ③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④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 ⒕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 ①重点调查 ②典型调查 ③抽样调查 ④非全面统计报表 ⒖统计调查时间是( )

①调查工作的时限 ②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③调查登记的时间 ④调查期限 ⒗问卷法属于( )

①直接观察法 ②询问法 ③报告法 ④一次性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

⒈普查是( )

①非全面调查 ②专门调查 ③全面调查 ④经常性调查 ⑤一次性调查 ⒉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①重点调查 ②抽样调查 ③典型调查 ④非全面统计报表 ⑤统计报表 ⒊乡镇企业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每一个乡镇企业是( ) ①调查主体 ②调查对象 ③调查单位 ④调查项目 ⑤填报单位 ⒋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①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②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③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④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⑤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主体 ⒌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

①人口普查 ②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调查 ③职工家庭收支变化调查 ④单位产品成本变动调查 ⑤全国实有耕地面积调查

⒍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

①采访法 ②抽样调查法 ③直接观察法 ④典型调查法 ⑤报告法 7.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①工业企业设备普查 ②零售商店调查 ③人口普查 ④工业企业普查 ⑤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⒏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 ) ①在总体中举足轻重的单位 ②它们在总体单位数中占有很大比重 ③在总体中它们的数目不多 ④能够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的那些单位 ⑤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它们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 ⒐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指( ) ①某一客体不可能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 ②某一客体可以同时作为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③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④调查单位是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填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⑤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都是总体单位 ⒑专门组织的调查包括( )

①典型调查 ②统计报表 ③重点调查 ④普查 ⑤抽样调查 ⒒重点调查( )

①可用于经常性调查 ②不能用于经常性调查 ③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④不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⑤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⒓按问卷的填写方式不同,可将调查问卷分为( ) ①经常式问卷 ②一次式问卷 ③自填式问卷 ④专门式问卷 ⑤访问式问卷

三、判断题

⒈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 ( )

⒉统计调查人员以调查表或有关材料为依据,逐项向调查者询问有关情况,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这种统计调查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 )

⒊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 )

⒋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 ) ⒌调查时间是指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 )

⒍各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故不宜提倡 ( ) ⒎调查对象就是统计总体,而统计总体不都是调查对象 ( ) ⒏对变化较大、变动较快的现象应采用经常性调查来取得资料 ( )

⒐调查问卷的信度,是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使用,使得到的信息资料能够对企业的决策和其他研究问题的有用程度 ( )

⒑在特殊情况下,调查问卷上所拟答案有时也可以重复和相互交叉( )

四、填空题

⒈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必须达到 、 、 、 和 等基本要求。

⒉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 和 ;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按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划分,可分为

和 ;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 、 和 。

⒊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 、 和 。

⒋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 ,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 所组成的。

⒌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有区别的,调查单位是 ,而填报单位则是 。

⒍当任务只要求掌握调查对象的 ,而在总体中确实存在着 时,进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

⒎典型调查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 的调查;第二,调查单位 地选择出来的。

⒏抽样调查是以 指标数值来推算 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所以,抽样调查虽然是 调查,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 情况的统计资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 调查的作用。

⒐普查一般用于调查属于一定 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用来反映 现象。

⒑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是为了回答 和 问题。 ⒒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有 、 和 等。 ⒓问卷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 、 、 、 和 等四个部分。

五、简答题

⒈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⒊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何区别与联系?

⒋某工业企业为了解本企业工人的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工人业余文化技术学习,于2009年12月28日向所属各车间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2009年底所有工人的性别、姓名、年龄、工龄、工种、技术等级、现有文化程度等7个项目。

⑴指出上述调查属于什么调查?

⑵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是什么? ⑶具体指明调查时间。 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有哪些?

⒍从形式上看,调查问卷的问题有哪些类型? ⒎问卷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 ①统计整理 ②统计分析 ③统计调查 ④统计分组 2.统计整理的资料( )

①只包括原始资料 ②只包括次级资料 ③包括原始和次级资料 ④是统计分析结果 3.反映统计对象属性的标志是( )

①主要标志 ②品质标志 ③辅助标志 ④数量标志

4.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层叠起来分组的统计方法是( ①品质标志分组 ②复合标志分组 ③混合标志分组 ④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分配数列( )

①都是变量数列 ②都是品质数列 ③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 ④是统计分组 6.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

①品质标志分组 ②数量标志分组 ③复合标志分组 ④混合标志分组 7.将25个企业按产值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 ) ①产值 ②企业数 ③各组的产值数 ④各组的企业数

8.一般情况下,按年龄分组的人口死亡率表现为( ) ①钟形分布 ②正J形分布 ③U形分布 ④对称分布 9.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 )

①只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 ②只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 ③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 ④可以编制多种分布数列 10.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

①选择分组的标志 ②划分各组界限 ③区分事物的性质 ④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和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 ) ①必须重叠 ②前者必须重叠,后者可以间断 ③必须间断 ④前者必须间断,后者必须重叠

12.在分组时,凡是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下上限数值时,一般是( ) ①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②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的组 ③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④另立一组

13.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

①单项式分组 ②等距分组 ③不等距分组 ④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 ①正比 ②等比 ③反比 ④不成比例 15.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 ①行标题 ②主词 ③列标题 ④总标题

1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①520 ②510 ③500 ④490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是( )

①统计调查的继续 ②统计汇总的继续 ③统计调查的基础 ④统计分析的前提 ⑤对社会经济现象从个体量观察到总体量认识的连续点 2.统计分组( )

①是一种统计方法 ②对总体而言是“组” ③对总体而言是“分” ④对个体而言是“组” ⑤对个体而言是“分”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 ②按数量标志分组 ③选择分组标志 ④划分各组界限 ⑤按主要标志分组

4.按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 ①等距数列 ②异距数列 ③品质数列 ④变量数列 ⑤次数与频率 5.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 )

①品质标志 ②数量标志 ③各组名称 ④次数 ⑤分组标志 ⒍统计分组( )

①是全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 ②可将复杂社会经济现象分类 ③可分析总体内部结构 ④可采用多种标志分组 ⑤利于揭示现象间依存关系 ⒎分组标志的选择( )

①是对总体划分的标准 ②要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 ③要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④必须是数量标志 ⑤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⒏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 )

①J形分布 ②S形分布 ③钟形分布 ④U形分布 ⑤Z形分布 ⒐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①变量值的大小 ②变量性质不同 ③选择的分组标志 ④组距与组数 ⑤组限与组中值 ⒑组距数列,组距的大小与( )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 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 ④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⑤全距大小成反比

⒒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

①是上限和下限的中点数 ②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③在开口式分组中无法确定④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⑤就是组平均数

⒓现将某班级40名学生按成绩分别列入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5个组中去,这种分组( )

①形成变量数列 ②形成组距数列 ③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④形成开口式分组 ⑤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三、判断题

⒈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 ) ⒉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

⒊无论是变量数列还是品质数列,都是通过现象的数量差异来反映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的( ) ⒋进行组距分组时,当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列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

⒌组中值可以近似地表示各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

⒍按一个标志分组的就是简单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的就是复合分组( ) ⒎统计分组是编制次数分配数列的基础( )

四、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作用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 2.影响频数分布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3.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4.什么是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5.什么叫组中值?为什么说组中值只是每组变量值的代表数值而不是平均数?

五、计算题

⒈某地区工业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如下: 100人以下 100-499人 500-999人 1000-2999人 3000人以上

说明分组的标志变量是离散型的还是连续型的,属于什么类型的组距数列。 ⒉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 月收入(元) 工人数(人) 400-500 20 500-600 30

600-700 50 700-800 10 800-900 10

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⒊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 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

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 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⑶根据所编制的频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①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②总体总量和时期指标 ③标志总量和时期指标 ④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⒉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 ①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②时期指标和标志总量 ③总体单位总数和单体标志总量 ④总体总量和时点指标

⒊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执行结果提高8%,则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提高程度为( )

①8%-5%=3% ②5%+8%=13% ③

1085%?100%?2.86% ?100%??2.78% ④

1058%⒋在5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 ) ①规定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②规定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③规定5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 ④规定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 ⒌总量指标是( )

①有计量单位的 ②没有计量单位的

③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无计量单位 ④抽象的无什么经济内容的数字 ⒍比例相对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 ①计划关系 ②质量关系 ③强度关系 ④数量关系

⒎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名数表示的指标是( )

①结构相对指标 ②强度相对指标 ③比较相对指标 ④动态相对指标

⒏某厂2001年的工业总产值,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606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632万元,该厂2002年工业总产值实际为652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完成当年计划的102%,则该厂2002年计划工业总产值(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应该是( ) ①

632632606?652?1.02 ②606?652?1.02 ③?606?1.02 ④?652?1.02 606652632632⒐某种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45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万吨)

第三年 时 间 产量 第一年 300 第二年 320 上半年 170 下半年 190 一季度 100 二季度 100 三季度 110 四季度 120 一季度 120 二季度 120 三季度 130 四季度 130 第四年 第五年 该产品五年计划任务( )

①提前一年完成 ②提前9个月完成 ③提前半年完成 ④提前3个月完成 ⒑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是( )

①算术平均数 ②比例相对数 ③比较相对数 ④强度相对数

⒒某地区有40个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8万人,工业总产值为4.5亿元,在研究工业企业职工分布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时( )

①40个企业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②8万人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③4.5亿元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④每个企业的产值既是标志总量又是总体单位总量 ⒓产品合格率,设备利用率这两个相对数是( )

①结构相对数 ②强度相对数 ③比例相对数 ④比较相对数

⒔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男女之间的对比关系为1.063:1,这个指标是( ) ①比较相对数 ②比例相对数 ③强度相对数 ④结构相对数 ⒕加权算术平均数x的大小( )

①受各组次数f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最大

③只受各组标志值x的影响 ④受各组标志值x和次数f 的共同影响

⒖机械行业所属3个企业2009年计划产值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500万元。执行结果,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局3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

①3108%?106%?108%?107.33% ②③

400?600?500?107.19%

400600500??108688%?106%?108%?107.33%

3 ④

108%?400?106%?600?108%?500?107.2%

400?600?500⒗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

①权数本身数值的大小 ②作为权数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③各组标志的大小 ④权数的经济意义

⒘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①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②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 ③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 ④不受权数影响 ⒙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变动趋势

⒚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就是( ) ①大量的 ②同质的 ③差异的 ④少量的

⒛某公司下属5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 ①计划产值 ②实际产值 ③工人数 ④企业数

21.某副食品公司所属3个商店1990年计划规定销售额分别为500万元、600万元、800万元,其执行结果分别完成计划104%、105%、105%,则该公司所属的3个商店平均完成计划的百分数是( ) ①

101%?1?105%?2104%?500?105%?600?105%?800?104.67% ②?104.74%

3500?600?800500?600?8003③500600800 ④104%?105%?105%?104.67%

??10455".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 ①全距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23.用是非标志计算平均数,其计算结果为( ) ①p+q ②p-q ③1-p ④p

24.利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要求这两个总体的平均数( ) ①不等 ②相差不大 ③相差很大 ④相等 25.同质总体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 )

①离中趋势 ②集中趋势 ③变动情况 ④一般水平

2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 ①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②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③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④无法进行正确判断 27.在变量数列中,计算标准差的公式为( ) ①

??x?x?2f ②

??x?x?2fn?f

??x?x?f ④

??x?x??fn

28.标准差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

①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②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③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④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29.标准差属于( )

①强度相对指标 ②绝对指标 ③相对指标 ④平均指标

30.若把全部产品分为合格品与不合格品,所采用的标志属于( ) ①不变标志 ②是非标志 ③品质标志 ④数量标志 31.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若

?甲??乙,则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相比较(①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②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③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④不能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一些

二、多项选择题

⒈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

①实物单位 ②劳动单位 ③货币单位 ④百分比和千分比 ⑤倍数、系数和成数

⒉在社会经济中计算总量指标有着重要意义,是因为总量指标是( ) ①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 ②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 ③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④唯一能进行统计推算的指标 ⑤没有统计误差的统计指标

⒊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互相对换的有( ) ①比较相对指标 ②比例相对指标 ③动态相对指标

④结构相对指标 ⑤强度相对指标 ⒋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 )

①抽样数 ②有名数 ③无名数 ④样本数 ⑤平均数 ⒌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计算的运用原则有( ) ①可比性原则 ②与典型事物相结合的原则 ③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④多项指标综合运用的原则 ⑤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 ⒍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

①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国民收入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人口密度 ④按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⑤职工出勤率 ⒎时点指标的特点是( )

①数值可以连续计算 ②数值只能间断计算 ③数值可以连续相加 ④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⑤数值大小与所属时间长短无关

⒏在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指标有( ) ①动态相对数 ②结构相对数 ③比较相对数 ④比例相对数 ⑤强度相对数 ⒐平均指标的计算原则( )

①只能由同类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②只能由具有可比性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③只能从具有同质性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④只有从相似的社会经济现象计算平均数 ⑤只能从不同的总体计算平均指标

⒑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在( ) ①各组变量值不相同的条件下 ②各组次数相等的条件下 ③各组权数都为1的条件下 ④在分组组数较少的条件下 ⑤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条件下

⒒下列各项中,可以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有( ) ①由各个工人的工资额计算平均工资

②由工人按工资分组的变量数列计算平均工资 ③由工人总数和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④由各个环比发展速度求平均发展速度 ⑤由各产品等级及各级产品产量求平均等级

⒓下面关于权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权数是衡量相应的变量对总平均数作用的强度 ②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大小 ③权数起作用在于次数本身绝对值大小

④权数起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各组的变量值必须互有差异 ⑤权数起作用的前提之一是各组的频率必须有差别

⒔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已知资料的情况而定( ) ①如果掌握基本形式的分母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②如果掌握基本形式的分子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③如果掌握基本形式的分母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 ④如果掌握基本形式的分子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 ⑤如无基本形式的分子、分母,则无法计算平均数 ⒕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 )

①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②总体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③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中趋势 ④社会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⒖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 )

①q?p ②pq ③p?q ④?1?q??1?p? ⑤p?1?q?

⒗某小组3 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02元、104元和109元,根据这一资料计算的各种标志变异指标的关系是( )

①全距大于平均差 ②全距大于标准差 ③标准差大于平均差 ④标准差大于标准差系数 ⑤平均差系数小于标准差系数 ⒘利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要求( ) ①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 ②两个总体的单位数相等

③两个总体的标准差相等 ④两个总体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 ⑤两个总体平均数反映的现象相同

⒙在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 ) ①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可用标准差来比较 ②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可用标准差系数来比较 ③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可用标准差来比较 ④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不能用标准差来比较 ⑤如果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可用标准差系数来比较

⒚两组工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组工人每人加工零件数为:32、25、29、28、26;第二组工人每人加工零件数为:30、25、22、26、27。这二组工人加工零件数的变异程度( ) ①第一组变异程度大于第二组 ②第二组变异程度大于第一组 ③只有①正确 ④只有②正确 ⑤无法比较

三、判断题

⒈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是用复名数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 ⒉结构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之和都等于100%( ) ⒊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完成计划的情况越好( ) ⒋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指标是一个近似值( ) ⒌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⒍用加权平均数法计算标准差,适用于未经分组的原始资料( )

⒎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则反映其离散趋势( ) ⒏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 ) ⒐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始终是相等的( )

⒑两个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比较,若x甲?x乙、?甲??乙,则甲企业职工工资的变异程度一定比乙企业高( )

四、填空题

⒈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指标,它是计算 和 的基础。

⒉考核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方法有 和 两种。

⒊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7%,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为 %。 ⒋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是以现象在某时期内的 对比,用以表明 的综合指标。

⒌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与现象的 成正比例,叫正指标,如成反比例,叫逆指标。

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都是由两个有关系的 计算出来的。它们是总量指标的 指标。

⒎计算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不能以实际增长率(或降低率)除以计划增长率(或降低率),而应当包括 在内。

⒏检查相对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应检查进行对比的综合指标所包含的 、 和 等方面是否相适应,彼此协调。

⒐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 、 、

、 、 和 等六种。

⒑平均指标就是在 内,将各单位 ,用以反映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⒒统计中的变量数列是以 为中心而上下波动,所以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

⒓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 分配的,计算结果只是一个 值。

⒔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决定于权数 的大小,而决定于权数的 的比重大小。

⒕在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必须慎重选择权数,务必使各组的 和 的乘积等于各组的 。

⒖几何平均数又称 ,当各项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 或 时,都可以适用几何平均数计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 ⒗社会现象的 是计算或应用平均数的一个原则。

⒘平均指标说明变量数列中变量值的 ,而标志变异指标则说明变量的 。

⒙标志变异指标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成 关系。 ⒚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 ,标准差为 。

⒛某种产品的合格率为95%,废品率为5%,则该种产品的平均合格率为 ,其标准差是 。

21.某企业职工按工资额分组,最高组为140-150元,最低组为50-60元,其全距为 。 22.变异指标是衡量 的尺度,它与 成 的关系。 23.已知平均数x=120元,标准差系数V=30%,则标准差?= 。 24.全距是标志值的 与 之差。在组距分组资料中,可以用 和 之差来近似地表示全距。

25.标准差系数是 与 之比,其计算公式 。

五、简答题

⒈什么叫总量指标?计算总量指标有什么重要意义?总量指标的种类如何分法? ⒉什么是相对指标?相对指标的作用有哪些?

⒊在分析长期计划执行情况时,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什么区别? ⒋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何区别? ⒌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为什么只是一个近似值?

⒍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⒎平均指标的计算原则是什么?有何作用? ⒏为什么要研究标志变异指标?

⒐为什么说标准差是各种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指标?

⒑在比较两个数列的二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能否直接用标准差进行对比? ⒒用全距测定标志变异度有哪些优缺点?

⒓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试举例说明。 ⒔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测定它的方法有几种?

六、计算题

⒈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

2008年总产值 计划(万元) 一分厂 二分厂 三分厂 企业合计 300 实际(万元) 200 132 完成计划(%) 105 115 110 计划(万元) 230 350 140 2009年总产值 实际(万元) 315 完成计划(%) 110 120 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

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⒉某工厂2009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8年增长8%,试计算2009年实际总产值为2008年的百分比?

⒊某地区2009年计划利税比上年增长20%,实际为上年利税的1.5倍,试计算该地区2009年利税计划完成程度?

⒋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计划执行结果?

⒌我国“十一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假设“九五”期最后两年钢产量情况如下:(万吨)

第四年 第五年

第一季度 1700 1800 第二季度 1700 1800 第三季度 1750 1850 第四季度 1750 190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钢产量“十一五”计划完成程度;

⑵钢产量“十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

⒍某城市2008年末和2009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

时间 人口数目(万人) 商业网点(个) 商业职工(人) 2008年 110 54000 138000 2009年 210 12500 96000 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

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 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⒎某市2009年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 项目 全民职工 集体职工 合计 职工人数 人 7451 2048 9499 比重(%) 万元 2345 500 2845 职工工资 比重(%) 计算表内资料的结构相对指标。

⒏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

2009年 职工人数 企业名称 人数比重((人) (%) 元) 万元) 元) 2008年2009年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划(万(万划(%) 人) 的(%) 实际完成计率(元/2008年业的倍数 全员劳动生产工业总公司劳动生产值为产率为乙企2009年2009年各企业的全(甲) (1) 甲 乙 丙 合计 300 3000 450 (2) 12.0 (3) (4) (5) (6) (7) (8) 900 1500 3000 1200 1800 1800 130.0 260.0 300.0 (9) 3750 100.0 试根据上表已知数据计算空格中的数字(保留一位小数并分别说明⑵、⑹、⑻、⑼栏是何种相对指标。)

⒐某企业2009年计划比上年增产甲产品10%,乙产品8%,丙产品5%;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

年1.2倍,乙产品为上年85%,丙产品为上年2.03倍。试确定三种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⒑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年增长55%,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又该企业某产品成本应在去年600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今年每台672元,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⒒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20以下 20-30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合计 工人数(人) 七月份 30 78 108 90 42 12 360 八月份 18 30 72 120 90 30 3600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⒓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量)资料如下: 品种 甲 乙 丙 价格(元/公斤) 0.30 0.32 0.36 甲市场销售额(万乙市场销售量(万元) 75.0 40.0 45.0 千克) 125 93.75 125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

⒔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合计 产量(万米) 2008年 200 40 10 250 2009年 270 24 6 300 试比较这两年产品的平均等级,并说明该厂棉布生产在质量上有何变化及其因。

有一家公司通过三种途径贷款,其贷款金额及利息如下表所示:

贷款途径 甲 乙 f贷款额(万元) 300 500 m利息(万元) 18 35 63 丙 700 请用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方法计算其平均贷款利率?

⒕甲乙两企业生产同种产品,1月份各批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甲企业 单位产品成本 (元)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1.0 1.1 1.2 产量比重 (%) 10 20 70 乙企业 单位产品成本 (元) 1.2 1.1 1.0 产量比重 (%) 30 30 40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⒖某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后,1月份总成本为10000元,平均成本为10元,2月份总成本为3000元,平均成本为8元,3月份总成本为35000元,平均成本为7.2元,试问,第一季度该厂平均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⒗某厂生产某种机床配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各加工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74%,92.22%,96.30%。求三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

⒘某研究所职工月工资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元) 6000-7000 7000-8000 8000-9000 9000以上 试用次数权数和比重权数分别计算该所平均工资。

⒙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第一季度价格为6.5元,第二季度价格为6.25元,第三季度为6元,第四季度为6.2元,已知第一季度销售额3150元,第二季度销售额3000元,第三季度销售额5400元,第四季度销售额4650元,求全年的平均价格。

⒚有四个地区销售同一种产品,其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地区

职工人数(人) 20 45 35 10 销售量(千件) 销售额(万元) 甲 乙 丙 丁 50 40 60 80 200 176 300 384 试计算各地区平均价格和此种商品在四个地区总的平均价格。 ⒛某地区20个商店某年第四季度资料: 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商店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45.9 68.4 34.4 94.3 流通费用率 (%)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该地区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以及总的流通费用率(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额/实际销售额)。

21.某市场上某种蔬菜早市每斤0.25元,中午每斤0.2元,晚市每斤0.1元,现在早、中、晚各买一元,求平均价格。

22.某商店售货员的工资资料如下: 工资额(元) 375 430 510 590 690 售货员人数(人) 4 3 7 3 3 根据上表计算该商店售货员工资的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23.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共10万件,为了解这批产品的质量,采取不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件进行检查,其结果如下:

使用寿命(小时) 700以下 700-800 800-900 900-1000 1000-1200

零件数(件) 10 60 230 450 190 1200以上 合计 60 1000 根据质量标准,使用寿命800小时及以上者为合格品。试计算平均合格率、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24.某厂400名职工工资资料如下:

按月工资分组(元) 900-1100 1100-1300 1300-1500 1500-1700 1700-1900 合计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职工平均工资和标准差。

25.某班甲乙两个学习小组某科成绩如下: 甲小组

成绩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合计 乙小组

成绩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合计 试比较甲乙两个学习小组该科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

26.已知标志值的平均数为300,离散系数为30%,试计算方差为多少?

职工人数(人) 60 100 140 60 40 400 人数 3 5 10 4 2 24 人数 2 6 9 5 2 24

27.某机械厂铸造车间生产600吨铸件,合格540吨,试求平均合格率,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随机抽样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 )

①准确性原则 ②随机原则 ③代表性原则 ④可靠性原则 ⒉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①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②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③修正普查的资料 ④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⒊抽样总体单位亦可称( )

①样本 ②单位样本数 ③样本单位 ④总体单位

⒋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 ①样本平均误差 ②抽样极限误差 ③可靠程度 ④概率程度

⒌在实际工作中,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采用重复抽样的公式的场合是( ) ①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小时 ②抽样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很大时 ③抽样单位数目很少时 ④抽样单位数目很多时

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目和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 ①抽样单位数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②抽样单位数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③抽样单位数的变化与抽样误差的数值无关 ④抽样误差变化程度是抽样单位数变动程度的

⒎用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扩大到原来的( )

①2倍 ②3倍 ③4倍 ④5倍

⒏事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固定顺序和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组织形式,被称为( )

①分层抽样 ②简单随机抽样 ③整群抽样 ④等距抽样 ⒐全及总体按其各单位标志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 ①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②全及总体和抽样总体 ③可列无限总体和不可列无限总体 ④变量总体和属性总体

12

⒑抽样指标是( )

①确定性变量 ②随机变量 ③连续变量 ④离散变量

⒒用考虑顺序的重置抽样方法,从4个单位中抽选2个单位组成一个样本,则样本可能数目为( ) ①42?16 ②

5!4!?10 ③?12 ④4!?6 2!3!2!2!2!⒓无偏性是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的要求之一,无偏性是指( ) ①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②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

③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 ④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总体指标 ⒔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 ①平均数 ②平均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⒕在同样条件下,不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置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有( ) ①前者小于后者 ②前者大于后者 ③两者相等 ④无法判断 ⒖抽样调查中( )

①既有登记性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②只有登记性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③没有登记性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④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 ⒗在抽样设计中,最好的方案是( )

①抽样误差最小的方案 ②调查单位最少的方案

③调查费用最省的方案 ④在一定误差要求下费用最少的方案

⒘随着样本单位数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和未知的总体指标之差的绝对值小于任意小的正整数的可能性趋于必然性,称为抽样估计的( ) ①无偏性 ②一致性 ③有效性 ④充足性 ⒙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 ①抽样误差 ②登记误差 ③标准差 ④标准差系数

⒚在一定抽样平均误差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 ) ①扩大误差 ②缩小误差 ③扩大极限误差 ④缩小极限误差

⒛根据抽样调查的资料,某企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为165%,抽样平均误差为1%,概率为0.9545时,可据以确定生产定额年均完成百分比为( ) ①不大于167% ②不大于167%和不小于163% ③不小于167% ④不大于163%和不小于167%

21.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 )

①4.0% ②4.13% ③9.18% ④8.26%

22.事先确定总体范围,并对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然后根据《随机数码表》或抽签的方式来抽取调查单位数的抽样组织形式,被称为( )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机械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④整群抽样

23.先将全及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分组,再从各组中随机抽取一定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调查组织方式被称为( )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机械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④整群抽样 24.按地理区域划片所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等距抽样 ③类型抽样 ④整群抽样 25.整群抽样采用的抽样方法( ) ①只能是重置抽样 ②只能是不重置抽样 ③主要是重置抽样 ④主要是不重置抽样

2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①实际误差 ②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③平均误差程度 ④可能误差范围

27.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比较,一般来说( ) ①大于抽样极限误差 ②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③等于抽样极限误差 ④可能大于、可能小于、可能等于 28.所谓小样本一般是指样本单位数( )

①30个以下 ②30个以上 ③100个以下 ④100个以上 29.点估计具体推断方法是( )

①x?X,p=P,S2??2 ②x?X,p=P,S2??2

③x???X,p+△=P,S2??2 ④x???X,p±△=P,S2????2 30.在区间估计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①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数目 ②概率度、点估计值、误差范围 ③点估计值、抽样平均误差、概率度 ④误差范围、抽样平均误差、总体单位数

31.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体程度的比重是( ) ①等于78% ②大于84% ③在76%与84%之间 ④小于76%

二、多项选择题

⒈抽样法是一种( )

①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②对现象的总体进行科学估计和推断的方法 ③随机性的非全面调查的方法 ④快速准确的调查方法 ⑤抽选少数典型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方法 ⒉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 )

①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②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 ③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 ④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 ⑤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⒊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①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②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③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④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 ⑤抽样组织方式不同

⒋抽样法的基本特点是( )

①根据部分实际资料对全部总体的数量特征做出估计 ②深入研究某些复杂的专门问题 ③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 ④调查单位少,调查范围小,了解总体基本情况 ⑤抽样推断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⒌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满足的要求是( ) ①一致性 ②准确性 ③客观性 ④无偏差 ⑤有效性 ⒍抽样平均误差( )

①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平均数 ②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平均差 ③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

④是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

⒎要增大抽样推断的概率保证程度,可以( ) ①缩小概率度 ②增大抽样误差范围 ③缩小抽样误差范围 ④增加抽样数目 ⑤增大概率度 ⒏抽样方案的检查包括( )

①准确性检查 ②及时性检查 ③全面性检查 ④代表性检查 ⑤预测性检查

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极限误差的大小和概率的保证程度的关系是(

⑤是计算)

①允许误差范围愈小,概率保证程度愈大 ②允许误差范围愈小,概率保证程度愈小 ③允许误差范围愈大,概率保证程度愈大 ④成正比关系 ⑤成反比关系 ⒑在一定误差范围的要求下( )

①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②概率度大,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③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少 ④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高,抽样数目相应要少 ⑤概率度小,要求可靠性低,抽样数目相应要多

三、判断题

⒈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

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比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大( ) ⒊抽样极限误差反映的是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实际上每次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

⒋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是确定的和唯一的,而样本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 ⒌抽样平均误差同总体变异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 ⒍抽样平均误差同样本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

⒎抽样平均误差同样本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而与总体变异程度的大小无关( )

⒏抽样推断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抽样误差,但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 )

⒐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和总体一样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

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的估计精确度( ) ⒒样本同全及总体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样本来自于总体,样本的分布有可能近似于全及总体的分布( )

⒓抽样误差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 )

四、填空题

⒈一般地说,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应该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是: ; ; 。

⒉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 。它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 。

⒊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抽样和 抽样; 抽样和 抽样。

⒋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 、 、 。

⒌误差范围(?)、概率度(t)同抽样误差(?)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⒍简单随机抽样的成数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是:重复抽样条件下用: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用: 。

⒎对于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当误差范围?缩小一半,抽样单位数必须 倍,若?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为原来的 。

⒏点估计是直接用 估计总体指标的推断方法。点估计不考虑 及 。

⒐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的 下,用以 值为中心的一个区间范围估计总体指标数值的推断方法。

五、简答题

⒈什么是随机原则?在抽样调查中为什么要坚持随机原则? ⒉什么是抽样估计?它有什么特点?

⒊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⒋假定抽样单位数增加4倍、1.5倍时,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是如何变化的?当抽样单位数减少50%或减少30%时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又如何变化? ⒌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是什么?

⒍什么是极限抽样误差,它与概率度,抽样平均误差有什么关系?

六、计算题

⒈进行随机抽样为使误差减少50%、10%和5%,抽样单位数应如何改变?

⒉某工厂4500名职工中,重复抽样20%,调查每月看电影次数,所得分配数列如下: 看电影次数 职工人数(对总数的百分数%) 0-2 8 2-4 22 4-6 40 6-8 25 8-10 5 试以95.45%的可靠性:⑴估计平均每月看电影次数;⑵确定每月看电影在4次以上的比重,其误差不超过5%。

⒊某地区采用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职工文化程度进行调查,抽查100名职工,每个职工文化程

度的分配数列如下表:

文化程度(年) 3-5 6-8 9-11 12-15 合计 组中值 4 7 10 13.5 - 人数 15 55 24 6 100 试求:⑴抽样平均误差;⑵在概率度t=2的条件下的平均文化程度的变化范围。 ⒋已知某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如下: 不同收入类型 职工人数(人) 较高的 一般的 较低的 合计 200 1600 1200 3000 抽样人数(5%) 10 80 60 150 年平均收入(元) 13200 8040 6000 各类职工收入的标准差(元) 480 300 450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抽样年平均收入;

⑵年平均收入的抽样平均误差;

⑶概率为0.95时,职工平均收入的可能范围。

⒌某日化工厂用机械大量连续包装洗衣粉,要求每袋按一公斤包装,为保证质量,生产过程中每隔8小时检验一小时产品,共检验20次,算出平均重量为1.005公斤,抽样总体各群间方差平均数0.002公斤。

计算⑴抽样平均误差;⑵要求概率99.73%,使产品的重量不低于1±0.03公斤为标准,问上述检验的产品能否合格?

⒍在500个抽样产品中,有95% 一级品。试测定抽样平均误差,并用0.9545的概率估计全部产品一级品率的范围。

⒎某乡1995年播种小麦2000亩,随机抽样调查其中100亩,测得亩产量为450斤,标准差为50斤。现要求用100亩的情况推断2000亩的情况,试计算。

⑴抽样平均亩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⑵概率为0.9973的条件下,平均亩产量的可能范围; ⑶概率为0.9973的条件下,2000亩小麦总产量的可能范围。

⒏某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经多次一般测试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

检,如要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95.45%,试求需要抽取多少只电子元件?

⒐某机械厂采用纯随机不重复抽样方法,从1000箱某种已入库零件抽选100箱进行质量检验。对箱内零件经全面检查结果按废品率得分配数列如下:

废品率(%) 装箱数(箱)ri 1-2 2-3 3-4 合 计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⑴当概率保证为68.27%时,废品率的可能范围。

60 30 10 100 ⑵当概率为95.45%时,如果限定废品率不超过2.5%,应抽检的箱数为多少? ⑶如果上述资料是按重复抽样方法取得,抽样平均误差应等于多少?

⒑对某型号电子元件10000支进行耐用性能检查,根据以往抽样测定,求得耐用时数的标准差为51.91小时,合格率的标准差为28.62%,试计算:

⑴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元件平均耐用时数的误差范围不超过9小时,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要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

⑵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在重复抽样条件下,要抽取多少元件检查?

⑶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要同时满足⑴、⑵的要求,需要抽多少元件检查?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①变量和次数 ②时间和指标数值 ③时间和次数 ④主词和宾词 ⒉由时期数列计算平均数就按( )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序时平均数计算 ⒊由日期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 )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序时平均数计算 ⒋由日期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数应按( )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 ③几何平均数 ④序时平均数计算

⒌某车间是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 一月 280 二月 284 三月 280 四月 300 五月 302 六月 304 七月 320 那么该车间上半年的月平均工人数为( ) ①345 ②300 ③201.5 ④295

⒍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①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②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③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 ④以上都不对

⒎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①数列发展水平之差 ②数列发展水平之比 ③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 ④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相比 ⒏十年内每年年末国家黄金储备量是( ) ①时期数列 ②时点数列

③既不是时期数列,也不是时点数列 ④既是时期数列,也是时点数列

⒐假定某产品产量2009年比2004年增加35%,那2005年-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①535% ②5135% ③635% ④6135%

⒑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c=a+bx,b为负数,则这条直线是( ) ①上升趋势 ②下降趋势 ③不升不降 ④上述三种情况都不是

⒒已知2006年某县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3.5%,2007年为104%,2009年为105%;2009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8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 ) ①104.5% ②101% ③103% ④113.0% ⒓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

①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②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③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④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⒔若无季节变动,则各月(或各季)的季节比率为( ) ①0 ②1 ③大于1 ④小于1

⒕下列现象哪个属于平均数动态数列( ) ①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平均每个职工创造产值 ②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平均每个工人创造产值 ③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产值

④某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人创造产值

⒖根据2004-2009年某工业企业各年产量资料配合趋势直线,已知∑x=21(2000年为原点)∑y=150,∑x2=91,∑xy=558,则直线趋势方程为( ) ①yc=18.4+1.8857x ②yc=1.8857+18.4x ③yc=18.4-1.8857x ④yc=1.8857-18.4x ⒗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理由是( )

①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②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③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④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⒘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用几何平均法的目的在于考察( ) ①最初时期发展水平 ②全期发展水平 ③最末期发展水平 ④期中发展水平

⒙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 ①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②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③累计法(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④几何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⒚对原有时间数列进行修匀,以削弱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从而呈现出较长时期的基本发展趋势的一种简单方法称为( )

①移动平均法 ②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③按月平均法 ④按季平均法 ⒛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线的数学依据是( ) ①∑(y-yc)=0 ②∑(y-yc)2=最小值 ③∑(y-yc)﹤任意值 ④∑(y-yc)2=0

21. 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例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①100% ②120% ③400% ④1200%

二、多项选择题

⒈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有( ) ①时期数列 ②连续时点数列 ③间断时点数列 ④相对数时间数列 ⑤平均数时间数列

⒉某地区“十一五”计划期间有关电视机的统计资料如下,哪些是时期数列( ) ①各年电视机产量 ②各年电视机的销售量

③各年年末电视机库存量 ④各年年末城乡居民电视机拥有量 ⑤各年电视机出口数量 ⒊时期数列的特点是( ) ①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②各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③各项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④各项指标数值都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而取得的 ⑤各项指标数值都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 ⒋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①时期长短应该相等 ②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③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④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⑤指标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⒌某工业企业2001年产值为3000万元,2009年产值为2001年的150%,则年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

①年平均增长速度=6.25% ②年平均增长速度=5.2% ③年平均增长速度=4.6% ④年平均增长量=187.5万元 ⑤年平均增长量=111.111万元

⒍应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理想的趋势线(方程式)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 ①∑(y-yc)﹤0 ②∑(y-yc)2=最小值 ③∑(y-yc)2﹥0 ④∑(y-yc)=最小值 ⑤∑(y-yc)=0 ⒎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 ①发展速度 ②发展水平 ③平均发展水平 ④增长量 ⑤平均长减量

⒏时间数列按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 ①绝对数时间数列 ②时点数列 ③相对数时间数列 ④时期数列 ⑤平均数时间数列

⒐下列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①全国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人数 ②某企业年末职工人数 ③某商店各月末商品库存额 ④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 ⑤某农场历年年末生猪存栏数

⒑某企业产量2004年比2003年提高2%,2005年与2004年对比为95%,2006年为2003年的1.2倍,2007年该企业年产量为25万吨,比2006年多10%,2008年产量达30万吨,2009年产量为37万吨,则发展速度指标为( )

①2009年为以2003年为基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58.4% ②2009年以2003年为基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95.4% ③2003年至2009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1.8%

④2003年至2009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10.0% ⑤2007-2008年环比发展速度为120%

三、判断题

⒈总体的同质性是计算平均数和平均速度都应遵守的原则之一( ) ⒉在时间数列中,基期和报告期、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是相对的( )

⒊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人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 ⒋某公司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番( )

⒌在时间数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之积( ) ⒍若各期的增长量相等,则各期的增长速度也相等( )

⒎某公司产品产量在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正数(正增长),因此其环比增长速度也都是正数( )

⒏发展水平是时间数列中的每一项指标数值,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 ⒐平均发展速度等于时间数列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平均增长速度等于时间数列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⒑时点数列中的发展水平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水平( ) ⒒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是不能相加的( )

四、填空题

⒈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现象所属的 ,另一个是反映客观现象的 。

⒉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按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4种,分别是 、 、 和 。

⒊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可以直接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这是由于时期数列上仍具有 的特点。

⒋某校在校学生2007年比2006年增加5%,2008年比2007年增加10%,2009年比2008年增加15%,那么这三年共增加学生 ,平均每年增加 。

⒌某厂生产某种零件,四月份生产950件,其废品率为0.55%;五月份生产1200件,废品率为0.5%;六月份生产1500件,废品率为0.4%,则第二季度平均废品率为 。

⒍某工厂1月份平均工人数190人,2月份平均工人数215人,3月份平均工人数220人,4月份平均工人数230人,那么第一季度的平均工人数为 。

⒎在用几何平均法与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其结果一般是不同的。必须按照动态数列的性质

和研究目的来决定采用哪种计算方法,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 ,采用几何平均法为好。如果动态分析中侧重于考察 ,宜采用累计法。

⒏季节变动分析是在现象呈现 季节波动的情况下,为了研究它们的变动规律而进行的。最常用的是计算各月份的水平对全年各月水平的 。

⒐根据30年的产量资料做5项移动平均,得到新数列较原数列的项数少 项,移动后的新数列有 项。

五、简答题

⒈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⒉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什么不同? ⒊什么叫长期趋势?研究长期趋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⒋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什么不同? ⒌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是什么?

⒍分析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确定拟合直线和曲线的方法有几种? ⒎最小平方法测定长期趋势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⒏什么是季节变动?为什么要研究季节变动?

六、计算题

⒈某地区2009年各月总产值资料如下: 月份 总产值(万元) 月份 1 4200 7 2 4400 8 3 4600 9 4 4820 10 5 4850 11 6 4900 12 请计算各季平均每月总产值和全年平均每月总产值。

⒉某企业2009年各月月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日期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6年1月1日 350 总产值(万元) 5000 5200 5400 5400 5500 5600 职工人300 300 304 306 308 314 312 320 320 340 342 345 数(人) 请计算该企业2009年各季平均职工人数和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⒊2005年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某地区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时期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工业总产343.3 447.0 519.7 548.7 703.6 值(万元) 2010年 783.9 请计算各种动态指标,并说明如下关系:⑴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⑵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⑶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⑷平均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⑸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⒋某国对外贸易总额2007年较2004年增长7.9%,2008年较2007年增长4.5%,2009年又较2008年增长20%,请计算2005-2009每年平均增长速度。 ⒌某厂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

1月12月13月14月1 日 日 日 日 职工人数(人) 4000 4040 4050 4080 其中:非生产724 716 682 694 人员数(人) 5月1日 4070 666 6月1日 4090 666 7月1日 4100 660 要求:⑴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比重,并进行比较;⑵计算上半年非生产人员比重。 ⒍某地区2005年至2009年水稻产量资料如下表: 年份 2005 2006 2007 水稻产量(万320 332 340 吨) 2008 356 2009 380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据此方程预测该地区2012年水稻产量。 ⒎某企业历年若干指标资料如下表: 单位:万元

增减量 发展速度% 增减速度% 发展水平均增年度 平 减量 累计 逐期 定基 环比 定基 环比 2004 285 — — — — — — — 2005 42.5 2006 106.2 2007 45.2 2008 136.0 2009 3.2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表中所缺的数字。

⒏已知我国2001年自行车产量为2800万辆,若今后以每年递增15%的速度发展,则到2009年将达到什么水平?

⒐某县2006-2009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数据如下(单位:万公斤)

年份 2006 2007 2008

一季度 13.1 10.8 14.6 二季度 13.9 11.5 17.5 三季度 7.9 9.7 16.0 四季度 8.6 11.0 18.2 2009 18.4 20.0 16.9 18.0 ⑴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变动 ⑵用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变动;

⑶拟合线性模型测定长期趋势,并预测2010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

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反映个别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指标叫做( ) ①总指数 ②综合指数 ③定基指数 ④个体指数 ⒉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 ) ①质量指标指数 ②平均指标指数 ③数量指标指数 ④环比指数

⒊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生产同一产品,要反映三个工厂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发展变动情况,三个工厂的产品产量( )

①能够直接加总 ②不能够直接加总 ③必须用不变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才能相加 ④必须用现行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才能相加

⒋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 ①7% ②10% ③7.1% ④15%

⒌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 ) ①必须用Q1P1 ②必须用Q0P0 ③必须用Q0P1 ④前三者都可用

⒍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其权数( ) ①必须是Q1P1 ②必须是Q1P0 ③可以是Q0P0 ④前三者都不是

⒎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 ①25% ②2% ③75% ④20%

⒏某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今年比去年减少了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职工人数减少( ) ①3% ②10% ③7% ④6.7% ⒐价格总指数:K??PQ是( )

?PQ1101①质量指标指数 ②平均数指数 ③平均指标指数 ④数量指标指数 ⒑派氏价格的综合指数公式是( )

①?Kp0q0?p ②?p1q0p ③?p1q1 ④?p1q10q0?0q0?p

1q1?p0q1K⒒广义上的指数是指( )

①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②反映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③反映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④各种相对数 ⒓狭义上的指数是指( )

①反映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②反映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③个体指数 ④总指数 ⒔

?p1q1=?p1q1?pq×?p0q1这是什么指数体系( ) 0q0?p01?p0q0①个体指数体系 ②综合指数体系 ③加权平均数指数体系 ④平均指标指数体系

⒕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①都固定在基期 ②都固定在报告期

③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④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⒖拉氏物量指数的公式是( ) ①

?q1p0?qp ②?p1q0 ③?p1q1 ④?q1p1?q

00?p0q0?p0q10p1⒗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

?p1①pW?q1W0q0?W ②?W ③?WW?1 ④?

K?p1pW0⒘某企业的产值,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其原因是( ) ①产品价格上升9%,产量增加了12% ②产品价格上升10%,产量增加了11% ③产品价格上升10.5%,产量增加了10.5% ④产品价格上升了10%,产量增加了10%

⒙如果生活费用指数上涨20%,则现在1元钱( ) ①只值原来的0.8元 ②只值原来的0.83元 ③与原来的1元钱等值 ④无法与原来比较

⒚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几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①综合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③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④可变构成指数

⒛在掌握报告期几种产品实际生产费用和这些产品的成本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产品成本的平均变动,应采用( )

①综合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③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④可变构成指数

21.在分别掌握3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3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 ①质量指标指数 ②可变构成指数 ③固定构成指数 ④结构影响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⒈某企业2009年三种不同产品的实际产量为计划产量的105%,这个指数是( ①个体指数 ②总指数 ③数量指标指数 ④质量指标指数 ⑤静态指数 ⒉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 ①平均数指数 ②综合指数 ③总指数 ④个体指数 ⑤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⒊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 ①平衡作用 ②比较作用 ③权数作用 ④稳定作用 ⑤同度量作用

⒋某农户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个指数是( ) ①个体指数 ②总指数 ③数量指标指数 ④质量指标指数 ⑤动态指数 ⒌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

①劳动生产率指数 ②商品销售量指数 ③价格指数 ④产品成本指数 ⑤职工人数指数 ⒍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

①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②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③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④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⑤随便确定

⒎指数的应用范畴包括( )

①动态对比 ②不同地区对比 ③不同部门对比 ④不同国家对比 ⑤实际与计划的对比

⒏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表现在( ) ①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乘积 ②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 ③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之间的比例

④与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代数和 ⑤与总量指数相应的绝对增长额等于它的各因素指数所引起的绝对增长额的乘积 ⒐以q代表销售量,以p代表商品价格,那么?p1q1??p0q1的意义是( ) ①由于销售额本身变动而增减的绝对额 ②由于物价的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③由于销售量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④由于物价变动使居民购买商品多支出或减少的人民币 ⑤由于销售量变动而使居民购买商品多支出或少支出的人民币

⒑已知某工业企业报告期生产费用(?z1q1)为2850万元,比基期增长14%,又知报告期假定生产费用(?z0q1)为3000万元,则( ) ①成本降低5% ②产量增加20% ③报告期生产费用比基期增加350万元 ④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150万元 ⑤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支出的生产费用为500万元 ⒒指数的作用是( ) ①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 ②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程度

③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影响方向和程度 ④研究现象在长时期内变动趋势 ⑤解决不同性质数列之间不能对比的问题 ⒓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①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平均变动程度 ②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数

③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反映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④分子与分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乘积之和 ⑤分子或分母中有一项假定指标

⒔某市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今年相当于去年的124%,这是( ) ①数量指标指数 ②质量指标指数 ③总指数 ④综合指数 ⑤平均指标数

⒕在各类指数中,可以编制指数体系的是( ) ①个体指数 ②综合指数

③用综合指数变形权数加权的平均数指数

④用固定权数加权的平均数指数 ⑤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⒖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 )

①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②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③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 ④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

⑤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

⒈在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值固定在报告期( ) ⒉算术平均指数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和编制的总指数,只适合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 ⒊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是,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作用( ) ⒋在编制总指数时经常采用非全面统计资料完全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

⒌在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中,可变构成指数是专门用以反映总体构成变化影响的指数( ) ⒍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下跌5%,则商品销售额不变( )

⒎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上升了50%,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25%( ) ⒏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商品10%,则价格指数应为90%( )

⒐在综合指数的编制过程中,指数化指标是可变的,而同度量因素指标是确定的和唯一的( ) ⒑拉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都固定在报告期,派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都固定在基期( )

四、填空题

⒈统计指数按说明现象的特点不同,分为 和 。 ⒉统计指数按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 和 。

⒊在只有两个因素乘积关系构成的经济现象中,必然有一个因素是 ,则另一个是 。

⒋在综合产量指数中, 是指数化指标,而 是同度量因素。

⒌在综合价格指数中,产品产量是 ,而 是指数化指标。 ⒍平均指标对比指数又称为 ,它分解为 和 。 ⒎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 ,总量指数相应的 绝对增减量 各因素指数引起的相应的绝对增减量的 。

⒏固定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其固定权数(W)是经过调整计算的 ,常用 表示,其数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质量指标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⒐某工业局2009年和1999年对比,工业产品总产量增长了50%,而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全部工业产品价值翻了一番,那么,该局的工业产品的价格 。

⒑某地区两年中,每年都用100元购买商品甲,而第二年购回的甲商品数量,却比第一年少了20%,甲商品的价格第二年比第一年 。

⒒编制指数的一般原则,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而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

⒓平均数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常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 平均数指数,一是 平均数指数。

⒔在计算综合指数的过程中,同度量因素除了起到 的作用外,还起到 作用。

⒕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在一定 下,两者间才有 关系。加权算术平均数物量指数只有使用

加权才能变成综合物量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价格指数只有使用 加权才能变成综合价格指数。

⒖某产品生产总费用2009年为12.9万元,比2008年多9000元,单位产成本比2008年降低3%,则生产总费用指数为 ;产品物量指数为 ;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量为 。

五、简答题

⒈什么叫综合指数?有什么特点?

⒉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有何联系和区别?

⒊平均数指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 ⒋什么叫同度量因素?它的作用是什么?

⒌指数体系中指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如何理解? ⒍平均指标指数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有何区别?

六、计算题

⒈用同一数量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多购买商品5%,问物价是如何变动的?

⒉报告期和基期购买等量的商品,报告期比基期多支付50%的货币,物价变动否?是如何变化的?

⒊依据下列资料计算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产品 甲 乙 丙 计量单位 件 台 米 产量 2008年 100 20 1000 2009年 100 25 2000 出厂价格(元) 2008年 500 3000 6 2009年 600 3000 5 ⒋某厂产品成本资料: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单位 件 个 米 单位成本(元) 基期 10 9 8 报告期 9 9 7 产品产量 基期 1000 400 700 报告期 1100 500 800 计算:⑴成本个体指数和产量个体指数;

⑵综合成本指数; ⑶总生产费用指数。

⒌某厂所有产品的生产费用2009年为12.9万元,比上年多0.9万元,单位产品成本平均比上年降低3%。试确定⑴生产费用总指数;⑵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⒍某印染厂产量资料:

产量本年比上年 产品名称 上年实际产值 本年实际产值 Q0P0(万元) 200 450 350 1000 Q1P1(万元) 240 485 480 1205 增长%Q1?100% Q0甲 乙 丙 合计 25 10 40 - 依据上表资料计算:

⑴三种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⑵三种产品总价格与总产量指数;

⑶三种产品由于价格和产量变动对产值的影响。 ⒎某机床厂总生产费用资料:

单位成本本年比上年 产品名称 上年生产费用 本年生产费用 Z0Q0(万元) 750 500 1250 Z1Q1(万元) 780 520 1300 降低%Z1?100% Z0-5 -3 车床 铣床 合计 —— 依据上表资料计算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以及确定生产费用是否节约。 ⒏某工厂工人和工资情况如下表:

计算:平均工资的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

技术工人 一般工人 合计 平均人数(人) 基期 200 400 600 报告期 300 900 1200 平均工资(元) 基期 800 500 —— 报告期 1000 600 —— ⒐某工业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单位 套 吨 台 产量 基期 300 460 60 报告期 320 540 60 价格(元) 基期 360 120 680 报告期 340 120 620 要求:⑴计算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⑵计算三种产品报告期产值增长的绝对额;

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上简要分析产量及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 ⒑某市纺织局所属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企业名称 甲 乙 丙 工人数(人) 基期 6000 3000 1000 报告期 6400 6000 3600 劳动生产率(元) 基期 5000 4000 2500 报告期 6000 5000 3000 要求:计算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上对

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⒒某地工业局所属3个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单位产品成本及产量资料如下:

企业名称 代表符号 甲 乙 丙 单位产品成本(元) 基期 报告期 产量(万架) 基期 报告期 z0 18 20 24 z1 18 18 12 q0 40 60 60 q1 80 80 40 要求:⑴计算该局所属3个企业基期及报告期的总平均单位产品成本水平及指数;

⑵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上分析说明总平均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中,受单位产品成本水平与产量结

构变动的影响。

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⒈当价格不变时销售额与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

①相关关系 ②因果关系 ③函数关系 ④比较关系

⒉当自变量按一定数量变化时,因变量也大致按照一个固定的量变化,这时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①线性相关关系 ②曲线相关关系 ③负相关关系 ④正相关关系

⒊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x和y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 ) ①正相关关系 ②负相关关系 ③曲线相关关系 ④直线相关关系 ⒋相关系数( )

①只适用于直线相关 ②只适用于曲线相关 ③既可用于直线相关,也可用于曲线相关 ④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也不适用于曲线相关 ⒌已知?(x?x)2是( )

①不能计算 ②0.6 ③0.85 ④⒍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

①0?r?1 ②?1?r?1 ③?1?r?0 ④0?r

?(x?x)(y?y)的2.1倍,而?(x?x)2是?(y?y)2的3.2倍,则相关系数r为

2.1 3.2

⒎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 ①高度相关关系 ②完全相关关系 ③低度相关关系 ④完全不相关

y

⒏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左图所示,下面那四个数字最可能是其相关系数: ①-1.01 ②-0.23 ③-0.91 ④-0.32

x 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

⒐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1,而抽样单位数n=10,给定显著性水平??0.05,t0.025(8)?2.306,这说明两变量之

①不显著 ②显著 ③无法判断 ④没有线性相关关系,是曲线相关

⒑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500时,其生产成本为1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①y=2000+16x ②y=2000+1.6x ③y=16000+2x ④y=16+2000x ⒒在简单回归直线yc?a?bx中,b表示( ) ①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②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③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b的数量 ④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值

⒓已知某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SSE=16.94,n=20,则估计标准误差Sxy=( ) ①1.92 ②2.93 ③0.99 ④0.97

⒔产品的产量x(千件)与单位产品成本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10-6.57x,这意味着产量每提高一个单位(千件),成本就( )

①提高110元 ②降低110元 ③降低6.57元 ④提高6.57元

⒕已知x与y的相关系数r = 0.87,则x与y的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标准误差Sxy=( ) ?y= 41.40,①27.3 ②20.41 ③25.6 ④32.1

??a?b1x1?b2x2?b3x3中,b3说明( ) ⒖三元线性回归方程y?之间的相关程度 ②x3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 ①x3和y?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③x3每变化一个单位,y?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④x1,x2都不变时,x3每变化一个单位,y

二、多项选择题

⒈下列现象属于函数关系的是( )

①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 ②家庭收入和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