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四单元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文章中父亲的四次“背影” 3.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望父买橘 2.情境教学 一、导入

课件出示《游子吟》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们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出亲子之爱的散文——《背影》。

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第三页彩图。图上的这位人物是谁,大家知道吗? 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由著名艺术家孙道临先生朗诵的散文《背影》。

要求:

1、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思考文章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这一系列背影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二、默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三、整体感知

给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注音:

交卸( )奔丧( )狼藉( ) 妥贴( )踌躇( )蹒跚( ) 颓唐( )琐屑( )晶莹( )

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

正是因为是父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 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⑵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⑶第三次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⑷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好,课文四写背影,我们都已经把他们找出来了,我们看一下,是哪一次,最让你感动?我们就精彩回放一下,看作者是怎么样来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

齐读第6自然段,注意用深沉的感情慢读,然后完成下面的填写练习。

我看见他戴着( ),穿着黑布( ),深青布( ),(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着上 面 ,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

同学们找找看,作者朱自清当时是什么衣服啊?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父亲买橘子的情景。 同学们,既然买橘子这么艰难,那父亲为什么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都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啊?对,那父亲爱儿子,朱自清作为儿子,他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

大家思考一下,注意要到文章中去找证据,说他不理解父亲,有什么证据?说他理解父亲、爱父亲,你又有什么证据(思考3分钟)。

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B.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理解父亲、爱父亲。 好,那到现在为止,我们把课文都分析了,那文章的中心应该是非常明确了,是什么?──文章通过 描写,表达了 。(父亲送我去上学的事情、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说的是父子深情,那我们就联系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是不是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有办法让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一丝微笑呢?

六、作业布置

1、摘抄两首歌颂父亲的歌词或古诗

2、写一篇300字的作文,写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子爱父?

父疼子!

⑴开篇: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穿戴:色、布──家庭惨淡、心情沉重;

感动之泪── ⑵买橘: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走姿:蹒跚──年纪大,身体不便; 惆怅之泪── ⑶告别: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爬月台:探、攀、缩、倾──艰难; 思念之泪── ⑷读信: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深情!

歌颂父亲的歌 父亲 韦嘉 有时候 我很想低头 闭上眼睛躲在人群后 可是总有你的手 轻轻在身后 对我说 忘了忧 父亲 刘和刚 我的老父亲 歌曲:父亲 歌手:李健 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 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 感谢你啊举起了我金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 父亲 崔京浩 扶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 那是我小时侯 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 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别井离乡 风雨兼程 历经坎坷又能向谁说 梦中枕着你的手 叮嘱在心头

我就会 不低头 父亲的爱永在我身后 永远不会离开我 披星戴月的路上 我遥望着故乡

有一天会回到你身边 总有你的手牵着我 从儿时到我也白头 象那花开的芬芳 萦绕在我心间

陪着我 从昨天到明天

三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色的童年啊 啊......

什么时候开始忘记讲给我的故事 什么时候开始想念你默默的注视 原谅我啊从未给你长大以后的拥抱 啊依呀...... 你为我骄傲 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 你如此宽厚 是我永远的惭愧

都说养儿能防老

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 都说养儿为防老 有老有小,你手里捧着孝顺 再苦再累你脸上挂着温馨 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 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吃了十分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