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娄底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一.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012年,我市全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中心城区周边新建蔬菜生产基地8个,总面积1891亩,改造完善蔬菜标准园2273亩,建成塑料大棚506亩;组织6个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组织20个蔬菜产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5个农贸市场、10个蔬菜生产基地和1个配送中心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组织10个生产基地建立了生产记录档案,在蔬菜生产基地全面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对全市15个农贸市场中的12个进行了标准化改扩建。2013年,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抓好市场流通体系改扩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推广等工作。

1.2基地建设推进步伐加快,设施化程度稳步提高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比较优势”的原则,按照“稳定近郊蔬菜基地,大力发展中、远郊蔬菜基地,重点推进蔬菜产业带建设”的思路,通过聚集项目、捆绑资金、加大投入,蔬菜基地建设实现整体推进。我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0万亩,新增蔬菜基地20万亩。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从2012年开始,投资48749万元启动20万亩蔬菜产业化开发及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娄底城区的大埠桥办事处、小碧乡等地发展蔬菜生产面积20万亩,并建设相应的蔬菜种苗繁殖基地、高标准育苗基地、推广中心、示范基地、蔬菜深加工区、批发市场等。项目分5年建设,第一期项目为大埠桥蔬菜基地和小碧乡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种植面积为5万亩,从2012年3月起实施,投资规模为8000万元。 6月底前基本竣工。

1.3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已有蔬菜专业合作社数十家,蔬菜种植而积1.07万hmZ。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产前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产中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产后统一商标品牌,规范销售价格,统一对外销售,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我市蔬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1.4科技推广网络日益完善,有力促进了科技兴菜

(1)技术员驻点服务推广科技,在蔬菜主产乡镇和重要蔬菜基地,技术员长期驻点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当地发展蔬菜生产;(2)培育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干,干给农民看;(3)办示范园、示范片推广蔬菜重点技术。推广集约化育苗(穴盘、泥炭营养基一体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10余项,引进推广北海道系列黄瓜、湘早秀辣椒、粉宝一号番茄、费乌瑞它马铃薯等蔬菜新优品种50多个,新品种应用率达95% ,蔬菜科技入园率达到了90%以上。

1.5蔬菜流通方式多样,市场供应逐步缓解

我市城区已经建成年成交量达10万t以上的蔬菜批发市场3个,城区共有经营蔬菜的农贸市场14个、大型连锁超市3家,市场总而积近5万多mZ.蔬菜经营摊位3000余个。超市、农贸市场已成为城市蔬菜供应的重要载体,流通的主要方式有产地收购、农超对接、大型批发市场交易、批发市场和集散地销售、农民直销、专业运销组织运销等。

二.我市发展蔬菜产业的制约因素

2.1城郊菜地日益萎缩,生产能力呈现不足

我市城郊地势大多为丘陵,土壤为黄棕壤,质地较差,排灌不便,因此规模开发建设成本较高。由于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条件较差,比较效益低,新菜地开发滞后,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郊优质高效蔬菜基地大量被征占.以致城郊菜地日益萎缩。

2.2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菜农生产积极性受影响

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菜农自发投入难以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蔬菜生产存在生产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上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运销成本上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劳动力发生转移,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利用城郊优势进城务工经商,而留下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无力耕种,只好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

2.3蔬菜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部分老基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新基地基础设施不配套,运菜道路不通畅,田间排灌水渠不配套,制约了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

2.4专业技术人员匾乏,服务体系缺失

随着新建蔬菜基地的快速发展和老蔬菜基地的被占征用,新菜区所占比重扩大,新菜区农民既无种菜经验又缺乏技术,而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培训、生产指导与示范推广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2.5蔬菜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2013年全市蔬菜社会总产量159.68万t,而加工蔬菜仅3万t,加工蔬菜约占蔬菜总产量的2%,且产品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市场竞争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所以农区集中产地常出现产品积压,菜贱伤农现象。

三.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市长负责菜篮子”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将蔬菜生产纳入农业生产的重要考核指标,严格奖惩。县市区长要亲自抓、负总责,将保蔬菜基地而积、产品质量、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保等纳入县市区“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菜篮子”工程推进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对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同时建立市级“菜篮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农业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市供电公司等部门参加协调解决“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扎实有效地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3.2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

(1)建立市级蔬菜产品风险基金,用于净菜上市、蔬菜冬储春供、市场建设等补贴,对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及销地冷藏库设施的,实行以奖代补扶持,实施合理贮菜于地、贮菜于库的制度;(2)出台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大新菜地建设资金征收力度,为蔬菜基地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3)整合项目,解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后五年建设期内,坚持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供电部门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农业部门的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3.3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和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约化

(1)建立和完善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比照扶持农村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调整扶持政策支持结构,除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而扶持外,农业项目应尽可能由有一定规模的

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承担主体,真正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增强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带动农民的能力;(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蔬菜贸易加工龙头企业领办蔬菜基地,形成“加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蔬菜产业链格局,提升档次,培育品牌,提高我市蔬菜产业化水平。

3.4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

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

施,实现采收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

3.5强化科技支撑,大力研发和推广蔬菜先进技术

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科技兴菜。

3.5加强价格监测工作,及时发布价格信息

建议物价部门和蔬菜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健全价格监测体系,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大宗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同时应对蔬菜价格异常波动,加大关注低收入户群体的力度,在菜价过度上涨时期对特殊低收入群体进行重点扶持,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3.6强化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充分兼顾菜农、菜贩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1)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查处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事件,继续严禁在德阳销售剧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彻底堵住污染源,建立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机制。(2)规范蔬菜市场经营秩序,依靠法律手段,严厉打击

哄抬菜价、短斤缺两、垄断经营、强买强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规范、稳定的市场秩序。

总之,要解决菜价过高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基地建设、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和增加投入等方而着手,统一规划布局,出台优惠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菜源问题,并应用市场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保证蔬菜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水食用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