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章复习 下载本文

B.?LB?dl?0,但环路上任意一点B?0; C.?LB?dl?0,且环路上任意一点B?0;

D.?LB?dl?0,环路上任意一点B=0。 12.载电流为I,磁距为Pm的线圈,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若Pm

与B方向相同,则通过线圈的磁通Φ与线圈所受磁力距M的大小为( )。

A. ??IBPm,M?0; B. ?? C. ??IBPm,M?BPm; D. ??BPm,M?0; IBPm,M?BPm。 I13.在均匀磁场中,有两个平面线圈平行放置,其面积A1=2A2,通有电流I1

=2I2,它们所受最大磁力距之比

M1等于( )。 M2 A. 1; B. 2; C. 4; D.

1。 414.如图所示: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与正三角形载流线圈在同一平面内,若长直导

线固定不动,则载流三角形线圈将( )。

A.向着长直导线平移 B.离开长直导线平移 C.转动 D.不动

15. 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三个面积相等且通过相同电流的线圈: 一个是矩形, 一个是正方形, 另一个是三角形,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A) 正方形线圈受到的合磁力为零, 矩形线圈受到的合磁力最大

(B) 三角形线圈受到的最大磁力矩为最小 (C) 三线圈所受的合磁力和最大磁力矩均为零

5

(D) 三线圈所受的最大磁力矩均相等

16. 两个电子同时由两电子枪射出, 它们的初速度与均匀磁场垂直, 速率分别为2v和v, 经磁场偏转后[ ]

(A) 第一个电子先回到出发点 (B) 第二个电子先回到出发点 (C) 两个电子同时回到出发点 (D) 两个电子都不能回到出发点 17.如图所示,为一载流金属导体块中出现霍尔效应,测得两底面AB两点的

电势差UA?UB?0.3?10?3V,则图中所加匀强磁场的方向为( )。 A. 竖直向上; B. 竖直向下; C. 水平向前; D. 水平向后。

三、填空题

1.如图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的右侧有面积为S1和S2两个矩形回路,两个回路与

长直载流导线在同一平面上,且矩形回路的一边与长直载流导线平行。则通过面积为S1的矩形回路的磁通量与通过面积为S2的矩形回路的磁通量之比为_________。

???2.在匀强磁场B中,取一半径为R的圆,圆面的法线n与B成60?角,如图所示,

??则通过以该圆周为边线的如图所示的任意曲面S的磁通量?m???B?dS=

s_______________

6

???3.如图所示,磁感强度B沿闭合曲线L的环流 ?B?dl?_________________.

L

4.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半径为a的圆弧形的导线,其中通以稳恒电流I,

???导线置于均匀外磁场B中,且B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则该载流导线bc所受的磁

34力大小为 .

cB a aIOb ?

aIbccI??5. 两根长直导线通有电流I ,图所示有三种环路;在每种情况下,?B?dl 等

于: (对于环路a); (对于环路b); (对于环路c).

6.在一根通有电流I的长直导线旁,与之共面地放着一个长,宽各为a和b的矩形线框,线框的长边与载流长直导线平行,且

b b Ia

二者相距为b,如图所示,在此情况下,线框内的磁通量 . 7.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作一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单位矢量n与B的夹角为?,如图所示,则通过半球面S的通量为 .

8. 已知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B?2.0Wb?m?2,方向沿x轴方向,如图所示.则通过图中abOc面的磁通量为 ;通过图中bedO面的磁通量为 ;通过图中acde面的

y b30cme? 40cmBa50cm O30cmdx z c 7

磁通量为 .

9.如图,一根载流导线被弯成半径为R的1/4圆弧,放在磁感强度为B的均匀磁场中,则载流导线ab所受磁场的作用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

y ?a

x I B b 4545° ° O ?B S

I ?B 9.截面积为S,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直的金属条中通有电流I.金属条放在磁感

??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B的方向垂直于金属条的左、右侧面(如图所示).在

图示情况下金属条的上侧面将积累____________电荷

第八章 电磁感应部分

基本要求:

1、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电动势; 2、掌握动生电动势计算公式并会用该公式求相关习题; 3、掌握感生电动势计算公式,会求两种类型的感生电动势;

4、掌握自感、互感的定义,会求自感、互感系数以及自感、互感电动势; 5、掌握通电线圈的储能公式,磁场能量计算公式,会计算无限长载流圆柱面、体限定区域内的能量;

6、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物理意义; 7、掌握平面电磁波的性质、能量密度及能流密度公式。

8